书城教材教辅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313200000023

第23章 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才能荣膺未来的奖赏

(哈佛代表人物:梁思成) 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努力已经排除了知识路途中的许多障碍,让我们继续努力去排除剩余的障碍。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 昆西

【精彩导读】

梁思成小传

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8年考入哈佛大学,在美术研究院学习。毕业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第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第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外古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造诣颇深。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等。

作为学者,他敢于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尊严而冲锋陷阵。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与朱启钤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一起,引用近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对当时存在的古建筑进行勘测调研及归纳分析,为中国建筑的现代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国初期,他不断撰文论述首都北京的建设策略与城建发展规划。曾出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物故事】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大学者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他们的益友。他常常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一边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中外历史故事。他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和书信,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讲解治学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也向他们倾诉生活中的苦乐悲欢,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

当孩子们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梁启超总是引导他们解开疙瘩,战胜困难,继续前进,教导他们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给孩子们反复强调的是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并且一再告诫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

长子梁思成除了学业十分优异外,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学过小提琴、钢琴,是校歌咏队队员,管乐队队长。他是校美术社的骨干,担任校刊的美术编辑,参与清华大学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的设计。他还是清华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他的体操也非常出色。

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在清华读书时,就与同学吴文藻、徐宗漱一起翻译了威尔斯的《世界史大纲》。

1914年,梁启超应聘到清华讲学。他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清华接受了西方教育,会丢掉中国的传统文化,每个假期专门为子女讲授国学。父亲对思成最大的影响是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性格和学术上严谨扎实的态度。

梁思成在哈佛留学时,父亲教导他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还告诉思成:“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循环交互着用。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

【哈佛观点】

上进心与成就成正比

生活中,有的孩子整天上课情绪不好,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也无所谓,看到别人优异的成绩也不在意,就只知道玩。这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一个人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上进心,有了上进心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上进心是影响人一生的先决条件,有了上进心你就会变得很富有。

法国一位贫困的青年,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医院去世。他去世后,法国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一位富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设成了一个问题,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谁就能得到我的祝贺,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将作为解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与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有数万个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当然是金钱了,有了钱,就不是穷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又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总统的职位等。

后来,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他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在接受100万法郎的颁奖之时,她说:“当姐姐每次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谜底揭开之后,震动极大。一些新贵、富翁在谈到此话题时,均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出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就是缺少致富的野心,也就是缺少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进取心。”

少年得志所产生的骄傲自满,对许多人来说就像鸦片,会麻醉和麻痹他们的心灵,而只有不满足和恒久的进取心才能消除这种情绪,一个随波逐流、安于现状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不安于现状、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才会成为胜利者。

【轻松互动】

测一测你的进取心 

假设你住在2楼左侧的房间,某天,你要出门倒垃圾,你的左边是一个窗子,而楼上和楼下都各有一个垃圾道,在2楼的最右边也有一个垃圾道,你可以有以下选择: 

A.选择楼上的垃圾道倒垃圾。

B.选择楼下的垃圾道倒垃圾。

C.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一直向右走,去右边的垃圾道倒垃圾。

D.从窗口倒出去。

测试结果:

选A:代表你进取心很强,而且欲望强烈,希望得到比较好的位置,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喜欢得到好的名次,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

选B:代表你最近可能陷入一种懒惰思想,你希望自己可以省力气,但却不考虑以后还要回到原先的位置,需要付出和进取同样的力气。

选C:代表你现在可能对现状非常满意,你不喜欢生活动荡不安,而是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

选D:代表你的素质需要培养。你现在之所以不顺利很可能是你个人修养的问题。

【亲子共品】

如何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呢?

1帮助孩子树立适当的努力目标 

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这是上进心转弱的主要原因。假若过于放纵,凡事马虎,根本没有目标,也会让孩子丧失上进心。因此,要多和孩子沟通,树立适当明确的努力目标,常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就感。这样可慢慢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

2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鼓励与安慰 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应伸出手来,给予孩子同情、安慰和鼓励。不但可以使孩子建立自信心,也能激发孩子继续上进。 

3多肯定孩子的进步与优点

家长往往会特别注意孩子的缺点,并对孩子的缺点刻意指责,这容易给孩子造成困扰。其实,孩子的优点更值得肯定, 这是孩子积极进取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而缺点也并非不可改变,一旦孩子有改错误的表现,家长便给予赞许,相信孩子能顺从大人的鼓励去发展,无形之中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 

【哈佛观点】

进取,并非永不放弃

从小到大,我们常听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训诫,所以无论遭遇何种困厄,都甘愿一次次地冲锋,直至头破血流。殊不知,我们在坚持的同时,也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方向,适时调整。

有一位渴望成为作家的农民,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他坚持每天写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后,他修改了又修改,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纸杂志社。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总编寄来的,总编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他就是张文举,现在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记者们去采访他,提得最多的问题是:“您认为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张文举说:“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

生活中,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意志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

“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请走彼路。固然,我们不能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固执,不知变通。如果确实感到行不通,就尝试走另一条路吧。

有的青少年也许会说,我是强者,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不需要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弱者的成功法则。

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认识。

你真的能克服一切困难吗?你能一脚踢开巨石吗?你能一步跨过大河吗?不能克服困难,你到不了目的地,而绕道而行,却可以到达目的地。无论弱者还是强者,选择绕道而行不都是明智的举动吗?

即使你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如果克服困难所花费的时间、财力和人力远远超过绕道而行,你为什么不选择绕道而行呢?绕道而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避强突弱,即避开强大的障碍,从薄弱的地方突破过去,一分耕耘,十分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轻松互动】

1你是否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永不放弃?

2当你让孩子放弃一件心爱之物或决定时,你是如何做的,孩子满意吗?

【亲子共品】

一位哈佛教授表示,“当孩子固执地要求做某件事时,象征性地轻轻打几下是父母应采取的有益态度。为了避免专制者的形象而只知道说行的父母,只会造成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幻想和危险的形势。与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亲昵和友情一样,孩子应该学习的包括失望、愤怒、仇恨、争论和放弃。”孩子要全面发展,兴趣必须广泛,当孩子迷上了与她先天条件不相适合的事物时,作为家长,有责任,更有义务帮助孩子走出迷途。多方培养并不是面面俱到或平均分配力量,进行教育,还必须视环境、条件是否许可,尤其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前景而因材施教。青少年大多很自信,即使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和无数次的失败,孩子也会天真地相信只要坚持,最终就能成功,但父母不能让孩子在没有成功的路上,白白浪费时间、耗费自己的生命,遇上这种情况,马上抓住机会,教孩子学会现实的思考问题,学习选择、学会放弃。

小雅很长一段时间情绪都很低落,学习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父母心里都很着急。一天晚上,她告诉妈妈第二天班里要进行班干部竞选了。她说自己的成绩在班上不是最好的,能力也不是最强的。妈妈因势利导地告诉她:“既然这样,你就应该把这次机会让给他们,相信他们能更好地为班级服务,而你要好好地利用时间学习,把成绩提上去之后再去竞争。”

小雅一夜翻来覆去都没有睡好。第二天早上,小雅跟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考虑好了,这次不参加竞选了!”望着小雅红肿的双眼,妈妈发现女儿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