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力
323000000020

第20章 权威定式—被专家的理论迷惑 (2)

敢于推翻权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因而,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被权威牵着鼻子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道路上快步前进。

敢于质疑权威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在他成名前,有一次去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位。小泽征尔拿到评委交给的乐谱后,稍作准备,便开始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忽然,他发现乐曲中有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让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觉得不和谐。

于是,小泽征尔认为乐谱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们却郑重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的权威人士,小泽征尔也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犹豫,但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斩钉截铁地说:乐谱肯定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而小泽征尔正是凭着自己对音乐造诣的信心和敢于质疑权威的胆识,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中国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打开科学史册,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无一不具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一部人类新历史的诞生、成长以及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质疑推翻、否定权威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笃信权威,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专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专家说什么就信什么,专家说的话做的事就永远是对的。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定理都有可能被推翻,你的周围有多少人是牛顿、达尔文或马克思之类的人物?而且,就连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因此,权威的结论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要敢于质疑权威的说法,以严谨求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一切。

上小学时,伽利略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老师对他很满意。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总是问父亲,为什么烟雾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会起波浪?为什么教堂要造得顶上尖、底层大?晚上,他经常坐在室外观看星星,心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尝试着为自己解释各种事物,有的问题连他的老师都回答不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疑问就更多了。

他17岁的时候,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有一次上医学课,讲胚胎学的比罗教授照本宣科地说:“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生男孩,反之便生女孩。”

“老师,你讲得不对,我有疑问!”多疑好问的伽利略又举手发言了。

比罗教授自觉有失尊严,便神色不悦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应该听老师讲,不要胡思乱想。”

“这不是胡思乱想。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从没见他生过什么病,可他老婆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反问道。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

“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他是对的吗?”伽利略继续反驳。

比罗教授无以对答,只好怒气冲冲地威胁说:“上课只能听老师讲!你再胡闹下去,我们就要处罚你!”

事后,伽利略果然受到了学校的训斥。但他勇于坚持真理,丝毫没有屈服,并从这时起,开始了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质疑与探讨。

他深入钻研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常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把它们看做是绝对真理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态度,伽利略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少年时代提出的种种疑问,后来都由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权威,任何以权威自居的人都旨在凭着自己的地位去压制反对意见,所以,权威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而反对意见并不一定是错的。认识到这些,我们就要敢于以自己不同的意见去质疑权威,这样才有可能跳出权威定式,获取更大进步。

不轻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这是众多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原因。正如韩愈告诫过我们的:成就的取得源于好学、善思,却毁于盲目地随从于他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思考,有疑而问。一味地跟从于他人,永远都走不出自己的路。

你需要挑战权威的勇气

挑战权威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挑战权威的人可能会遭到权威的打压和权威拥护者的诘难。因而,挑战权威需要勇气。

16世纪的欧洲,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2000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可是,伽利略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论断。1590年,年轻的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的最高层,面对塔下人群热切的目光,自信地松开托球的双手,两只重量不同的铁球以相同的速度迅速地向下坠落,同时砸在地面上。伴着铁球撞地的响声,一个大胆挑战权威的真理诞生了,塔下响起了如雷鸣般的掌声!

权威,是很多人创新路上的最大障碍。

在权威的“丰碑”面前,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挑战和超越的勇气:“那么多权威和专家都没能成功,就凭我,能行吗?”

但一个真正的有勇气的人,不会这么想。

微软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绝对的权威,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微软居然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它所开发的Word软件不能处理所有的科技文档,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微软派了精兵良将想解决这一难题,但苦攻多年,仍然没有结果。连微软都无法攻克的难题,偏偏就有一个中国人勇敢地发起了挑战,他就是湖北恩施的廖兆存,最终他将这一难题一举攻破,这个被誉为“补天石”的技术,填补了软件世界的一个空白。

正是具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05年风靡中国的《大长今》中的主人翁长今就是一个勇于挑战,总是会有超出常规想法的女孩,也正因如此,她才能从一个被放逐的罪人做到皇帝最信任的御医。

《大长今》中有这样一段背景:

百本对人体的药效极好,几乎所有的汤药之中都要加入百本。早在燕山君时代,百本种子就被带回了朝鲜,其后足足耗费了20年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栽培,可是每次都化为泡影。

当时在多栽轩有资历的御医告诉长今,因为朝鲜的土壤并不适合种植百本。

但是得知百本的价值以后,长今决定要成功种植百本。

多栽轩的人听后说:

“百本种植了20年,都没有成功,你怎么可能种植成功呢?”

但是长今心中却存在着疑问:朝鲜真的不适合种百本吗?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于是她开始了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她不仅一遍遍地用不同方法种植而且开始翻阅所有关于百本与种植方面的书。

经过不懈努力,长今终于成功地种植出了百本,创造了种植百本的方法,攻破了这个20年来都没有人攻破的难题。

长今的成功,是因为她没有盲目接受颇为资深的御医的思想,没有轻信权威人士的劝告。所有关于百本的惯性思维,在她这里停止,并拐了一个180度的弯。

无论是“权”还是“威”,都让人既感到压迫,又无比威严。在大多数人眼里,权威给出的结论就是盖棺定论。但事实上,权威并不见得就完全正确,也不意味着高不可攀。权威只是说明暂时还没有人走得比他更远。

所以,鼓起你挑战权威的勇气吧,你可能比任何人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