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谁“害”了北大学生
325500000004

第4章 北大的真实触摸 (1)

何谓“北大的真实”?当一群高智商的高中生满怀虔诚与期待步入梦寐以求的燕园,而又满心复杂地走出去,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他们怎样从少年的懵懂走向青年的成熟?北大真如人们所说的是“神圣的理性殿堂,人文的精神圣地”?

北大,你为什么不争气?

数月之前,一家远房亲戚来访。闲聊中得知他17岁的小孩想去英国留学。我心下暗赞当今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称叹之余细问留学原因,不料小孩竟口出狂言:“不是走投无路,绝不走北大清华这种×校。”我错愕至极,只差没把正喝的茶喷出。如今孩童崇洋媚外实在让人大跌跟头。

为什么“不是走投无路,绝不走北大清华”?北大清华到底怎么了?想当年“清华如花羡云端,北大秋水隔婵娟”,我辈视为梦中家园,顶礼膜拜寤寐思之。而如今时代在进步,当惊世界殊,清华北大如粪土了!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

遥想当年,蔡元培先生留学日本、德国,出掌北京大学短短三年多,使这个死气沉沉的官衙大学,变成亚洲名校。梅贻琦先生留学美国,出掌清华大学,也没有几年,把这个留美预科学院,打点成亚洲一流。北大清华的神话由此拉开序幕,双峰并峙,威名数十年屹立不倒。

然而,我们同样看到这样一个不争而又沉痛的事实:自此以后,北大清华似乎一直停滞不前。北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优秀的登山者驻足于山腰而流连沉迷,忘了自己的真正目标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进入21世纪的北大、清华,财大气粗,大兴土木,规模的确日见扩大。不过人到中年,臃肿发福,这亦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且未必是什么好事。而北大清华在世界高校中排名之低下,甚至在亚洲名校排名之落后,实在令人汗颜。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逃亡中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而战后50多年在国内财力雄厚、比当年西南联大设施条件好出百千万倍的北大清华,迄今几无建树。北大清华,说它们无颜见中国父老,愧对祖宗,愧对民众,并不为过。北大清华如此,其他高校不提也罢。最近中国各大高校普遍陷入合并怪圈,尾大不掉,弄巧成拙,搞得灰头土脸者俯拾皆是,真是近十年来教育界弄出的最大笑话,可是作为我们,能笑得出来么?

【物质匮乏的西南联大却足以堪称精神、文化的世界一流】如今中国高教界的种种弊端日趋明显,种种丑态简直令人哭笑不得。我们禁不住也如龙应台般横眉直指:中国高校,你为什么不争气?

让我们首先看看美国的高教界。当年里根古稀之年遭人暗杀,胸部中弹,自己大咧咧昂首走进医院,绝不躺担架,英雄气概令美国人如痴如醉(酷似海明威自失事飞机的烈火残骸中缓缓走出的那一幕)。里根一生只有一个夙愿:想做哈佛荣誉博士。但被哈佛校长一口回绝。盖英雄是英雄,总统是总统,金钱是金钱,学术是学术。英雄+总统+金钱,全加到一块,也不能到学术里面来掺和。美国人的硬气在这里得以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有今天美国科技学术的强大。而同为世界级名校的耶鲁大学,新校长甫一上任,第一篇演说词就是警告政府,不要把自己当做民众的思想保姆。在美国,学术界与政府一向是泾渭分明,让人不得不击节称叹。

然而看看我们中国的高校,权钱交易的阴影多年来仍如幽灵般挥之不去。但凡你有钱有势有名,都能白送你博士教授,这已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不争事实。这里仅举一例:1999年深圳高交会的一大新闻,就是深圳的地方官长头脑,全都被一所国内超级名校封为教授。

纵然抛开国情不谈,单就本科生素质比较,北大清华足以雄视哈佛剑桥号称世界第一。夜郎自大么?不是!虽说哈佛剑桥是世界性的高校,然而它们的本科生生源主要来自本国。哈佛在2亿多人口里面选材,剑桥在5千多万人口里面选材。而北大清华在12亿多人口里面选材。竞争北大清华本科生之激烈,远远超过哈佛剑桥。孰优孰劣,自然见分晓。可叹堂堂北大清华,拥有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却出不了世界一流的成果。

中国足球之怪现状可归结为亚洲人体质不如欧美人,这似乎说得过去。可是亚洲人智商决不低于(甚至高于)欧美人,这也有定论的。北大清华有如此令人羡慕的顶尖精英,却50年无法打入世界高校前200名,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会怀念景仰蔡元培先生、梅贻琦先生,却很难去崇敬当今校园中的某些官僚。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伟人的时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蕴含了多少真实痛切的藏于心而讷于言啊!

如今圈内人士都知道,北大清华差不离就是留美培训班。当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北大演说,北大学子唇枪舌剑质询克林顿,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事后有笔者采访,这些学生个个都想奔美国,委婉一些的,说要奔欧洲。奔就奔吧,不过中国人总不该数典忘祖,总要能记得回家的路。

现在常听人言,浮躁的清华,褪色的北大。清华学子在呐喊郁闷,而北大则甘当精神侏儒。当北大之大,已容不下蔡元培先生灵柩的时候,我们隐约看到了笼罩在中国高教界神圣光环之上的那片密布的乌云。我们还有拨云见日的希望么?也许还有,但还很漫长。

北大精魂的失落

漫步燕园,身边不断闪现匆匆而过的人群,远处的古楼又在装饰一新,大礼堂、新图书馆巍然而立,三角地沸沸扬扬、未名湖、博雅塔相映成辉。一切的大兴土木似乎在表明北大是欣欣向荣的。可是我感受不到一点新鲜的气息,只有压抑的感觉。因为三角地上只有TOFEL培训和招聘广告了,因为民主草坪上只是坐着相互拥抱着的情侣了,因为图书馆里只有一张张透出英语单词和微积分的麻木的脸孔了,理想和责任感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缺席。我实在难以找寻到北大的气息,青春的活力。我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在北大吗?怎么我看不到三角地的指点江山,怎么我听不清灵性与理性撞击的声音,怎么我看不到热血沸腾的青年,怎么我感受不到心忧天下的责任……失去了精神的北大正如一个被抽去脊柱的巨人,他的肌肉在不断发达,可他总也立不起来。

不!北大从来就不是这样,今后也不会永远这样下去。百年来,北大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的运行轨道上推动其前行,纠正其偏差。而这一切行为的基石正是北大“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悲悯气概和那些年轻热情的脸孔,他们的精神与行动构成了中国最令人热血沸腾的部分。

新世纪的北大,新世纪的北大青年似乎一下子推卸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精明而势利,他们缺乏远见卓识,他们丧失了本有的热情,他们舍弃了太多北大人特有的品质——真正精纯的品质。

真正的北大人是心怀理想、不畏现实苦难的人。他们满怀热情,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他们始终把自己和整个社会连接在一起,心忧天下;他们永远实践着,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北大的精神!

北大的办学也开始显露出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危险倾向。

一些与经济、权力资源直接相关的专业门庭若市。很多学生进来时成绩很好,他们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基础扎实,应付知识性的学习绰绰有余。但由于没有超越功利之上的心理动力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和探讨的深层次,心态普遍屈从于社会时尚,早熟、老练、自恃甚高、玩世不恭,学习热情淡薄,见解浮于表面,只是以外在的世俗目标规划自己,甘愿做学习机器,浮躁四年,到头来不过得到一些浅显的实用知识和技能,综合修养、人文品质往往较差。

至于文史哲等冷门专业的学生,他们迫于就业的压力纷纷寻找第二出路,放弃专业的研究学习,同样变得急功近利。屈指可存的几个人凭借对学术的天生热爱钻了进去,可是他们不仅要隐忍社会的压力,隐忍学术探索的无穷艰难,还要隐忍清贫寡欲的平淡生活。

失去精魂的北大,警钟已然敲响!

【大学堂的挂钟无时无刻不在警醒“老大”梦中的北大人】

北大,何成众矢之的?

最近在武汉、厦门等地举行的几次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研讨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将矛头直指北大、清华等名校,语惊四座。下面我们就摘录一些这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和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的“逆耳”之言。

“重点院校参与低层次的生源争夺,没出息”——关于加强高校角色意识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的头等大事是强化角色意识。各高校在大众化进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各安其位,不客串、不包揽。像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牌高校就不应再办专科、专升本等教育,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更高层次的研究教学上。精英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我们决不能做“捡芝麻,丢西瓜”的事!

【北大历年的成人教育招生如火如荼】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来看,国家对重点院校重点投入、政策倾斜,这些学校理应挑起精英教育的重担,为国家培养大批急需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承担更多高精尖科研任务。学校形成优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重点院校在这方面应该拿出舍我其谁的气魄来。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事实上有些重点院校对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没有正确把握,仍花大量精力与一般高校、民办高校争抢生源。除了紧紧攥住传统的专科、专升本教育不放外,不少重点大学近年来还纷纷开办网络学院,以此来吸引一些考分偏低,甚至低于二本分数线的生源。杨德广对此毫不讳言:“这是没有出息的做法!”这些重点院校把兴奋点放在与一般高校争夺生源上,必然削弱其对科研的投入,从而降低学术水平和办学水准。

“现有的公立大学应该有1/3转制为国有民办公助”——关于走向高等教育多样化之路

重点院校参与争抢生源的另一必然后果是造成部分民办高校无人报考的尴尬局面,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而高等教育多样化正是实现大众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