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力
323000000027

第27章 让创新意识深植于头脑 (3)

假如你有这样的困惑,恭喜你,创新已经离你不远了。因为你已经有了创新的意识和意愿,只要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正确的路径,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相信,创新很快就会飞到你的身边。

创新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神秘,那么遥远,那么高不可攀,而是伸手可及。因为它就像阳光、空气,时刻萦绕在你身边。

相传康熙年间,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应试落第后,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学做豆腐以谋生。可是,他毕竟是个年轻的读书人,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块腌好。但日子一长,他竟忘了有这缸豆腐,等到秋凉时想起来了,但腌豆腐已经变成了“臭豆腐”。王致和十分恼火,正欲把这“臭气熏天”的豆腐扔掉时,转而一想,虽然臭了,但自己总还可以留着吃吧。于是,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闻起来虽有股臭味,吃起来却非常香。

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的臭豆腐去给朋友吃。好说歹说,别人才同意尝一口,没想到,所有人在捏着鼻子尝了以后,都赞不绝口,一致公认此豆腐美味可口。王致和借助这一错误,改行专门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影响也越来越广。最后,连慈禧太后也慕名前来尝一尝美味的臭豆腐,并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还被列为御膳菜谱。直到今天,许多外国友人到了北京,都还点名要品尝这所谓“中国一绝”的王致和臭豆腐。

因为尝了一块变味的臭豆腐,王致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美国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原来并不富有,夫妻二人靠卖蛋维持生计。但身高体壮的摩根卖蛋远不及瘦小的妻子。后来他终于弄明白了原因,他用手掌托着蛋叫卖时,由于手掌太大,人们眼睛的视觉误差害苦了摩根。他立即改变了卖蛋的方式:把蛋放在一个浅而小的托盘里,出售情况果然好转。摩根并不因此满足。眼睛的视觉误差既然能影响销售,那经营的学问就更大了,从而激发了他对心理学、经营学、管理学等的研究和探讨,终于创建了摩根财团。

这些创意都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往往这些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稍加分析,就可以轻松地把握创新的机遇。

创新可以从平凡的地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去发现。小创新往往是通向大创新的起点。

一天,一个叫玛莉的英国姑娘在黄昏的街头散步。走着走着,突然听到身后有几个女孩在闲聊:“现在流行的服装真没劲,一点新意都没有,真令人讨厌!”

“就你这条难看的裙子居然也能流行,简直太奇怪了,不如把它剪烂扔掉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孩无意间的一席谈话,让玛莉获得了巨大的灵感:

“剪?好创意啊!如果把裙子剪掉一截,不是就能充分展示年轻女子的身材,让少女们洋溢着青春气息吗?”

玛莉立即停止了散步,兴奋地跑回家中,连夜开始制作起来。改完后的裙子真是漂亮极了,它使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迷人的活力。玛莉给这种裙子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迷你裙”。

“迷你裙”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迷你”风很快就席卷了整个英国,英国少女爱它爱得如醉如痴,穿这种“迷你裙”的少女出奇的多。很快的,这股热潮开始席卷其他国家和地区。玛莉也因此登上了“流行服饰产业女王”的宝座。

只要用心,从一句最普通的话中都能获得创意,捕捉到创新的契机。这并不需要高深的学问,也没有太多奥妙的道理,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从身边开始,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创新就是这么简单,它没有高深莫测之处,而是隐藏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之中。王致和腌豆腐失败了,却意外地收获了臭豆腐的制作方法;摩根从与妻子卖鸡蛋的经验中,总结出了经营销售的理论;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成为玛莉引领服饰风尚的契机。创新伸手可及,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创新。学生解题时一个新思路,老师教学时一个新方法,工厂研发的一个新产品,科学的一个新构想,销售的新点子甚至厨房的一个新菜式,这些都是创新。你还觉得创新高不可攀吗?

创新无处不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处处留心就能处处创新。创新不在高高的天空,它就在你的手边。

创新没有终点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创造发明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人生有如此一次经历便死而无憾了。”这些人往往容易沉醉在自己所取得的一些小小成就里,他们的成功步伐就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与时俱进发展的概念,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概念,人生的道路上,要想达到成功不息,就要做到创新不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这样的“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数得着的几位: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试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还有就是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有一次居里夫人的朋友去居里家拜访时,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玩她刚从英国皇家获得的金质奖章,朋友责怪居里夫人不该把那么贵重的东西给孩子玩。居里夫人笑笑,很坦然地告诉朋友,荣誉好比玩具,只能玩玩,绝不能守着它,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1906年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因车祸身亡,居里夫人强忍悲痛,继续从事放射性研究。1910年,她分离出01克纯镭金属,并确定了镭发射的b射线就是电子束流。由于居里夫人取得的这些重大成果,1911年她再度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个在不同学科领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忘我献身精神、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她的成就一样,受到世界科学界的广泛推崇。后人将放射性强度的单位命名为居里。

居里夫人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创新者,她比很多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她知道“创新不是成功的‘尾声’而是下一个成功的开始”。所以她在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比一般科学家所取得的还要多,成功之路走得比他们还要长。

郑孝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但他却用创新书写了中国茶叶界的传奇。他所经营的天方茶业集团是中国茶业的10强企业之一。

在天方茶业集团里,“创新者无敌”5个大字随处可见。对于董事长郑孝和而言,创新是他的座右铭,是他一直在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

在郑孝和做茶叶生意之前,他做过很多小生意,后来他看准了茶叶行业潜在的商机,开始了他的茶商生涯。

刚开始做茶叶生意时,由于经营规模小,加上竞争激烈,郑孝和的生意十分冷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没少花心思。

经过认真观察,他发现当时茶叶市场的品种十分单调,缺乏亮点,于是他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地开发了养生菊花八宝茶等系列保健茶,这使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位置并获得同行的瞩目。

但他并没有就此打住,不久后,他在各大城市成立了办事处和销售机构,并且请来唐国强出任天方系列茶叶的形象代言人。这在茶界是史无前例的,天方茶业令同行刮目相看。

虽然天方茶业集团靠保健茶在市场中牢牢站稳了脚跟,但是郑孝和却并不满足,他还要创新,他一心只想做得更好。

郑孝和开始研究当地茶史,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种名为“雾里青”的茶叶上。“雾里青”曾经被称为“仙芝”、“嫩蕊”,其价值贵过珍宝,是进贡朝廷的特定贡茶,他认为“雾里青”所蕴涵的茶文化将是促成天方基业常青的一块基石。

他开始建立自己的茶叶原料基地,并投巨资开发“雾里青”。

很快,古老而辉煌的“雾里青”在郑孝和的经营之下就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重现于世,其包装按历史原貌采用景德镇青花瓷罐,并在热播全国的电视剧《雪白雪红》中专门讲述了“雾里青”的故事,从此“雾里青”进入了公众视线并备受青睐。

郑孝和表示,“雾里青”并不是他的终点,他还要在茶叶经济领域有更大的创新。

郑孝和从一个茶商一跃成为茶业集团的负责人,这和他的创新精神密切相关。郑孝和一直用近乎挑剔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现在和过去,以超越的姿态不断否定和挑战自我。他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

创新永远无止境,没有谁敢说自己已经做到最好,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大的成功,你能做的,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