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谁“害”了北大学生
325500000020

第20章 北大毕业生谈北大

诸君离学校而去了。在社会上立身的困难,恐怕比在学校里求学还要加甚。若非立志奋斗,则以前所受的教育,反足以增加人生的苦恼,或转为堕落的工具。这是诸君所当特别注意的。事业的成功,须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艰难——成功的代价,走过了许多荆棘的路,方才能寻获康庄大道。立志是砍荆棘斧斤,奋斗是劳力。万不可希望以最少的劳力,获最大的成功。

——蒋梦麟《临别赠言》

离开北大的日子

S君从北大毕业已经快一年了,现在在一个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但是他却觉得对现在的工作很失望。他的工资税前是将近5000元人民币,每年发十三个月,如果出差的话,每天还有一百多块钱的补助,应该说在北京工作的本科生当中,S君的薪酬水平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他为什么还是不满意呢?

笔者问他是不是因为工作太辛苦,他笑着摇了摇头,说:“工作辛苦是一定的,有的时候加班到凌晨四五点,第二天早晨又按时上班了;或者出去出差,一个月能有二十多天在全国各地奔波,马不停蹄,连休息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到处都走遍了,但是什么名胜都没有游览过,往往是到了一个地方就住进宾馆里,然后工作。工作完成了以后也没有机会出去玩,几乎就立刻赶到下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工作的压力也是出奇的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面临老板的训斥,而且都是被教训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工作要拼命地做,不能被同事落下,否则就没有加薪的机会,甚至还要被辞退。所以说实话,也就这几年年轻又能耐住折腾的时候,到处跑跑,过几年真要成家了,如果不能升职,那就肯定要换个行业做了。所以,我们的工作的确十分辛苦,但是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不满意。"

他并没有卖什么关子,接着又说:“关键是没有任何成就感。首先,最开始找到这个工作我就没有什么成就感,虽然待遇已经不错了,但是我辛苦地考上北大,现在只能这样而已。同样的别的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学生是我的同事,想到这里我就很不平衡,大家念书的时候付出不一样,为什么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回报反而都一样了?我自己的能力是一个方面,难道北大这个招牌就不值钱了吗?其次,来了这个行业,觉得工作也很无聊。我做审计,来之前就听别人说,那是中专生就能做的活儿。现在真做起来才发现确实是没有什么意思。我觉得我个人能力并不差,当时进这个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就经过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可是为什么我现在就只能做这样的工作呢?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将来肯定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些贡献,现在真是很失望。"

笔者问他:“那么你别的同学怎么样呢?现在的境况和你相比又如何呢?"S君说:“联络并不多。毕业以后大家都要奋斗,所以联络很少,我也就和最好的几个朋友能偶尔打个电话什么的,能休息的时候真是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在床上躺着。反正他们也不比我强多少,有几个在这样的年纪,就已经开始每天喝茶看报纸来打发上班的时间了,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虽然是瞎忙,但是也还是要强不少。人嘛,就怕整天闲着。不过大家聊天的时候,都觉得社会和当初在北大里想的差别很大,不少人都挺失落的,都很怀疑自己将来能做些什么。"

北大人,在离开北大的日子里,你们究竟怎么评价北大,又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在北大的青春岁月?

在北大,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毕业生们的想法在在校生中已经可以找到渊源。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人都会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你在北大的四年究竟学到了什么?毫无疑问,这是个重量级的话题,因为如果真像某些人质疑的那样,很多人真是在北大一无所获,那么北大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就是失败的,绝对的失败。所以,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格外沉重。而且,毕业生们回想起北大生活,也一定是要问一下自己的,你在北大到底学会了什么?

前一阵子,BBS上有一场讨论,观点自然成了两派,一是在北大学到的专业知识是很有用处的,而另外的一方就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在北大学到的专业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当然,BBS上的讨论者都是业余选手,讨论讨论就跑题,最后热闹的讨论常常是不了了之,也得不到什么结果。但是一个同学的观点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先是列举了经济学院本科生四年里要学习的专业课:经济学基础、会计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学原理、外国经济史、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外管理思想比较、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学、投资银行学,等等。他随后列举了本科毕业生的几个出路:去外企,那么几乎是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了;去国家机关,同样是抛开了专业;如果去会计事务所,那么学一门会计就够了;去银行,学一门货币银行学就绰绰有余了。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对于他们,考虑到所有的就业可能,那么也只要学有限的三四门课就足够了,何必开这么多的课程呢?就是那些研究生们,又有几个是做学问的?最后还是和本科生们一样走上工作的道路,还是什么都用不到。那么,学经济学的本科生们,在北大四年你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就是学到了的东西又会有什么用处?

当然,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评价是否有收获也许不是很恰当,但是毕竟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什么有用的知识都没有学到,只是在这里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然后走上工作岗位,那么大学的教育只怕不能说是很成功了。当然,谁都会成长,在这四年里变得成熟起来,尤其在北大,独特的校园气氛更是使大家获益匪浅。但是性情的成长和情操的陶冶绝对不是我们期望从大学得到的惟一,我们同样希望可以学到真正有用处的知识。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许多同学问过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的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处啊?当时,老师感到难以回答,最后告诉大家,用处就是打一个基础,让你将来在工作的时候比别人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那么,事实上,大多数毕业生是远远地离开了专业知识的,他们还有必要学习这些基础吗?至少,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学问,现在的北大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

学经济的是这个样,别的文科系又强了多少呢?学中文的整天学文学史,学文学理论,但是最后考了公务员,或者去当了编辑,或者去了外资的企业。他们发现,需要的充其量也就是最基本的常识,大约高中毕业就已经可以胜任了。那么本科四年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作用?

文科是这样,理科又怎么样呢?结论其实还是一样的,除了极少数的一些有学术理想的同学外,大家还是一样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铺垫,来精心地准备。当然,理科和文科不一样的是,没有专业技能的话你什么也不是,所以本科生找工作是很难如意的。98届的W君就放弃了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而选择自己去考,原因就是保送的方向是自然地理学,而他想学的是经济地理学。多了一个“经济",就意味着将来就业的时候多了很多选择。不过比较起来,理科应该是更加有内涵的。但是也很有些理科生,毕业了以后就放弃了专业,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为文理科的分别并不是区分工作类别的根据。

总而言之,学文科的只要不搞研究,如今本科的学习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可以说是增加了一个人的内涵,但是用去了四年的时间,代价未免有些昂贵。或者真正有意义的是理科的学习,因为专业的背景浓厚,所以大多不能轻易离开。不过有一位同学在BBS上说,他在一个咨询公司工作,有一个同事就是理科系的,工作起来比他还要厉害,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经济方面的都不知道,可是现在那位大哥说出来的名词他都不一定能听懂,真不知道经济学专业的背景又有什么用处。大约这就说出了一个情况,工作以后,文科生当然做不来理科的工作,但是理科的学生却可以来文科的行业做事情,有的时候还可以做得比文科学生更好。说白了,不就是表明,文科的教育很“空"么?这样的状况,再加上有些老师都很浮躁,四年的教育带来的成效就很不显著了。K君说,他进了公司以后,首先是接受培训,而且接受的培训和本科的学习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方面,他觉得挺遗憾,因为如果在大学里可以深入地学一下真正有用的会计,那么现在他在竞争中就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加有利的位置了。

我只带走了一张文凭和一些回忆

北大已经没有了以前在全国大学中高不可攀的地位了,现在各所大学都试图在各种数据上超过北大。X君认为,北大地位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学术权威地位的下降冲击的不仅仅是老师,也一样使学生遭受到了损失。X君举例说,十年前,北大学生根本不存在就业的压力,都可以轻松地找到最好的工作,所以也就没有学生愿意为了文凭去读研究生,愿意去念研究生的多数是有学术理想的同学。而现在的情况就远远不一样了,首先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同学不得不想尽办法推送到外校读研究生,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以期获得更高的学历,好在将来就业的竞赛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比以前更加感受到就业的压力。

北大未名BBS有个版面叫“找工作啦",每年进入十月底的时候,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这个版也就日益活跃起来:某个公司来招聘了,某个银行来招聘了,笔试了,面试了,拿到offer了,签协议了,公务员考试了,或者是申请被拒绝了……和就业有任何关系的新闻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新闻都可以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X君说起他们找工作时的状况,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说到底,就业的压力太大了。北大人以前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毕业以后光明的前途是北大人在校学习时发挥个性的潜在保障,一旦没有保证了,大家就没有个性了,大家都会去忙着学习,忙着上研究生,忙着出国了。"至于当时的情景,他还是记忆犹新,“整天注意哪里有招聘会了,任何的招聘信息都不会错过。

然后就整天投递简历,等着笔试面试的消息。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约是十二月的一天,下着很大的雪,我因为要面试所以只能穿着西装去,在雪里坐车换地铁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公司,人已经狼狈不堪了,最后当然是被拒了。人家说,找工作的人就是过着狗一样的生活,没体验过你还真的是不能体会这里面的辛酸。至于为什么就业压力大,我觉得问题的本身还是在于北大自己,因为虽然整体上大学生数量是增加了,但是北大的学生还是就这么几个,如果北大还有着绝对的学术权威,我们不会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如此辛苦。当然和别的学校比,北大应该还是不错的了。不过如果真有一天,北大的学生开始不仅仅是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奔波,而甚至是为能不能找到工作而烦恼的话,那么北大就已经不是北大了。"

如今在1月份,北大的BBS上又是弥漫着工作的信息。从就业看北大,倒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今年在寒假前,经济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们都已经拿到了offer,可以有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是本科生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比较糟糕了,很多人还在忙碌着。这些研究生里有很多在本科的时候并不是北大的学生,但是他们就比本科生受欢迎,而且他们去的公司或者企业并不需要硕士的多少专业知识,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把硕士的学历看得比北大的名字要重要很多了。

至于别的,X君没有时间多说,因为他还是很忙碌的。但是他说,通过访谈可以回忆起大学时代的美好,虽然只过去了一年,但是他似乎已经感觉很遥远了。他说,从北大他感觉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作为北大人的自豪和一个文凭,而工作用到的技能都是在公司里学到的,能带走的还有一些回忆。他非常珍惜这样的一段经历。不过,他也很遗憾北大的每况愈下,希望北大可以尽早回到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地位上来,“那样,我们这些毕业了的北大人也可以把胸膛挺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