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322300000008

第8章 顺应四季变化进行自我保健 (4)

夏季6节气的气候除了炎热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湿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相对湿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散热,与人体对气温的感觉密切相关,人体体表热量的散发决定于空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的饱和程度。饱和程度越高,也就是相对湿度越大,热量的散发就越困难。当气温大于20℃时,相对湿度发生变化,人体就产生不同的温热感,进而产生的生理效应也不同。当气温小于20℃时,相对湿度发生变化,人体的温热感没什么变化。气候过湿,常常会使旧病复发,或者加重。研究发现,“高湿度”可引起心肌梗死的发作,“气压降低伴高温”的天气可导致多发性关节炎的复发,“湿热”天气还可加重胃溃疡的发病。因此,夏季6节气室内适宜温度为21℃~30℃之间,合适湿度应在30%~70%。如湿度太高,达80%以上时,会使人感到闷热,应开窗通风。湿度太低,用湿布拖地板,可增加室内湿度,使人精神振奋。

一般而言,夏季6节气空气偏于暖湿。就湿度而言,在我国南北各地,大气各层相对湿度都是冬季6节气小,夏季6节气大。夏初江淮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湿度过高;盛夏及长夏三伏时期的气候特点是高温、低压和高湿度,人们称之为“两高一低”。在此时,更要注意湿、热侵袭伤害人体。

夏季6节气暑气当令,内应于心,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此时要顺应自然,根据“万物生长,心气火旺”的特点,注意防病强身,对延年益寿有很大益处。

夏季饮食起居的调养

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能帮助我们平安度过酷暑,这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1起居调养

夏令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新陈代谢旺盛。为适应这种变化,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保护人体阳气。夏天中午气温最高,午餐后应安排午睡,以避免炎热,调节精神。

夏天气候炎热,出汗较多,为祛暑防病,保持皮肤清爽,每天需洗1次温水澡。炎热使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须注意不要贪凉,以防受凉发病;衣服要勤换洗,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刺激皮肤,引起汗斑及其他疾病,应尽量避免。

2夏日饮食

·多吃盐。夏季高温下人出汗多,而汗中98%~99%是水分,其余是氯化钠即盐,氯化钠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缺乏时可发生生理异常,有口渴、体软、皮肤干、唇舌燥、少尿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虚脱甚至休克。因此,在剧烈的劳动或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盐分,平时也应适量吃咸点,以保证体内盐的平衡。

·多吃苦。从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角度出发,夏季应多吃苦味食品,苦味食物有除燥热和利尿等作用,还能刺激脾胃的运化能力,苦味入心经,可降心火,苦味之阴可调和夏季之阳热。另外,苦味食品一般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苷类、苦味质、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作用。

·多喝水。水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也是能量与营养代谢必需的载体,缺乏水分会极大地影响身体健康状态。夏季一方面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另一方面气温高、出汗多,都会消耗更多的水分,所以夏季应经常性地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同时,不应过多喝甜味饮料,因它不但起不到解渴的作用,糖类食品还会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转化为脂肪。容易使人发胖。

·多凉茶。夏季要注意消暑,可多喝些绿豆汁、菊花茶、金银花茶、桑叶茶、瓜皮茶等凉茶。喝热绿茶也能促进汗腺分泌起到消暑良效。凉茶最好能根据各人体质及身体健康状况选择饮用,也可在市场上选购多种新鲜草药搭配煎煮,还可放入冰箱冰镇再喝,口感会更好。

·多吃鲜。夏季人体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食欲下降,而机体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要注意多吃一些味美不腻、富含营养的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等,可减轻胃肠负担,保证足量营养。高温下食物会更快地受到细菌的污染,更容易腐烂变味,所以要注意洗净瓜果,尽量不吃剩菜,熟食也要煮或蒸透后再吃,放在冰箱内的食物不能过久,否则变质也会引起食物中毒。

·多补钾。人在夏季精神困倦、四肢疲乏及食欲衰退等,与出汗多缺钾有直接关系,故夏季应适当补钾,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活活动。含钾较多的食物有:大豆、土豆、红豆、紫菜、海带、青苋菜、榨菜、玉米等。

·多喝汤。夏季食欲不好,消耗又大,多喝些汤对调节胃口、补充体液、增强食欲极为有利,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如猪骨头可防治骨质疏松症,大枣银耳汤能滋阴补血,绿豆汤能降温消暑等,汤有荤汤、素汤之分,也可分为清汤、奶汤,或分为卤鲜、酸辣、甜味汤等。可适合多种人的口味。

3精神养生

夏属火,火与心相应。中医认为心藏神,在炎热的盛夏,要重视心神的调摄。在夏天应该做到神清气和,心情愉快,心胸宽广,精神饱满,切忌发怒,要保持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宣泄。要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及夏令营活动,也可外出旅游避暑。

4运动护养

夏季经常参加运动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的时候进行,应避免长时间在阳光直射下锻炼。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体操、气功、太极拳为好,也可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他的运动项目。

5保健防病

夏季要注意预防中暑。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及通风。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出大汗、口渴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同时喝一些盐开水或祛暑饮料。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

【贴心提示】

装有空调的汽车,门窗全是关闭的。当长时间停车又未关闭空调机时,因为转速慢汽油不能完全燃烧,排出的废气中有毒成分很高。如果此时车外没有风,排出的废气散不开,很容易被空调装置吸到汽车里,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二氧化碳可使人窒息,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被人体吸入后,会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感到头痛、胸闷,严重时会引起昏迷、死亡。这些统称为汽车空调病。

预防汽车空调病的有效措施是:在长时间停车时,应关闭汽车发动机,停止使用空调;若仍继续使用空调,应将汽车停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风把汽车废气吹散,并打开车窗。

3积极预防常见的夏季病

初夏,江淮一带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很大;盛夏酷热难耐,也很容易爆发一些常见病。

关节疼痛

由于寒冷、潮湿刺激关节处,引起自身组织抗原性改变,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常常有关节和腰腿酸痛症状出现。

中暑

盛夏季节,气温很高,特别是在强烈日光照射下的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在酷暑炎热的时候集会等,体内产生大量热量,人体即使大量出汗,仍来不及散热,就会使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发生头昏、眼花、胸闷、心悸、恶心乏力而中暑。预防中暑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尽量避免高温作业和骄阳下的露天作业。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平卧于阴凉通风处施行急救。

夏季感冒

大部分的夏季感冒都是因为身体突然着凉,使血液受到冷却而反射性引起鼻子和喉咙的一时性缺血,使抵抗力减弱,感冒病毒乘虚而入的。而且夏季感冒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以外,还有口渴心烦等内热现象。

人们在夏季应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过于贪凉,特别是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这些都是预防夏季感冒的关键。此外,应注意多喝白开水,因为夏季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感冒时容易发烧,而发烧是人体与病菌抗争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体液。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实践证明,当人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体内“胞壁酸”大大减少,抵抗力会随之下降,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感冒即是这类疾病之一。如果患者能增加睡眠时间,体内的“胞壁酸”就会不断增多,人体的抗病力也会随之加强。所以,夏季感冒应多喝水、多睡觉。

头昏、耳鸣

如果在烈日阳光下暴晒,因日光红外线照射人体大脑组织、脑膜等易引起头昏、耳鸣、烦躁不安等症状。

传染病

腹泻和肠道传染病是夏季最主要的流行病。夏季气温高、雨水多,高温高湿的天气会促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容易腐烂,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也格外活跃,全年是暖冬,春早夏长更是加大了夏季传染病的发病率。因此,人们在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做到: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可能吃熟食热食,少吃凉拌菜或冷食,不要吃变质食物;喝开水或凉开水,不要喝生水;有病及时就医,以免殃及家人和朋友。

【贴心提示】

老人免疫力相对来说较弱,要想平安度夏,要注意:

·注意调剂饮食。在夏季,老年人应该注意调剂饮食,多吃瘦肉、鱼虾、蛋类、牛奶、豆制品等。同时应多吃些消热去暑的蔬菜和瓜果,少食油腻大和辛辣上火的食物。

·注意睡眠充足。夏季夜短,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因此,老人要注意休息,每天应保证一定时间的夜间睡眠和午睡。

·注意经常饮水。夏季气温高,人体水分消耗大,老人应主动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饮水总量应保持在2500毫升左右。

·注意保护皮肤。在夏季,老年人应经常洗澡,换洗衣服,预防蜂蜇和蚊虫叮咬。同时,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防止紫外线、红外线损伤皮肤。

·注意降温防暑。在高温季节,老年人容易发生中暑或“热射症”、“热痉挛”等。因此,在天气闷热,烈日当头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该戴上遮阳帽和墨镜;穿衣应宽大、松软、单薄、颜色浅,多到阴凉处休息或用风扇纳凉,注意降温。

重视“多事之秋”的养生与保健

1掌握秋季的气候特征和保健的基本要求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结束秋季,到达冬季。秋天阳光和煦,气温渐降,此时万物成熟,进入由热到冷的过渡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保健呢?

秋季的气候特征

秋季每一个节气的气候都不同,了解秋季各节气的气候是做好秋季保健的基础。

立秋在每年阳历8月7日或8日。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秋是肃杀的季节。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

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

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

处暑在每年阳历8月23日或24日。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