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3225200000003

第3章 一代廉吏高廷瑶(3)

(7)执法严谨勇于担责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安徽省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分属凤阳府、颖州府和庐州府。寿州属凤阳府,霍邱县属颖州府,六安州、霍山县和舒城县属庐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六安州为直隶州,领霍山县。

高廷瑶初到六安办案,当时,县衙里关押的人犯,共有一百二十九人。

他就命属员查阅案卷,罪重的仍然关押,罪轻的分另保释,一一登记在册。又事先约定时间,传集各地里胥、闾长听候传唤。

到时坐堂,仔细查阅登记名册,不能释放的人犯仅有十三人,其余的都不足以论罪。于是,便释放了那些罪轻的人犯,并告诫他们说:“你们因家贫,所以没有受过教育,做了坏事。我很同情你们,现在准许你们改过自新,但从前你们犯的过失,不能不受责罚。

他采取打板子的办法。有的打十板,有的打五板,身体瘦弱的也打三板。是哪一个村的人,就交给那个村的里胥带回去管束。再犯,就严惩不贷;如果因里胥管束不严,又生事端,就与重犯之人同罪。

高通判对人犯这样处置后,就有几个国子生放出话来说:“我们只听说过官府应该惩治囚犯,没有听说过官府放纵囚犯的。这么大的一群人,一旦放出来,村村寨寨难道不马上受害吗?”

高通判严肃地对这几个国子生说:“这样一群小毛贼,杀不胜杀。再说,他们罪不至死。现已调教了他们,从轻处罚,宽大他们从前的过错,限制他们今后的行为,这是改造人啊再说,我已经把人犯给放了,如果你们硬要说这是放纵坏人,想向上面控告我,那就听便吧,我才不怕呢!”

这几位国子生听了高通判的话以后,蹑手蹑脚,便灰溜溜地走了。

(8)廉洁从政惩治铺张

一天,宿州龙头桥村来人报告,有人杀人了。

高通判亲临龙头桥村验尸,看见各家各户的门上都挂着“官清民安”的牌子。

他询问里胥:“这是怎么回事?”

里胥说:“这是百姓感激上官的恩德。”

高通判说:“我才来这里三天,百姓怎么知道我是个清官?又有什么恩德可感?如果说安民,这里正值斗杀生祸,民又怎么能安呢?赶快摘掉吧!”

高通判验尸完毕,他来到一座古庙里,看见里面筵席很丰盛。身边的人对他说:“这是这里的里胥们为你准备的。”

他看看里胥说:“你们怎么这么搞?这不是压榨百姓吗?龙头桥村总共五百多户人家,每户你可收钱数千。你假借招待上官以饱私囊,我难道肯被你们利用?”于是,责罚里胥四十大板。

(9)细心查验尸体杜绝冤案错案

没过几天,有人报告,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堂兄踢死了堂弟。

经过查验,只发现有一处伤痕。死者的尸体即将人棺时,死者的妻子突然拿着半截木头(扁担)来到案前说:“这是帮凶杀人的工具,就是物证。”

她所说的帮凶,就是她堂兄的哥哥。高通判看那杀人的工具(扁担),只不过是农村里百姓挑东西常用的工具(扁担。就对那位妇人说:“你以前的诉状里并没有帮凶的说法,这是怎么来的?”

妇人回答说:“是我叔翁让我来作证人的。”高通判问:“你的叔叔在哪里?”

话音刚落,一位莽男子应声从人群里跳出来,跪在案前说:“我就是。”

高通判看了看这位男子,问道:“她的丈夫被人踢死,有帮凶吗?”

他回答说:“有。”高通判又问:“是脚踢伤的呢,还是其它东西打伤的?于是,那位男子指着妇人所呈的半截木头说:“就是用这截木头打伤的。”

高通判回头对那位妇人说:“你是农村妇女,还不知道比对伤痕的方法。现在先拿你的叔翁试给你看。”

然后命衙役将那男子擒伏在地,用那木头侧势击下,指示妇女说:“这是侧面击打的伤痕,你丈夫身上有这样的伤痕吗?”又命衙役用木头横势击下,又问妇人:“你丈夫身上有这样的伤痕吗?”

经过多次的一击一问,知道这木头是男子自己家里用来挑东西的工具(扁担)。决定不能作为击伤死者的凶器物证,因妇人的叔翁与这位男子有仇,便指使妇人提供伪证诬陷别人。

经过核实,这位男子与本案无关,便释放了他。

旁边观看审案的人,无不连声说好。

(10)将计就计惩治地痞

有一次,高通判在验尸过程中,有一位国子生走到尸体旁边,用他手中拿着的竹杖,依次指着死者的受伤部位,说长道短,趾高气扬。高通判便当面呵斥这位国子生说:“验伤有官员,报伤有刑仵,伤痕有死者的,与你何干?谁让你在这里指手画脚,胡言乱语?”

起初,这位国子生还态度蛮横,桀骜不驯,直到高通判狠狠地惩治了他,才不敢说话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这样嚣张生事了。

(11)办案一丝不苟严格约束下属

州、县里重大而难办的事,大概就要数验伤、验尸了。

高通判在六安,总共查验了三十多个案子的伤尸。每一次查验,都要亲自动手翻检尸体,查阅供记录,当众辨析:某处是真伤,某处是变形;凶器是长是短,是尖是圆;颜色是红是紫,是青是黑;是擦伤还是打伤!是用手足致伤,还是用器物致伤!以及伤处位置的偏正、高下,伤的深浅,凶器的硬软!生前的身体状况,死后的尸体状况。

这些,都一定要调察考证清楚,直到没有疑点才罢休。如果诉讼双方还有争执,就取来原始的供记录加以辨别。这样验证之后,就将致命与不致命之处画在验尸图上。验完尸后,才能将尸体人棺,命亲属领取埋葬。如此精心细致,才自信断案无误,也才能够堵住那些节外生枝、吹毛求疵的讼棍无可指责。

每次验尸时,一道去的刑仵、胥役、轿夫、随从等,都由官府支付生活费用及工资,而且比平时还要多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禁止他们勒索百姓,但一切还是以身作则为先。他每次出差,都自带饭菜,不烦厨工,不求美味。自己生活节俭,其它人就不敢奢侈了。

到一方,都一定要命、在身,不离开。事情办完以后,随行人员,一定要核实清楚。

离开以后,估计离验尸的地方已远,才停下来休息。之所以要这样做,原因是:这些里胥、闾长、随从等,容易狼狈为奸,一旦他们离开长官身边,就会寻衅勒索百姓。防范从严,他们也就不敢随意去。

另外,除准备质询的一二个重要证人外,一律免于抓捕,以杜绝株连。他常说,这也是为民造福的一种办法啊!

(12)提高办案效率争取百姓信任

如果官府与百姓之间互不信任,而想要几句话就把案子断了,那是不可能的。

高通判初到六安时,每天断两三个案件,连饭都顾不上吃,时间还是不够。后来,有一位国子监,因收租与亚旅发生斗殴,打伤了对方的左脚小腿,朋骨骨折“这样的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凶犯可以保释。于是,高通判便让他找人保释”

第二天,校官某人来对高通判说:“这位国子生已经和受害者讲和,答应私了,不愿意继续诉讼,并愿意捐献铜钱二百万两作为官府的办公费用。”

高通判点头答应,并假令下属准备酒饭,留这位校官吃饭。

高通判走出府衙门以后,却派人将那位国子生拘押起来。看热闹的人们便传开了,说国子生因行贿被官府拘押起来了。3位校官听到百姓的传闻后,惶恐不安,十分狼狈。

高通判便笑着对他说:“你不要害怕,你这样做,本来是知道我贫穷,想给我弄点外快,不能说是不了解我的人。但我不贪,只是你了解我不深罢了。”

当地的豪绅们听到这件事后,无不惊惧。从此以后,在刘安再也没有人敢行贿了。

从那以后,他每天要办七八个案件,有时甚至一天要判十二三个案件,竟然都很顺利。高通判对下属说,这就是百姓知道官府实心为,对官府信任,没有猜疑和顾虑罢了。

(13)借助传统法规杜绝不良风气

高通判初到六安上任时,范境内文武童声,以及拿钱捐得的生和监生,都用花名册登记姓名、年龄、籍贯、住址,以备查考。

有一位童生来呈送诉状,拿出花名册来查阅,却没有他的姓名。

高通判便问他:“为什么名册上没有你的姓名呢?”

那位童生回答说:“呈状上的姓名是我的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