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314300000002

第2章 问题1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1)

绝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始终用一个条件诱惑着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在还没有完全能动性的儿童心中就开始认定:上学读书就意味着要用一切办法拿到好分数。孩子感受到了努力读书拿高分的重要性,但这里所说的努力读书多是指死记硬背,而非灵活应用,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让又一代的孩子成了牺牲品……

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

如果一个人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霍姆林斯基

做学生的,都知道流传甚久的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里,老师看重的是分数;回到家里,父母问得最多的也是分数;亲朋好友来了,问的还是分数。“最近考试了没有?得了多少分?”“这次考试在班上第几名啊?”成绩好的孩子,倒觉得没什么;成绩差一点的,简直就无处藏身。

实际上,现在中国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都仍处于分数教育。孩子考了高分,父母荣耀。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父母的命根儿。

其实,根据教育专家的理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两个方面的教育很重要:一个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一个是教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惟一标准。考试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惟一标准。

分数也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孩子的能力。有很多孩子平时学习特别好,各方面能力也不错,但是一考试就考砸了。还有一些孩子,平时小测验没问题,但是到了升学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这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考试怯场,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他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是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孩子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是应尽的义务。家长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但是,分数只是一个现象,家长应该动脑筋分析分数背后的诸多原因。

第一,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就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第二,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第三,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有的孩子,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学习态度、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第四,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我们在本书中对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进行了介绍,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

【把握培养关键点】

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所有才能如何。

学习的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中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家长和学校舆论惟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苏霍姆林斯基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成功与否的标志,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缺点就忽略了。这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要老盯着考试成绩。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一个有很好学习能力的孩子一定会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为他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学习之路。据专家分析:在农业时代,一个人只要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生活之需;在工业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至22岁;而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每个人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要在这个社会中成功,不只靠一张名牌大学的文凭,而取决于不断持续的终身学习能力。

有报道说,在英国大约有65%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无关,这种现象在我国也许更为突出。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当今世界信息和知识飞速增长,使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已无法面面俱到。针对世界发展变化的重大趋势,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1999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16位著名的心理学、认知学专家,对近三十年来学习科学领域大量涌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理论和教育研究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理念与方式的革命已经兴起。”并指出:新世纪的教育的目的要从传统的灌输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获得创造性地思考有关历史、科学技术、社会现象、数学和艺术时所需的知识,使他们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学生学习时期,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回顾自身的教育经历,在一篇《论教育》为题的讲话中曾深刻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事实证明,学习能力是决定孩子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决定因素。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德·圣吉说过:“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立于一席之地,家长有责任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并对着力培养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教育应该从教孩子接受知识,转于教导孩子全方位地学习,以满足终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在注重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家长更应关注全面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拥有成功的学习经验。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能力应该是学习时的注意力、写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听课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情绪的稳定性。这些能力又是相互影响的,上课注意力与前庭平衡能力、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智商、情绪等因素都有关。写作业速度与智力、注意力、手眼协调性、情绪因素有关。听课能力与脑——耳协调训练有关。计算和书写能力与脑——手——眼协调训练有关。语言能力与本体感训练有关。情绪稳定性与触觉训练有关。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提高的。

1父母不要用催促的态度,这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所以孩子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做功课,让他先玩一会儿,这样可恢复体力,从而提高常常学习效率。

3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4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必须适度尊重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应该让他在失败中积累经验,锻炼他对挫折的耐受力。

5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让他产生学习欲望,发挥本身具有的潜能。

6除了学校的功课,父母可从旁观察孩子的喜好,培养他对事物的兴趣,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还会增强他的读书意愿。

7未满学龄提前入学的学生,常因学习心理准备不够,用压迫、强制的方式,只会降低他的学习能力。家长不应只一味要求孩子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主的学习方式。

8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9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育出爱读书的孩子。全家人都养成在固定时间读书、做功课的习惯,就会培养出孩子读书的兴趣,以及自动自发学习的精神。

【把握培养关键点】

学习能力是决定孩子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决定因素。家长应该着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

——李政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的“人才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单凭学历堆砌,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际能力的所谓“人才”,是无法适应现代信息以及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日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升学考试中也加入了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事实上,如今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了创造性的重要,纷纷改变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