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321300000010

第10章 大化革新:日本人学习之路的开始 (1)

大和的成长风云

日本是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的国家。在古代,大海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因此这种岛国的特点就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日本各列岛建立了很多个独立的地方政权,在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

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随着大和国的扩张,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不断被它占有,大和国将这些土地和人民分配给了皇室成员和大贵族。在此基础上又加以细分,把土地分为屯仓和田庄两部分,屯仓属于皇室,田庄属于贵族;同时土地上的人民也被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隶,主要从事生活劳动,供贵族役使,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在土地上耕作。部民制是大和国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在大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那些归顺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让他们在原有土地上继续生活,所以这些部落有许多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血缘关系,他们成为大和国的附庸,为大和国提供粮食,这些人和那些专门从事专业生产的劳动者都被称作部民。

部民最初的来源是奴隶、战俘、移民和罪犯,后来相当多本土公社自由民也加入其中。随着部民制的逐渐发展,部民们的劳动分工也越来越细,根据分工有了各种不同的部。例如,被称作田部和米部是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部民;而被称作品部的是那些在手工业或其他行业从事生产的部民的总称,在品部的内部按照行业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衣缝部、锻冶部,等等。部民们定期前往皇室和贵族的家庭中、工房中从事生产和服务工作,拥有少量的财产,可以有自己的家庭和生产工具,主人虽然可以像对待奴隶一样把他们作为礼物送给他人,但是不能够随便杀害或买卖部民,所以部民与我们所熟知的奴隶的概念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公元3~6世纪的时候,部民的人数大约占到了大和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除了部民和少数的贵族、奴隶,大和国其他的人口则是大批的平民,平民随时有沦为部民的危险,因为他们的地位在贵族和部民之间,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随着财产的变化而变化。部民制构成了大和国最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

到了4世纪初,大和国开始向各地的独立势力发动讨伐,将他们置于一个统一的领导之下,大和朝廷很快就统一了从畿内到九州的西部土地,甚至将领土扩展到了朝鲜半岛南部的任那地区。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为了阻止高句丽的势力扩展,大和开始向中国进行朝贡,以获取领土地位的承认。公元413年,大和国王就开始向当时的东晋朝廷进行朝贡。公元421年,大和国王赞向宋朝皇帝派遣过使者,此后大和国王赞、珍、济、兴、武等人持续向中国进行朝贡,并获得了中国皇帝授予的征东将军或者安东将军的封号,这五个大和国王自称为应神、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天皇。这个时候也确立了天皇的世袭制度,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今天的日本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姓氏起源:隐形的地位标签

随着部民制的确立,大和朝廷的统治也日益稳固,大和国国内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四周的邻国处于分裂割据的战乱之中,于是有很多中国人和朝鲜人为了躲避战乱就跑到了大和国。在大量移民进入的背景下,大和国的劳动力大为增加,新式技术得以高速发展。移民给大和国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既使大和国的部民制社会进一步完善起来,又为大和国带来了氏姓制度。

那么,部民制的完善与日本的姓氏起源有什么关联呢?正是因为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移民到了大和国,才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发展起来后,那些皇族和贵族们也要讲究起来了,看到这些为他们干活的移民都有名有姓的,觉得叫起来很方便。于是便为自己也起了姓氏。而那些生活在田庄和屯仓上,为皇室和贵族的私有产业服务的大和国原部民们,也就有了姓氏,这是按照他们主人的姓氏命名的。所以,我们看日本历史,经常出现诸如信长家、武藏家这样的说法,这就是围绕着这个姓氏建立起来的私人集团了。

实际上,如果仔细区分,就会发现,虽然大和国的氏姓制度是仿照中国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但是它与中国的姓氏制度原理却并不相同。中国的古代是以姓代表血缘,以氏代表身份,大和国的氏姓制度却完全相反,氏指的是由血缘为中心而组成的氏族公社。原始社会解体,出现贫富和贵贱的两极分化后,氏族公社的首领即被称为氏长,对内主持对图腾的祭祀和裁决氏族内部的纷争,对外则代表本氏族与其他氏族或者大和国的朝廷接触。而姓就是对氏长的尊称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大和王朝赏赐给氏长以表示区别这个尊卑高下身份的一种荣誉称号。如果是天皇的后裔,则往往会赐姓臣、君这样的姓;如果是那些传统氏族的氏长则会赐姓连;而如果是中国或朝鲜移民的,则会赐姓主、史;至于其他的姓,还会有诸如别、公、直、造、之类。

所以,对于当时的大和国氏姓制度来说,氏是氏,姓是姓,氏代表大和国人的血源,也就是他原来属于哪一个部落;姓代表的是大和国人的身份,很显然,最尊贵的姓是臣和连,因为如果在朝廷中有人被赐姓为大臣或大连,那么则表示他是天皇或者是大氏族氏长的后裔,地位就可想而知了。这里讲的姓氏指的是古代的大和国,而现在日本人的姓,其实是明治维新后才新造的“苗字”,因为随着日本人口规模的发展,那些远古传下来的姓氏也开始出现了分支,就也是说出现了同姓异流的现象,原先的几个姓已经完全不够用的了,所以要新造字命名以示区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现代的姓,和古代的氏姓制度的姓,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大和国在6世纪初的时候,最有权力的两个家族的姓氏要数大臣苏我氏和大连物部氏。

苏我氏弄权

随着大和国军事征服的节节胜利,基本上统一了日本全境,但是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小,统一之后再往外面打就是海洋了,而跨海出征的话,经济和军事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大和国在失去了继续扩张的环境后,就打起了内战,内部开始了争夺。具体说来,就是皇室抢贵族的地盘,变贵族的田庄为自己的屯仓,反过来,大贵族们也不甘就这么被政府给收拾了,他们也极想控制中央的政权,以便获得更大的好处,而且,最好是“独自”控制。这就意味着,不仅是皇室和贵族之间不断在火拼,贵族之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内斗,当时的大和国由于这些内讧,显得一片混乱。

谁在内讧中胜利了?6世纪初的时候最有权力的家族是大臣苏我氏和大连物部氏。原来,在他们之前,在朝中最有权力的是大伴氏,物部氏和苏我氏决定联合起来夺权。有一次,大伴氏主张把朝鲜的任那地区的四个县归还给百济国以换取和平,物部氏和苏我氏乘此机会展开大肆攻击,夺取了大伴氏的权力。物部氏和苏我氏掌权后,由于他们所代表的势力不同,这就注定了二者是不会和平共处的。其中物部氏掌握军事大权,而苏我氏掌管财政大权;物部氏代表本土部民利益,力图维护原来的统治方式,而苏我氏则代表大陆移民的利益,是一个新兴起的势力,力图颠覆旧有的政治权力格局。起初,势力较强的物部氏控制了主要的朝政,后来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多,他们的影响逐渐扩大,苏我氏也强大起来,二者之间的决战已不可避免了,苏我氏在静静地等待着机会。

终于,587年,当用明天皇死去时,以天皇的继承问题为契机,为了争夺到扶植新天皇的权力,从而获得对中央的控制权,苏我氏的苏我马子和物部氏族的物部守屋带领各自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战。最终,苏我马子率军攻入物部守屋的地盘,取得大胜,物部氏灭亡,夺占了物部氏的田庄和大量部民。在灭亡了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

但是,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任苏我氏摆布,于是他经常长吁短叹。有一次吃饭时,他指着献上来的野猪头发出感慨:“什么时候能像砍这只猪头一样砍下我讨厌人的头啊?”这话不胫而走,苏我马子得到密报后,大吃一惊,决定除掉这个心怀不满的天皇。于是在592年,在苏我马子的唆使下,一位叫东汉直驹的刺客刺杀了崇峻天皇。苏我马子为了独揽朝政,觉得男天皇容易有野心,不听话,于是便在同年的12月,苏我马子让他的外甥女饮屋姬继位天皇,这样,大和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第二年,推古女皇又立了用明天皇的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任命他统率政务。后来因为这个厩户皇子很聪明,治理国家也非常英明,于是大家都把他称作圣德太子。

此时的苏我氏家族不可一世,由于苏我马子扶植了这位女天皇以后,他可以任意操纵天皇,独揽朝政,于是掌握了朝廷的全部大权。苏我马子在朝中独掌朝政,便放纵下面的中小贵族疯狂兼并土地,残酷剥削部民。朝内朝外的腐朽统治,使大和国的社会黑暗,许多平民的土地被剥夺,沦落为部民,随着破产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土地和财富则不断地集中到了上层,大和国社会的矛盾空前尖锐。这时的部民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部民制度开始瓦解,部民们开始纷纷逃亡,走投无路的奴隶、部民和平民的起义不断出现,大和国已处于混乱状态。面对社会的失序,人民和朝内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唤改革!

圣德太子抢个先手

虽说推古女皇是苏我氏的傀儡,但是这并不代表她所立的那位圣德太子也可以任由人摆布,圣德太子具有很高的才能,这和他受到的教育有关。作为用明天皇的嫡子,幼时他曾经跟随高丽国的名僧惠慈学习过佛教,师从百济国的博士觉哿学习过儒学,从小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央集权的思想意识很浓厚。当推古女皇让圣德太子执政时,这时的大和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这里的外患指的是中国在589年,由北周重臣杨坚建立了隋朝,在灭亡南朝陈后,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而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在朝鲜半岛上,虽然仍然处在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日益强大的新罗已经占据了广大的地域,并且随即吞并了大和国在朝鲜半岛的据点任那地区,这是大和国很不愿放弃的地区,因此大和国与新罗的外交关系在急剧恶化,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至于内患,那就是部民制度弊端重重,不再适合大和国的发展,而以苏我氏为代表的大贵族又在朝中独断专行,他们的势力尾大不掉,皇室的力量单薄。圣德太子受到中国的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影响,决定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起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消除大和国的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