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谁“害”了北大学生
325500000019

第19章 北大在校生谈北大

北大燕园不大,但更重要的每个人心都很“大”。《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每个人的心里又何尝不是卧虎藏龙呢?”其实,这用来形容北大学生再恰当不过。北大正是有了这么多“不安分”的人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北大的荣与辱同样归根于他们。

北大学生的“散”与“空”

看看早一些的资料,我们能发现很早的时候就有关于北大的说法:“投考的时候是凶,入校以后是松,毕业的时候肚中是空。”虽然这说法多少有些调侃的口吻,W君在谈起北大学生的特点时,用的最多的两个字眼便是“散”和“空”。

“散”字说的是北大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却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说很多北大人在实际的生活中多少有些散漫,这和原先的“松”字意思类似;二是说北大人现在在思想意识方面很是松散,取向极其多元。

生活散漫是显而易见的。和数十年前一样,现在的北大学生还是课想上就上,想逃就逃;宿舍想打扫就打扫,但是只要你能忍受脏乱一些也没有什么关系;放假开学早一些来晚一些来问题也不大,甚至有同学放暑假到国庆之后才来学校;至于平时的生活,想按中国时间也可以,想按美国时间过也没有关系。当然,和民国初年“为学问而学问”的氛围不同的是,现在的北大学生是不会像当初有的学生一样,愿意不考试不要分数也不拿文凭。总而言之,散漫的范围之广,习气之深,已经渗入到北大人的骨子里,这也是导致北大人和社会传统多少有些冲突的一个原因。

W君说,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北大的学生和清华的学生不一样,清华的学生是到了单位就可以做事情,而北大的毕业生就要先让他规矩一下,做到上班别迟到,有麻烦工作的时候别叫苦。其实,据我所知,清华的学生也一样多少有些散漫,但是口碑却有这样的差距,大约是因为他们散漫得更加“狡猾”一些的缘故吧。

当然,学生集体散漫固然已经成为奇观,更加微妙的却还是学校和学生这种散漫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学校对于学生这种散漫的作风大约持默认的态度,至少明里是不反对不批判的,有些时候还多少帮些小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北大就已经有学生军训的传统了。起先是一位姓白的教官,跟学生们相处得很是融洽,因为他和大家明言,有人来看的时候就整齐利落一些,否则大家就随意。这是正合了大家的心意的,相处还有不好的吗?后来,说是要整顿,于是重新派了一个严厉的教官来,大家就忍受不住了,于是软硬兼施地就是不合作。教官没有办法,向学校求助,学校却是推脱着不理。最后的结果就是白姓教官在欢迎声中回来。学校都帮着学生散漫,也真是一大奇闻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散漫传统下,北大还是出了很多的人才,这就更让人惊讶了。

思想的多元化是现在北大校园的又一道风景。大家的理想形形色色,人生规划也就各不相同,这从一进入大学就大致可以看出来。有的人是别的课程不管就拼命学英语,为出国做准备;有的人是进了大学就立即入党,然后在学生机构里混上几年;还有人刚进大学就开始准备上研究生,于是兢兢业业地把每门课都学好,准备在保送的时候多一些筹码。这些都是有目标的,北大还有很多根本没有打算的人,过一天就是一天的。这样的人也绝非全是学习不好又没有什么志气的学生,就是很多整天埋头于图书馆、自习教室的学生,只怕也逃不过根本没有人生计划这一评语。

根据北大学生近十年的发展状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北大这十年绝对没有过一种共同的信仰,也没有过大多数人都愿意追求的共同目标,也不存在一种大多数人都愿意参加的活动,更加没有过一个能让大多数人都觉得有存在价值的学生社团——以致社团多至“百团大战”。说得实在一些,应该说北大人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理性也更加现实。W君说,思想单一,如果不愚蠢,那也容易被人煽动。复杂些没有什么不好,多元化的社会才能够更加稳定。不仅是学生,整个社会也应该是一样的趋势。所以,北大学生认为这是现在北大的一点时代特色,却绝不是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或说是和社会理念的碰撞。

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了,自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会存在一些冲突。好在北大人历来是兼容并包的,有了异议可以慢慢商谈,所以就养成了辩论的好习惯。当然,这也是有传统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校内就存在着新旧两派势力的声音。虽然政见不同,但还不至于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更何况都是些声名卓著、极有涵养的先生,于是辩论就成为缓解冲突的一个途径了。当然还有学术上的问题,也是非辩论不足以解决的。有两位先生都是好友,学问上也都是大家,却会为了王国维的一阕词在课堂上争执半日,还叫上学生一起来讨论,这还是几十年前的掌故了。

到了今天,北大人之好辩论的风气是一点都没有衰颓。辩论赛是规模大的,也在明处,每年都要来几次,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更加普遍的是平日里不知不觉的辩论,路上的,教室里的,或者晚上关了灯之后的,那才是北大的辩论深入人心的形式。仔细探究起来,大的层面上说是因为大家的思想本来就不一样,争论难免;其次就是学校大,事情也自然复杂很多,很多时候都难窥全貌,于是大家各执一端,自然就争执得不亦乐乎了。

W君介绍说,最近北大最大的辩论莫过于关于万柳校区的话题了。北大历史上有扩建的机会却都不幸错失,现在被中关村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包裹得很是严实,想在现有的规模上越雷池半步都不可能。可是同时,学生的数量却又在不断增多:中午的时候,仅有的几个食堂里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想找个地方坐下来都不是很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一半是为了大家考虑,一半大约是仰慕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的事实,便新建了一个校区,在万柳。骑自行车大约需要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于是大家就不满。因为名义上是一个校区,事实上只可以住,上课还是要回来的。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确实也有很多都是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的,但是人家的学生都可以自己开车往来,方便得很。住进万柳的6000人却连公共汽车都难得挤上,自行车又没有汽车快捷,于是就交通一项便招来学生诸多非议。大家就都不愿意住,要回来,也要求学校不再把后来的人再派过去。

除了“散”以外,北大学生的“空”也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个话题。“散”在北大学生的心目中,早已经是一种传统,是一种魏晋似的风度,是植根在骨子里的,多少还引以为豪。“空”,并不意味着北大的学生就都是大草包,只是从高要求上说,他们能够在学术上出成就的很少,这当然是北大现在的状况。

很多人进北大,并不是期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而是要来完善一下自己的人生,找寻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使自己的性格志趣在一个好的氛围里逐渐成长起来。而北大的气氛恰好是最适合于这种教育的。学术的风气在学生中逐渐淡化,这是无法掩饰的事实。北大人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现实。当然还是有一些人愿意为学术做出自己的贡献的。98级有一位同学J君,就主动地从经济类专业转到了历史系,原因只是一种很朴实的热爱。他转系以后,成绩很优秀,现在已经保送免试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了。在别的学生纷纷从冷门专业向社会眼中的热门行业转移的时候,他的这种举动在北大人眼里,确实赢得了敬佩——北大人并不跋扈,我不想做的事情,也不会否认你来做的价值。

关于北大的“工友”

“工友”这个说法,不知道是起源于什么时候了。这两个字的范畴其实包含很广,只要是被北大正式接受着的人,如果他不是老师和学生,那么他就是“工友”。所以,现在的管楼的楼长就应该说是工友,理发店的师傅也是工友,食堂掌勺的大厨也是工友,就连三角地帮你复印打印的小姑娘也是工友。

可惜北大人和工友的关系总没有理想的那么好。K君介绍说,矛盾最大的就是食堂。当然,起因也都是些小的事情,譬如你去吃饭,买了份四块钱的菜,偏偏又觉得大师傅给你盛的分量不够,心里当然不满。日复一日,这不满的情绪自然累积得很重了。所以矛盾就产生了。而且北大的食堂也是不好,学生买什么菜都论“半份”。可能是食堂觉得这样说好听些,你看啊,我这里的菜经济实惠分量又足,学生买一份都吃不完,于是就论“半份”卖。可是学生想起来总是窝囊,怎么,我每次只买“半份”菜,一个月的伙食费还是那么高?更何况几百块钱一个月,够小城镇的人一家三口舒舒服服地吃上一两个月,大家在学校的食堂里却没有吃到些什么。

V君也认为,比较起来,北大的食堂是相对很差的了。首先,现在其他高校的食堂一般都不会那么挤。大一在昌平的时候,同学们还可以一帮人共餐,但是在燕园,如果正赶上饭点,三个人都别想找到位置坐下来一起吃饭聊天。燕园里有一万左右的本科生和接近一万的研究生,还有形形色色的外人,可是只有七个食堂,加起来就那么些位置,等上十分钟再坐下来并不稀奇。这跟清华十几个大食堂是无可比拟的。

除了挤之外,饭菜的花样和质量也令人不敢恭维。K君感慨地说,大学上了还不到一半,食堂的饭菜就已经吃腻了。菜的花色本来就少,还经常有人吃出些异物来,譬如家园的玻璃碎片啊,学几的苍蝇蚊子啊,甚至据说还有学五食堂的水龙头!种种怪现状不一而足。

最近北大人和食堂“工友”间的矛盾逐渐走上了台面,起因还是万柳的同学不堪忍受了。食堂饭菜量少价高,服务态度还不好。于是大家就发起了一个“罢餐”活动:回学校本部吃饭,不在万柳的食堂就餐。北大人历史上罢过很多事情,“五四”的时候罢过课,也有人罢过考,还有人罢过毕业证书,但是对自己向来还是很客气,所以几千人一起“罢餐”大约也是绝无仅有的一回了。

【不满、辩论、争执,北大食堂中的矛盾至今仍未解决】当然事情的恶化还多少和学校负责餐饮的一位主任有关系(不是学生,也不是教学问的先生,那么按照北大人的定义,自然也就归入工友一类了),她在接受报社采访时公然宣称北大的学生每个月只要两百块钱(按七十五餐计)就可以吃到营养搭配合理的“营养餐”。任何在北大食堂吃过一个月的同学只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位工友绝对没有在北大食堂吃过饭!即使不吃早饭,每个月吃六十餐,两百块也就够在学一食堂吃吃馒头了。这位主任还说北大的伙食价格制定是有规范可依的,都是原价加上百分之多少的间接成本。于是大家又都哗然:为什么各个食堂的菜价就那么大差别?难道同样的原价,北大的工友里却还有“贵人”和“贱人”的差别了?万柳罢餐还在继续,问题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这也算是北大学生和工友间的最大矛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