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童年看财商
3198000000004

第4章 吕不韦

吕不韦,战国末期人,商贾出身。因辅佐秦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称为仲父,任秦朝相国,一时权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让府中食客编著了一本《吕氏春秋》,这本书形式统一但内容多样,从而开创了杂家体例。后因寥霭一案他被免去相职,遣散封地。后来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吕不韦看信后,饮鸩酒自杀而亡,终结了他传奇的一生。

从小经商 饱受歧视吕不韦生长在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随父亲经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十分地下。“士农工商”,有才学的文官,安心种地的农民,靠技术吃饭的手工业者,其地位都高于贱买贵卖的商人。可看出社会对商人的岐视,当时的制度叫做“工商从官”,手工业及商业都由朝廷所有,就像是实行计划经济。商业于东周出现,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是商人被歧视的情况并没有改变。比如商人不准坐车,不许穿丝绸的衣服。更有甚者,商人出门穿鞋要一样一只,像小丑一样,让世人都知道他们是商人!

奇货可居 官商合作

吕不韦擅长贱进贵出,这是商业经营的基本手段,但单纯靠这一点是难以发家的。经过较长时期的摸索总结,吕不韦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商理念——奇货可居。他的奇货可居理论,才是他发家的制胜法宝。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卫国人,但卫国是小国,经济不发达,于是他把商品贸易发展到了赵国,并且把经营总部也建在赵国。当时赵国地处交通要道,各国商贾名人云集,经济比较发达。走出国门的吕不韦将赵国作为自己的贸易出口国,使吕不韦成为了历史上开拓国际贸易的第一人,这足以看出他独到的经济眼光。善于包装自己的吕不韦,为了把自己的商业做大做强,遂与达官贵族联系密切,吕府迎来送往的大多数是赵国的皇亲国戚,各国的外交使节也是吕府的常客,这就使得吕不韦的商业与官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在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良机。做了宰相的吕不韦仍然不满足,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太浅。虽然身为宰相,但他仍然怕被以后的文人墨客瞧不起。对于不善文墨的吕不韦,想要靠自己著书立传成为文化人很不容易,于是他便高薪聘请了上千个满腹经纶的文人学者,专门撰写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吕氏春秋》。这本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也使吕不韦的事业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