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追踪(中国卷)
地理追踪——地图中的历史还原
"中国"一词的来历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得很早,运用得也很普遍。这一称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初期。在古代文选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建立的国家。
秦朝以后,"中国"一词的含义有了改变。在汉代,人们常把汉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也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中国",把南朝却称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为"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的说,古代"中国"是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这就是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全国解放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为什么又称“九州”
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个“九州”,指的便是中国。
我国所谓的“九州”,也就是传说中的我国中部地区,相当于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此说出自春秋战国时代而上达夏禹。《尚书·禹贡》开头即是:“禹敷土,随山刊水,奠高山、大川。”意思是夏代的开国君主禹治水后,跟着划定疆域。
九州计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周礼·职方》所记有幽、并州,无徐、梁州。《尔雅·释地》所记有幽、营州,无青、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所记有幽州,无梁州。
九州又有“九有”、“九囿”、“九原”等别称。古人既分当时的中国为九州,天长日久,“九州”也就自然成为中国的代称,这在历代诗人的喻咏中有所见。如唐王昌龄“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放歌行》)等句,就是其例。
“九州”虽然并非完全准确的行政区划,但对我国后世的政区划分却影响甚大,特别是以“州”作为行政区域名称,自汉以后很多朝代都采用过。
中国著名古都有哪些
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古都并称演变如下: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郑州和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南京为何称六朝古都
南京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吴、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后人称它为 “六朝古都”。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正因如此,南京曾有过多个名称,如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金陵、建康至今仍被人们做为南京的别称在使用。而南京这一名称的得来则是在明朝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确定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自此,南京这一名称被长期使用至今。
洛阳只是九朝古都吗?
提起河南洛阳,人们往往以“九朝古都、八代陪都”的说法来形容它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其实根据最近二十年来考古发现和史学研究成果所示,早在夏王朝统治时期,就有太康、孔甲、帝皋和夏桀四个帝王在此建都;商汤灭夏后,又在此建都,史称西毫;西周初年,周公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洛邑并让周成王迁都于此。
在武王灭商后,曾在洛阳营造了一座供周人居住的城邑。但在回到镐京后,他仍然为东方局势不稳而寝食不安,竟然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最终武王做出了迁都洛阳的决策。他对周公说:“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对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完成了东征战役之后,周公与召公一起,亲自主持了修建洛阳的工程并使成王迁都洛阳。
自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诸朝定都洛阳之后,五代的后晋也曾以洛阳为都三年,这样,洛阳实为十三个王朝的国都。在当今中国诸多古都之中,它是最早形成城市并贵为国都的一处,同时也是建都政权最多、建都时间最久(据保守估算,应在一千一百年以上)的一处。
山东为何称“齐鲁大地”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山东也被称之为“齐鲁大地”。
“杏花村”在哪里
多年来,人么对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千古传诵的七绝《清明》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一直莫衷一是。在我国至少有19个杏花村,其中最为著名的6个:
1山东水泊梁山黑风口东南崖下的“杏花村”,著名的王林酒家素有“杏花飞霞”的美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也在这杏花村上。
2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处的杏花村,该村盛产的“汾酒”誉满天下。
3湖北麻城古镇歧亭附近的杏花村,这里的杏花村酒店在古时非常闻名。有名谣可证:“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4是江苏徐州丰县杏花村,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5南京城西部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金陵杏花村。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
6安徽贵池县杏花村,在隋唐时就是产酒圣地,以“杏花大曲”誉满江南。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香格里拉在哪里
“香格里拉”是英语Shangril的音译,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世外桃源”。那么,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神话,还是一个现实?它真的永远消失了吗?
《不列颠文学辞典》认为,“香格里拉”大概是希尔顿根据中国西部的一个地名译出来的。而希尔顿本人也闪烁其辞地说香格里拉在中国的藏族地区。就凭着这点线索,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外国人飘扬过海,来到中国的大西南,寻找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人间乐园,但终无所获。
然而,世纪世交,香格里拉突然在中国西南发现了,有西藏的昌都,有四川的稻城,仅云南就有三处。于是就有了以下四种说法:
1云南丽江说
有学者认为,洛克旅居丽江27年,精心研究丽江地理、动物和植物,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并写成巨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被誉为西方“纳西学之父”。书中许多记述,就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
2云南怒江说
有学者认为,香格里拉在怒江峡谷深处的贡山县丙中洛。这里人文自然环境酷似《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
3云南迪庆说
有学者认为,希尔顿书中“Shangril”(香格里拉)一词,仅在藏语康巴南路土语的云南中甸方言中才有它的准确发音。在中甸藏语中,“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指理想的生活环境和至高至上的境界。中甸古称“尼日宗”,意为“日月城”,又称“建塘”,意为“无比特殊之地”,都与“香格里拉”的意义吻合。
4“大香格里拉”说
在云南,一种权威的意见认为,“香格里拉”包括了云南的迪庆州、丽江地区和怒江的部分地区,而以迪庆为中心。
2002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正是更名为香格里拉。后来又将川、滇、藏三省边境9个地州、50个县列入“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官方宣布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所在地”,又称“大香格里拉”。
西子湖的由来
西子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又称镜湖,原名钱塘湖。 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采纳了范蠡向吴王夫差献美女之计,以灭吴国。范蠡选中了美女西施后,择吉日亲自将其送往新都会稽,龙舟路经钱塘湖畔,西施以湖水为镜,擦去告别乡亲时的泪痕。从此,钱塘湖又称“镜湖”。又相传,西施乘龙舟途经钱塘湖时,湖水会隐约出现她的美丽倩影和妩媚的容颜,因此,钱塘湖又称“西子湖”。北宋诗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古佳句,使得西湖扬名天下。
澳门名称的由来
据记载,明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沿海有许多供外国商船停?白的地方,如浪白、广海、望峒、奇潭、十字门、虎头门、屯门、鸡楼等处。海边这些可供船只停泊的地方,在粤语中被通称为“澳”。那么“澳门”两次的合称是怎样来的呢?
一种说法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门”,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故称“澳门”;
第二种说法是澳门南面对开的凼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
此外,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
澳门原属于香山县(今珠海市),16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借口曝晒水浸货物,随即上岸霸占。
香港名称的由来
有人认为,香港的得名与莞香有关。莞香即东莞县所产之沉香。古时香港和九龙均属东莞管辖。
据考证,香港和九龙从宋朝末年开始就有人种香,种植地点在今大屿山东南部和九龙的粉岭,所产香料质地优良,为莞香之上品。其中有一种叫“女儿香”的产品,更被誉为“海南珍奇”。当是香港九龙所产沉香都从仔海湾运往各地。莞香的销路很广,明朝中叶,香港、九龙一带居民多以种香为业,莞香每年出口的贸易额均在数万两银锭以上,大宗产品用一种叫“大眼鸡”的海船运往各地,所以海湾的东北部便称为香港了。人们都说这些香是从香港运来的,慢慢地,香港这个名称就被人们认可了。
满清入关统治之后实行严格的海禁,强迫沿海居民往内地迁徙50里,名为“迁界”。香港和九龙均属迁徙之地,因此种香业全部遭到破坏,以后再没有得到恢复,但香港之名则一直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