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内部讲话
3198100000006

第6章 不要失去追求和跳跃之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像跳蚤被封闭在杯子里一样的状态。

大家要记住:不管你在生活中遇到多少磨难、多少痛苦,都不要失去追求和跳跃之心。

什么叫跳跃之心呢?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在一个杯子里,它会立刻从杯子里跳出来,跳的高度比杯子高出好几倍。然后科学家给杯子加了一个盖子,让这个跳蚤继续跳,每跳一次它就被盖子弹回去。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盖子拿掉,再观察这个跳蚤,发现它已经跳不出杯子的高度了,因为不断的失败给了它太多的暗示,它已经知道只允许跳这么高,以至于盖子被拿掉后,它依然不敢跳得太高。

科学家是怎样让跳蚤跳出杯子呢?很简单,狠狠敲一下杯子,跳蚤受到震动,一下就跳出来了;或者在杯子下面放把火,把杯子烧热,它也就能一下子跳出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像跳蚤被封闭在杯子里一样的状态。

小时候我们本来应该很活泼的,我们本来应该很具备创造力的,但我们被折磨人的教育压制了十几年,被中国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束缚了几十年,以至于我们得到了无数的暗示:老实本分点吧,否则我们就会大大地吃亏。中国有很多让人老实的说法,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弄得中国人像缩头乌龟,很少有人敢跳出来。

——摘自《新东方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背景分析

俞敏洪是一个做事有目标、有毅力的人,他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这样说道:“我的成功源自两个因素,一是我确实会有梦想,二是我会始终咬定梦想不放松。”在俞敏洪看来,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教育背景有多深厚,经历有多传奇,而在于他对自己的未来抱持怎样的心态和追求,是否使自己始终处于向上生长的状态。

俞敏洪在18岁之前,没有坐火车离开过家乡,直到上北京读大学,俞敏洪才亲眼看过火车。俞敏洪的家旁边有一座小山,少年的他经常登上这座山,看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每次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那时的俞敏洪常常想,坐上这些船会到达什么地方呢?那些地方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尽管年少的俞敏洪并不确定,但已经有了“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他相信远方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他。

只是,通向辉煌的未来之路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本身就很自卑和痛苦的俞敏洪,在大三那年患上肺结核,于是不得不休学一年。在医院休学治病的这一年,是俞敏洪人生中最压抑的日子,事事不如人,样样不得意,那时的他沉默寡言,住进医院无聊时就数石头、看红叶,或者一个人静静地写诗。

这时,俞敏洪有幸见到了朱光潜教授。那段时期是朱光潜教授最后的日子。当时,俞敏洪班上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朱光潜教授一起散步。每次轮到俞敏洪推轮椅的时候,他的心中就有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受朱教授的影响,俞敏洪读了他的《西方美学史》。

读完这本书,俞敏洪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也燃起了他内心追求优秀的火焰,俞敏洪开始“扫荡”北大图书馆。北大的图书馆由此成为他的乐园,充裕的时间加上精神上的饥渴,俞敏洪在休学期间读了600多本名著,以平均一天两本书的速度,将中国历史和文学典籍看了十之六七。《论语》、《曾国藩家书》、《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三国演义》……600多本名著成为俞敏洪最大的收获。

俞敏洪说:“我看了10遍《三国演义》,是非成败转头空,人活着不可能全对,也不可能总是成功,是与非,成与败、都应该经历,这样的人生才精彩。一定要潇洒大方,该咆哮时就像大海一样咆哮,该爆发时要像火山一样爆发,该沉默时要像珠穆朗玛一样沉默。”

这些书中的“营养”正是俞敏洪所需要的。现在的俞敏洪依然保留着阅读的习惯,他说:“优秀的书籍就像难得的朋友,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总是及时地来到你的身边。”

一年的休学,让俞敏洪有了发愤读书的追求之心,而受到北大的处分,则让俞敏洪有了跳跃之心。许多年后,俞敏洪对北大的处分充满感激:“当年我从北大出来,也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出来的,而是在被北大行政记过处分后才出来的,是被北大一脚踹出来的。现在我特别感谢北大,北大的这一脚,相当于在杯子底下烧了一把火,使我发现自己能跳多高。”

在俞敏洪看来,面临困难或失败觉得没法逾越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必须往前走,相信自己一定能跳过去。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俞敏洪在管理新东方的过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顶过艰难、越过障碍。

拓展透析

所谓追求和跳跃之心,就是指不甘于平庸,不满足于现状,永远追逐梦想的一种心理状态。带着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在开创着自己想要的事业之外,也必将追求到内心想过的一种生活。

雷军是中国IT行业最早的一批程序员之一,未及30岁就已成为金山软件的总经理,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卓越网,2007年又开始做天使投资……然而,相比于同批互联网行业最早的弄潮儿马化腾、张朝阳、马云的成就而言,雷军就显得时运有些不济,尤其是2012年被央视评为“中国经济新锐人物奖”,对于年过40的雷军而言,可能喜忧参半。

2010年4月,雷军在40岁后从零开始创办了一家新公司——小米科技,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尽管这是外界所不解的,但是对于不折不扣的“手机控”雷军而言,确实是非做不可的事,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年少时的梦想——建立一家在世界上受人尊敬的企业。

2011年8月小米公司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2012年6月雷军的小米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2013年8月雷军在微博上确认小米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雷军带领他的小米公司所创造的奇迹,出乎众人的意料。可以说,小米的崛起速度之快在全世界互联网企业中都没有先例,很多企业都在研究小米、学习小米甚至希望复制小米,但是鲜少有人知道,小米是雷军40岁时才决定创办的。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说人在30岁时就应该业有所成,那么到了40岁,就不会因为无业而对人生或者事业产生困惑。2010年,雷军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很多人认为,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40岁已经老了,不应该再继续折腾了。何况在外界看来,此时的雷军已是国内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在他之前,天使投资人的概念几乎不为人知。此后他又先后投资过30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UCweb、乐淘等。

雷军在年少时就非常崇拜乔布斯,这源于他大学时代读到的一本书——《硅谷之火》。这本书让他第一次知道了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那时候他就希望能像乔布斯那样成立一家苹果一样世界一流的企业,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创业如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为我18岁的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我觉得心里不踏实。”

其实,以雷军的财富和成就,他完全可以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继续创业。但是雷军并没有放弃,“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放不下的梦想,这个梦想促使他不断追求,在40岁后从零开始,再上路。

“我从22岁到38岁,在金山疯了整整16个年头,这中间的压力很难表达,像马拉松一样,原来是一个目标,只要把金山做好,并且完成IPO。其实IPO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对我来说却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原来以为只是累了,但是休假4周后还是身心疲惫。原来登顶以后,还是很疲惫,这是真心话。”这是雷军的一番话,寥寥数语述说着自己在金山走过的16年,但足以道出他心中那份艰辛,以及“登顶珠峰”的追求之心。

2007年冬天,雷军离开与求伯君一起创立的金山,为了打出租车,在风雪交加的中关村等了40多分钟,内心悲凉。雷军说,他年过40才走出低谷,抱着不是必赢就是必输的信念创办小米,因此体会到“跳下悬崖”的创业感觉。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要做一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所以小米在手机和MIUI手机系统上不断进行颠覆性创新,多有惊世骇俗之举。

如今,悬崖下已是遍地鲜花。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的小米科技,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因为它对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软硬件、营销方式、渠道创新和社区建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和创新,是一个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

2013年雷军为小米定下1500万台的出货底线——去年这个数字是719万台。2013年上半年,小米已卖出703万台,营收达132.7亿元人民币,业界预计公司估值将达到90亿美元,小米很有希望成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之后,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雷军曾说过,人因梦想而伟大。如今的小米正是以不断追求梦想作为驱动力,才能够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向一家伟大公司迈进。其实,人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力使其臻于完美,要有一颗永无止境的追求向上的心。那些平淡或者困境中仍然不失追求、跳跃之心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