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314300000003

第3章 问题1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2)

这是一个德国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艺术课。老师并没有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给孩子一个物体,让孩子简单地去临摹,而是先给孩子们讲故事:一个小朋友搬到了一所新房子里,房子是用砖头砌成的,阳光射进屋子里面,房子的周围有一些小花,一条小河从房子的后面流过。给了这几个条件以后,老师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像把新家画下来。于是,有的孩子在新家的前面添加了停车场,画上了汽车;也有的孩子给新家画上了草坪,画上了小猫小狗;还有的孩子在屋顶画了栖息的小鸟。老师并没有埋怨孩子们瞎画,而是表扬了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德国作家、理论家卢多尔夫·维恩巴尔格也认为创造才是教育的最高范畴,只有呼唤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潜能,才是国家与人类进步的根本前提。他在著名的演讲《知识、教育与人生》中说:“人不光是一面镜子,用来折射创造,解释创造,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拥有天赋的权利和力量,在现有的世界中抢占一席之地。他应该以这种创造活动去维护和巩固这种地位,牢牢立足于现在,去从事反映其短暂一生的创造……”而家长们的责任,就是最大程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当今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家庭环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特别具有破坏欲望,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没一会儿就能把它大卸八块,弄得你哭笑不得。一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孩子拆卸。殊不知,家长们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只保护了玩具,却破坏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孩子们总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刚对世界有了一个最初认知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有时他们的问题会特别多,多到家长不知道怎么回答。

有一位家长曾记录了一个三岁孩子的“为什么”。

“这是谁的裤子?”

“妈妈的裤子。”

“这两个裤子为什么不一样?”

“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黑色的。所以不一样。”

“为什么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黑色的?”

“妈妈喜欢蓝色的,姥姥喜欢黑色的,所以不一样。”

“妈妈和姥姥为什么爱好不一样?”

“因为妈妈和姥姥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

“妈妈和姥姥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不为什么。”

“为什么不为什么?”

“去,一边玩去!别烦我!”

家长们也许不能相信,您的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也许就在您的一声断喝中被毁灭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呢?

1创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交流关系,很小的孩子就会尝试着想出新颖的主意,使自己的行为方式更加独特。这在好问的态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儿童的好问,有时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固执令人惊讶,有时父母也难以回答。父母如果将此看作是一种负担和麻烦而予以压制,就会使孩子的创造性受到打击,时间长了,儿童的思维就会日渐刻板、呆滞。在民主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

2要鼓励孩子先天的创造性。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和创造力,不幸的是,家长有时候常挫败他们的这些能力。家长不应该因为自己不喜欢或不同意孩子的爱好,而试图说服甚至逼迫孩子做我们喜欢的或我们认为他应该喜欢做的事。 

3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专家认为:当婴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到阻拦或受挫时,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很顺从,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劲头,因为好奇心是孩子获得扎实全面教育的基础。

4应允许孩子犯错误。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在谈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时候说:“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有安全感,这样思维才能敏捷,才可能去创造。”同样,这种做法也适合家庭,父母们也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支持的成长环境,要尊重孩子,理解、关注、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周围人的支持下愉悦地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才可能去探索和创新。

5扩大孩子的经验圈子。许多人因为缺少第一手经验而无法独立的思考,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的意见和思想,而没有自己的独创思维。带孩子参观社会上各行业的情况是为他扩展第一手经验的最佳途径。如消防队、银行、飞机场、图书馆、博物馆等。鼓励孩子将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助于他们在掌握生活常识之后有新的突破。

6给孩子幻想生活的精神食粮。成人的世界常常太过现实,但是孩子的幻想需要灌输培养,千万不能让其自生自灭,让孩子错失了孩提时代幻想和想像的宝藏。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故事,如《小王子》、《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童话作品,或在音乐的浮想联翩中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7鼓励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实践操作的能力,促进孩子手脑并用的习惯。现代科研资料说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一块专门用于创造的区域。当双手做某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使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所以,要经常设计一些让孩子手脑并用的实际练习活动,加强操作练习,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8做一个“童心未泯”的家长。在国外心理学家对具有创造力儿童的父母进行测验谈话的结果表明:他们让孩子自由地表达可能与其年龄不太合适的稚气与天真的想法有关,自己本身也偶尔表现出童心未泯的幼稚行为。他们与孩子一起编故事、做小制作、做智力题、下棋、绘画、做趣味游戏……这时的家长变成了孩子的朋友,孩子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9不要溺爱子女。对子女的要求一味迁就,为子女过分服务,绝对不利于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心理学专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在动作和运动方面是以体验为主的,由于受到经验的限制,不能自主地采取行动,从而妨碍了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在解决问题上没有持之以恒地耐力,即没有能够通过努力巧妙地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在家长的溺爱保护之下,孩子没有必要发挥创造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毫无疑问会影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把握培养关键点】

创造才是教育的最高范畴,家长要最大程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

——卡耐基

人际交往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关键期”——孩子的少年时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与疏离,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孩子走出孤独,学会交往,应是我们家长需要解读的课题。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城镇的孩子,现在的生活形式使他们彼此封闭,上下楼层从不来往,互相隔绝。每个家庭都有着高度的独立性,对周围的人、事,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每当节假日,父母又一味地要求孩子在家好好学习,不准外出,在学习的间歇时间,也只准他们在家看一些电视或玩玩电子游戏。有的送他们去各种辅导班,关在房子里学习,孩子成天出入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许多家长谈到玩就变脸色,把孩子结伴玩耍视为孩子变坏的标志,惟恐不及,千方百计阻止,千叮万嘱,不准他们跟别人一起出门去玩,生怕孩子在外受委屈,出现意外,染上坏习气和影响学习。这样使孩子们减少了室外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天真活泼的童心受到了抑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的性格特征。

常听见有些家长抱怨孩子说:“你刚才怎么不叫人,一点也没有礼貌,下次再这样,就不带你走亲戚,让你一人待在家里。”看见家长一脸的不高兴,孩子的心理更委屈了。是呀!现在的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的交流也少了,导致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差,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不会与人合作,家长只会一味的抱怨自己的孩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的吗?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很重要的环境,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家教,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人,那就必须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1要为孩子营造“休戚相关”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应相互体恤,乐于奉献。若孩子耳朵里听到的总是“谁干多了,谁干少了”之类的相互埋怨,孩子只能体会到付出的痛苦,无形中他会形成“要索取不要付出”的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事,使其与家庭融为一体。还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2教孩子学会分享。孩子难免都有自私的倾向,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与人分享,并体会分享的快乐。比如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就是一种分享。当然,一起玩并不是简单地凑在一块,而是共同参与一项活动。

3指导孩子识别他人的情绪。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又叫移情,即能够通过他人发出的细微信号,敏锐地感受他人的需求和欲望。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察言观色等手段,洞悉、辨别、评价别人的情绪,这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4教会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在感知、觉察他人情绪、想法和感受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即建立同情心,使孩子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体会他人投射给自己的情绪并产生共鸣。理解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仅从“我”的角度看待他人的行为,这是现代独生子女教育的一大弱点,因此要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换位思考的习惯。

5教孩子学会宽容。当他们发现朋友的缺点而发生矛盾心理时,家长应帮助他们分析朋友的特点和自身的优缺点,使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还应让他们懂得友情的可贵,使他们珍惜已培养起来的友情,在不违反做人的原则的基础上接受对方的缺点,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对方改掉缺点。

6教孩子学会关心。人际关系是人际彼此相互作用的结果。若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就应关心别人。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对他人感兴趣,乐于了解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孩子在助人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肯定后的自信感和乐趣。

【把握培养关键点】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