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马秋风:陆游
3139700000007

第7章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卖国贼秦桧病死。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朝廷的政策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毕竟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一些长期遭受秦桧打击迫害的主战派官员,如张浚、胡铨、曾几等,都相继被起用,人们期待着形势能够逐渐好转。

陆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被任命为福建宁德县主簿的。诗人陆游初入仕途,虽然官卑位下,却幻想着远大的前程。他在入闽赴任途中,泛舟瑞安江时,怀着愉快的心情写道: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

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可他到任不久,就感到失望了。陆游原以为出任后能有所作为,但他担任的主簿却是个芝麻小官,既无实权,又任务繁重,终日忙于文书案牍,穷于应付。他的心情很是苦闷,但仍然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次年,陆游又调任福州决曹,负责当地的刑事诉讼工作,虽然仍未能有所建树,但他结识了一些友人,遍览了当地的名胜,开阔了眼界和心胸。

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天,陆游奉旨入京担任敕令所删定官,负责编纂朝廷颁布的法令和文告。第二年,他又担任了负责司法工作的大理寺直。陆游在南宋政府中的地位虽然不高,但能接近朝廷当权人物,可以陈述自己的政见,所以他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热情也很高,不断寻找机会为朝廷作贡献。

这时金国的国主完颜亮正准备南侵,宋金战争将再次爆发。本来中原人民的抗金斗争在“绍兴和议”后已经转入低潮,完颜亮的残暴统治又激起了各族人民反抗的怒火,各地起义不断爆发。而在南宋方面,秦桧死后,主战的呼声逐渐高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完颜亮大举南侵,宋军在主战派将领的率领下,给予金军以迎头痛击,采石矶一战,宋军大捷。金国遭此大败,发生内讧,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军被迫撤退。这次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主战派便要求朝廷利用金国的内部矛盾,抓紧时机,整顿军备,出师北伐,收复中原。

陆游初次来到中央工作,积极热情,抓住一切机会宣传抗金主张。当宋高宗召见他时,他曾恳切地请求皇帝下令北伐中原:“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陆游还向朝廷提出了许多励精图治的建议,如非宗室外家不得封王;朝廷不得派遣内侍小臣在外作威作福,扰民害政;监察工作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废除极端残忍的凌迟之刑;禁止宦官收养义子等等。陆游劝告宋高宗应生活节俭,不要过于奢华淫靡。他特别提出,宦官为了得到恩宠,用高价收购北方珍玩献给皇帝,是一种有亏圣德的行为,必须严加禁止。虽然陆游的意见都是切中时弊,很有针对性的,但高宗不但没有采纳,反而认为陆游顶撞自己,于是借故将陆游免职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将皇位传给宋孝宗。孝宗即位之初,曾表示要收复中原,并起用老将张浚进行北伐的准备。在宰相史浩、黄祖舜的推荐下,孝宗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兼类圣政所检讨官,还亲自召见了陆游,称赞他博学广闻,赐以进士出身。陆游以为孝宗真有北伐的决心,自己受了重视,爱国的热情就更高了。他在临安积极宣传抗金,联络各方面的爱国人士,并向当权者提出了许多有关刷新政治、加强战备、出师北伐的建议。

在政治方面,陆游主张效法北宋仁宗时期的行政制度,精简机构,删除律令繁文,提高工作效率,整饬吏治军纪,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抗金意志。在用人方面,陆游反对“重南轻北”的偏见,希望朝廷注意选用从中原流亡到南方来的有志之士,这样可以给中原沦陷的百姓以安慰,表示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从而增强他们对南宋政府的向心力。在军事方面,陆游和枢密院的其他官员意见一致,主张用十分之九的兵力固守江淮,用十分之一的精锐兵力进攻山东,深入敌后,开辟战场,等到徐州、郓州、亳州一带平定后,主力部队再向北推进。可以说,在当时,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战略。

可惜,陆游的建议并没有受到孝宗的重视,更没有被采纳施行。孝宗即位初期虽然做出了支持北伐的姿态,但实际上并没有痛下决心,励精图治。他所宠信的仍然是一些贪婪狡黠、拨乱是非、败坏朝纲的小人。陆游认为要想发愤图强、收复中原,就必须除掉这些祸国殃民的奸党。为此,他屡屡劝谏孝宗,触怒了皇帝,被逐出了京城,贬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二年(1164年)春天,陆游前往镇江赴任,恰好这时张浚以右丞相的身份督师江淮军马,路过镇江。陆游的父亲与张浚是旧交,陆游便热情地接待了张浚。张浚看到陆游有胆有识,就对陆游格外垂青。而陆游对张浚也很尊重,积极献计献策,支持他出师北伐。随同张浚来到镇江的还有一些年轻幕僚,陆游与他们意气相投,常常在一起讨论军国大事。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豪迈气概,也给予张浚很大的鼓舞。可惜的是,张浚派遣李显忠、邵宏渊讨伐金军,由于二人有矛盾,未能精诚配合,导致了符离之败。虽然张浚及广大将士并未灰心,而是重整旗鼓,准备再战,然而这次战役的失利却成了主和派反对北伐的借口。他们散布谣言蜚语,对张浚及北伐军进行肆意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宋孝宗动摇了收复失地的决心,由支持主战转而主张妥协求和,投降派的势力卷土重来,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这一年,南宋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张浚被解除兵权,不久病故,凡是支持张浚北伐的人都相继被调离、遣散或免职。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第二年又被投降派加上了“结交朋党,鼓吹用兵”的罪名,罢职回乡。

就这样,陆游从34岁初次走上政治舞台,到42岁被免职回乡,七八年间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对黑暗的现实和腐败的朝政有了切实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