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美联储
3182800000009

第9章 从未倒下:美联储的金融危机史(8)

规避风险的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也使得危机向全球传导。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投机资本甚至投资资本迅速撤回本国或者流向安全资产避险。外资大规模的撤出使得外资依存度高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下降,汇率贬值,通货膨胀上升,失业增加,经济陷入衰退。

危机通过外需渠道传递。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赖出口的外向型国家外需不足,出口增长快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也冲击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业务,特别是贸易融资,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

3.严重的信心危机和羊群效应加快危机在国内和国家间传导,使得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

相对于庞大的金融市场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只占很小的比重,但是通过“蝴蝶效应”却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其中信心危机和羊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监管存在漏洞、不恰当的市场激励机制以及中介机构特别是风险评估机构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次贷危机发生时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当严重。

房贷抵押证券的迅速贬值。

资料来源:财富杂志,2008年8月4日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已对近1.9万亿美元的房贷抵押证券调降其信用评级。

这对持有这些证券的金融机构产生压力。因为它们的资产账面缩水,这可能要求向银行募及更多额外的资本。

房贷抵押证券(MBS)贬值

单位:10亿美金

住房抵押贷款通过证券化并出售金融衍生品,提供了风险转移与分散机制,将借款人的风险从贷款发放机构转移到贷款购买者以及证券化债券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导致次贷危机时,在次级债、MBS、CDO、CDS等规模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衍生品风险以及危机严重性无法评估,因此当危机爆发时,整个市场参与者都急于脱身,市场流动性急剧紧缩,金融产品的价格急剧下降,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恐慌弥漫着整个市场。特别是雷曼兄弟的倒闭使得整个市场的信心危机达到顶峰。

信心危机同样也严重冲击实体经济。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递,次贷危机一爆发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全球的每个角落。信心危机的迅速蔓延大大加速全球经济的萎缩,而经济萎缩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和信心危机。

4.金融市场几近崩溃,金融体系遭受重创,救助力度空前。

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无力偿付投资人贷款回购,于2007年4月2日申请而破产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到2007年底,一贯被认为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不约而同地冲销资产。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各金融机构损失逐渐扩大。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出现流动性危机被摩根大通收购使得投资者信心危机加剧,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局面进一步恶化,股票指数大幅下挫。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措施加剧资产价格下跌和借贷成本上升,市场流动性陷入枯竭,更多金融机构濒临破产。进入2008年9月,次贷危机急剧恶化升级,华尔街一系列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独立投资银行模式在美国消失。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陷入极度恐慌,美国股价暴跌并连带全球股市进一步下挫。

由于结构性交易和衍生品的大量运用,评估机构为获得利润,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银行机构的要求,对其产品给予超乎事实的评级,风险的真实状况无法从根本上评估,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风险计量、管控技术显得苍白无力,需要空前的救助力度和应对措施。

面对市场的急剧动荡和恐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出台一系列救助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救助政策体现出历史罕见的大力度,美国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创新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常规。为挽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避免大范围银行倒闭破坏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运行,美国财政部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助法案并获议会通过实施,对金融机构展开一系列紧急注资救助活动。

美联储大幅调整基准利率和采取一系列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如TAF、PDCF、TSLF、AMLF、CPFF和MMIFF等旨在激活市场流动性,为经济、金融复苏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

此外,美联储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货币政策国际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延伸阅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

随着二战的爆发,英美两国的实力发生根本逆转,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标志,美元压倒英镑,初步取得世界货币金融霸主地位。

9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后,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遭到毁灭性打击,英国、法国受到重创,而美国则发了一笔战争财。到二战结束时,英国的民用消费品生产只有1939年的一半,出口额不足战前的1/3,对外债务高达120亿美元,黄金准备只有区区100万美元。而美国工业制成品占世界的一半,对外贸易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黄金储备约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9%,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200.8亿美元,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不断打击英镑,抬升美元的国际货币作用,终于在二战结束前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步取得世界货币金融霸主地位。

虽然二战使英美两国实力此消彼长,不过由于历史的惯性,当时英镑区和帝国特惠制仍然存在,国际贸易的40%左右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是一种主要的国际准备货币,伦敦依旧是国际金融的重要中心。因此,在设计新的国际货币秩序时,英国竭力试图保持英镑的国际地位。而美国的目标非常明确,即要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建立美元的霸权。美英两国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于1943年4月7日分别发表了各自对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设计的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方案。这个方案采取存款原则,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金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因素,根据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决定各国的投票权。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名为“unita”,作为计算单位,其相当于10美元,可以兑换黄金,也可以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各国要规定本国货币与“unita”之间的法定平价,平价确定后,非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会员国为了应付临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申请购买所需要的外币,但是数额最多不得超过它向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美国设计这个方案的目的,显然是要由美国一手操纵和控制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

“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制订的。他提出了一个“国际清算联盟”的方案,极力主张减低黄金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而采取更灵活的国际货币储备制度。他主张采取透支原则,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叫做“国际清算联盟”,由该机构发行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Bancor”,作为清算单位。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就将盈余存入账户,发生逆差时,则按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各国的透支总额为300亿美元。这实际上是将两国之间的支付扩大为国际多边清算。如果清算后一国的借贷余额超过份额的一定比例时,无论顺差国或逆差国均需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国际清算联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两地,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以使英国能与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权。这一方案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还强调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负担调节的责任。这对国际收支经常发生逆差的英国是十分有利的。

显然,这两个计划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斗争。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在有关国际货币计划的双边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英国最终被迫放弃“国际清算联盟”计划而接受美国的方案,美国也对英国作了一些让步,双方达成协议,随即召集了30多个国家开会共同商讨。会议经过3个星期的热烈讨论,于1944年发表了《专家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的联合声明》。同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国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的根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汇率制度,以稳定汇价,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从而有助于保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建立一种世界性的货币,这种货币应该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政策,这包括调节作用和金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