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西部山区。考古学家在一座小土山上发现了一座圆锥形土堆,外裹石块。经过发掘以后,发现这座土山是全部用人工夯筑起来的,地上部分夯土堆直径近40米,高16米,外包巨石,内石圈的直径为60米,外石圈的直径约为100米。整座金字塔呈圆锥形状,平顶,顶部砌着非常整齐的石块。考古学家们在金字塔顶上发现了许多纹彩陶片和冶铜坩锅片。还发现了许多完整的炼红铜的坩锅,每一坩锅约有1尺多高,锅口约有30厘米,像现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
另外,在大金字塔周围的山头上,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30多座小金字塔。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一些大金字塔周围的小金字塔,发现这都是一些墓冢,除了一些骸骨之外,还有许多雕刻精美的玉器,这无疑是殉葬品。
既然这些小金字塔是死者的墓冢,那么大金字塔是不是也是墓冢呢?一切疑问都会随着对大金字塔的进一步发掘而变得非常清楚。
北纬30度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的地区,是一个令人感到神秘的地方。这里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谜。
首先从地理布局来看,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处。同时,它又是我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和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等许多著名河流的入海处。
更令人感到奇妙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之谜存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它工程宏伟、复杂,堪称世界古代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反映出了人类祖先灿烂的文明史。而它留给后人的那一串奇特的数字:塔高乘以10亿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塔基面积除以塔高的两倍等于3.1415926恰与圆周率等值,都成为吸引当代人的一个最为有趣的难解之谜。在这里还存在着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神秘莫测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大西洋诸岛沉没之谜,以及那令人恐惧的“百慕大黑三角”等。这些奇异的古建筑和令人费解的地方都神秘地聚汇于此,不能不叫人感到蹊跷和惊奇!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迷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线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
此外,中国长江,历史上记录了它两次突然枯竭的史实,也令人费解不已。
北纬30度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令人费解、怪事不断,一个灾难隐伏、令人生畏的神秘地带?它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这其中的奥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
撒哈拉壁画群之谜
1850年的一天,德国探险家因里希·巴思在撒哈拉的塔西亚高原惊奇地发现:当地沙岩的表面满是野牛、驼鸟和人的画像。画面色彩雅致和谐,栩栩如生,不过上面没有骆驼。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000年的更多的岩画。这些画面表现了人们当时的生活情景,如朴素的家庭生活、狩猎队伍、吹号角赶着牛群等。画面上还有大象、犀牛、长颈鹿、驼鸟等现在只能向南1500多公里的草原上才能找到的动物,但是另外还有一些显然已经绝迹的飞禽走兽。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人物形象众多,其中描绘最多的当数雄壮的武士形象。壁画中的武士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他们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呈飞驰状,表现了战士出征的场面。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动物形象也千姿百态的。有的站立、有的行走、有的狂奔、有的跳跃,还有怀孕的和受伤的,有些动物身上还画有长矛、箭头或者棍子打伤的痕迹。在动物的形象中,马的数量较多,有两匹马拉着战车飞驰的场面。在画群所描绘的动物中,最多的要数聚集在水边的牛群,画面色彩丰富,其中尤以牧牛彩色画和雕刻画最为精美。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还有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手印、足印和稀奇古怪的图印,这就给撒哈拉壁画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中,手印画最多。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人们还发现两种特殊的文字。这种文字的特点是没有表示母音的符号,虽然可以读出,但其含义是极难理解的,这种文字可以上下左右任意自由地书写,被称为笔耕式的书写法。
撒哈拉壁画如此丰富多彩、气势磅礴,那么,究竟是谁在什么年代刻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这些问题,迄今还无法解释。
残存的雅典卫域
雅典奴隶制城邦在一系列扩张战争中取胜后,于公元前5世纪初确立了霸主地位,此后,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在一片繁盛的社会景象中,奴隶主集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城邦发展规划,雅典卫城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卫城的建筑开始于公元前448年。它座落于雅典城中心的一个山岗上。它面积不大,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130米。卫城中的建筑物有四种:山门、胜利女神尼开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和巴提农神庙。
在卫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雅典娜像,这是一个全副武装的女战神形象。雕像全高9米。女神手持长矛,头戴钢盔,沉着而威严地注视着她脚下的城市。她的盔顶和枪尖使航海的人在很远就看见。
雅典卫城,是希腊古典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作。遗憾的是,雅典卫城后来毁于战火之中,现在留下的是杂草丛生的废墟,凭吊怀古,让游人唏嘘不已。
比萨斜塔为何不倒
意大利的小城比萨因为矗立着一座斜塔而闻名于世。它坐落于阿尔诺河北岸的圣迹广场上。
比萨斜塔的造型古拙秀巧,雄伟壮丽,风格独具,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塔的修建也颇费周折,前后竟延续了近两个世纪才建成。1173年开始修建,至1530年才全部竣工。
由于比萨原来是座小城,后因泥沙淤积才成为陆地,这就造成地质构造的先天不足。加上比萨斜塔全部采用大理石建筑,塔的本身很重,所以在建造第三层时,塔基便开始沉降,只好停止施工。
塔在建成时,塔顶中心点即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600多年以来,塔身向外倾斜就没有停止过。在近百年里,塔身已向外倾斜了大约30厘米,倾斜度达到8度,塔顶中心点偏离中心线达52米。
目前,比萨斜塔的倾斜速度在加快,每年达到125毫米,照这样的倾斜速度推算下去。再过100多年,斜塔就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比萨斜塔虽然倾斜欲坠,可它却并没有倒下,甚至历经地质变化,仍然保持原形。特别是在1980年的一场大地震中,它几经剧烈摇晃居然没有倒下,其中奥秘至今难以破解。以至于有人开始怀疑比萨斜塔是否是有意建成的,或者在它的设计上有着特别的构想?
不过,由于比萨斜塔倾斜速度的加快,如何保护斜塔也将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在人们还在寻找保护此塔的办法。
巴别通天塔能通天吗
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所在地5000年前是一马平川,那里曾屹立着一座无比壮观的巨塔——“巴别”通天塔。据《圣经》记载,大洪水退去后,诺亚的子孙在巴比伦一带建国。他们渐渐变得骄傲自大,想造一座通天巨塔来传扬自己的名声。神怕人类从此不再敬神,于是变乱了语言,使人们无法交流,从而再也不能齐心合力建塔。“变乱”一词在希伯来文中是“巴别”,因此这座塔又被称为“巴别塔”。
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没有发现巴别塔的遗迹,有人认为它不过是个神话。后来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由石块、泥砖砌成的拱形建筑废墟,中间有口正方形的大井。开始考古学家以为这是空中花园的遗址,直到后来在附近出土了一块记载了通天塔的方位和式样的石碑,才知道这就是通天塔的塔基。
通天塔建于公元前17世纪,高近90米,分成7 层,底层边上也近90 米,顶层是供奉马尔杜克神的神庙。用深蓝色釉砖砌成的塔身外有条螺旋形的阶梯盘旋而上,直通金色的神庙。公元前1234年,通天塔被攻占巴比伦的亚述人摧毁。后来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曾重建该塔,但他去世后,巴比伦又渐渐衰落。公元前484年,通天塔再次毁于战火。虽然人们如今已基本复原了它的外观,然而整体的设计和结构仍是一个谜。
规模宏大的古罗马广场
据罗马历史传说,罗马城是罗马第一位国家元首罗慕洛于公元前753年所建造。罗马广场则是罗成古城中心最重要的建筑。
罗马广场原来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为了把这片沼泽地建成广场,富有智慧的古罗马人民首先建造了许多地下暗沟,待水分排尽后,再以砾石铺筑地面。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6世纪中叶,广场上已出现了砖砌建筑,并修建了最早的罗马城墙。到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罗马已成为意大利中部强国,统治者也加大了对公共建设的投资,罗马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
公元前378年左右,罗马城已发展成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城市。它西临台伯河,南北长约6200米,东西的宽达到了3500米,呈不规则形状。
公元前1世纪前后,罗马的独裁者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庙宇及各种宏伟工程,遂使罗马成为古代最大的城市之一。
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已发展成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大都市。
罗马广场是古罗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的东端有圣道直通罗马城门,环绕着罗马广场的著名建筑很多,如罗马神庙、君士坦丁大会堂、罗慕洛庙、凯撒庙、朱莉娅大会堂等建筑。广场上还有多座纪功柱和凯旋门,但毁坏严重,而今只剩下地基、柱础或少数墙垣、石柱。罗马建筑沿袭希腊传统,神庙用柱廊环绕,但又有创造,广泛使用拱门。
古罗马角斗场是如何建成的
古罗马时期剧场建筑,世界名胜。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角斗场又名斗兽场、露天竞技场。因它建于弗拉维王朝(69~96)时期,故又称弗拉维露天剧场。但其真正的名字是科洛塞奥,意为高大,因广场上原有尼禄皇帝的一个高大铜像而得名。
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是由维斯帕西安皇帝于72年开始修建,其子提图斯皇帝于80年隆重揭幕。据说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服了10年苦役建成的。3世纪和5世纪重加修葺。
角斗场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的场所,用淡黄色巨石垒砌,外观为椭圆形。占地2万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长527米,椭圆长径188米,短径155米,四周可容观众5万人。分四层,一、二、三层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即为一座拱门。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场中心的竞技和斗兽处,也呈椭圆形,长、宽分别为86米和57米。当初为观赏水中斗兽情景,还采用了引湖淹灌的办法。后来在台下改建成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装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之用。据记载,角斗场竣工后,各种表演持续了100天,动用了5000头狮子、老虎和其他猛兽,还有3000名由奴隶、俘虏、罪犯和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他们大部分都惨死在角斗场上。
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也已破残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其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同时还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的轿式马车。
古代世界最大的圆形剧场
古代世界最大的圆形剧场是弗拉维圆形剧场又名格罗塞穆剧场。它是古罗马物质文明的象征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为它建立于古罗马弗拉维王朝(公元70~82年)时期,所以又叫做弗拉维圆形剧场。
它位于罗马广场东侧,整体呈椭圆形,舞台居中,四周筑有阶梯形的露天观众舞台。它的门面分4层,场内座位可以容纳5万观众,舞台用于表演角斗以及人兽搏斗等。据记载,当年斗兽场落成时曾举行了百日竞技。在角斗士格斗和赛跑之后进行人兽决斗,格斗从日出直到日落,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花样屡屡翻新,甚至在场地上注水模拟海战。由于建筑工程使用水泥极为成功,显得异常坚固,因此罗马人有“格罗塞穆若倒,罗马也就灭亡”的谚语。但实际上罗马帝国灭亡后此剧场依然屹立,后来因人们不断从其中挖掘石料才部分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