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325800000017

第17章 谁赚走了你的薪水—需求的陷阱 (3)

生产厂家和商场可谓最善于利用这种配套效应了。配套效应的核心并不在于那件新长袍的风格样式,而在于它所象征的一种生活方式,后面的一切都是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完整构成。所以,厂家和商家往往会想方设法,利用这一效应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他们会告诉你这些商品是如何与你的气质相配,如何符合你的档次,等等。总之一句话,它们都是你不能不拥有的“狄德罗商品”。比方说,劳力士手表和宝马汽车都宣称自己是成功和地位的标志,所以如果你拥有了一块劳力士手表,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以宝马代步,这样才不会失掉自己的“面子”。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在外出购物时明明只想买一样东西,结果却买回了一大堆。比方说,出门时只想买一件衬衫,但买下衬衫之后,又觉得跟裤子不配套,于是又去买了一条新裤子。穿上裤子,又觉得皮鞋的式样不般配,只好又去买双皮鞋。回到家才发现,原本只想花几十块钱,最后却花了好几百。

又比方说,买到一套三室两厅的新住宅之后,自然要好好装修一番。首先是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然后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吊灯;四壁豪华之后,自然还想配上一些高档家具。而一旦住上了这样的高档住宅,出入时显然不能再穿旧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如此这般下去,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跟这套房子配套。

其实,应该警惕这种预料之外的开支。还没有到月末,就发现这个月已经大大超支,原因是买了许多不在计划之中的“狄德罗商品”。再比如原本计划得好好的日程安排,却由此被弄得乱七八糟。

【陷阱提示】 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精明的国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叔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问他原因,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恣意骄奢,断送了商汤绵延500年的江山。

在这则故事中,箕子对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评价,就反映了现代经济学消费效应——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实际上棘轮效应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一句著名的话来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杜森贝利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过着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实际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即消费“指标”一旦上去了,便很难再降下来,就像“棘轮”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狭义的棘轮效应是指即使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消费习惯也不会随之下降。广义的棘轮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不可逆性。猪肉禽蛋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了,但是相应的制成品如牛肉拉面、肯德基、方便面以及饭店的价格不会相应地下降。这也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吻合,在居民的生活中,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事件出现过多次,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出租车打车价格的上涨,广州增加了一元钱的特别附加费,北京则将每公里的单价从1.2元和1.6元统一为2元/公里。但是在之后的国际油价下调过程中,这些价格并没有相应下调。

在房价问题上,棘轮效应的表现就更加明显。现在,房价已经形成了棘轮效应,易上难下。这是因为,尽管房价上涨的各种负面影响很大,但一旦涨上去再跌下来,就将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 就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房价可以不涨,但绝对不能暴跌,否则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而在在子女教育方面,因为深知消费的不可逆性,所以聪明之士更是十分重视棘轮效应。 如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家境富裕,但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甚至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外出打工。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苛求孩子多赚钱,而是为了教育他们要懂得每分钱都来之不易,懂得俭朴与自立。这一点在比尔·盖茨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个人总资产高达460亿美元,曾连续十多年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之首。然而,他却将自己的巨额遗产返还于社会,用在慈善事业上,只留给自己的三个孩子并不多的钱。

棘轮效应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人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满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不能放任棘轮效应任意发挥作用,无限制地利用资源来满足人类无尽的欲望。

【陷阱提示】 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以向下调整。即使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消费习惯也不会随之下降。

超前消费,请悠着点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这一新的消费观念随着个人消费信贷的全面推广,已渐渐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如今市场上流行的信贷消费主要有四种:短期赊销;购买住宅,分期付款;购买昂贵的消费品,分期付款;信用卡信贷。

细细想一下,我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总是讲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负债消费的兴起,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和住宅市场化有关,和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有关,而且主要发生于青年群体中。除此之外,“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得以大行其道,还有一个背景的作用,这就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消费主义影响。全球化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席卷整个世界,外来消费文化借助商品、广告等传播媒介,对社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强势影响,不知不觉中,奢侈品消费、透支的理念、超前消费的冲动,催生出所谓“月光族”、“负翁”,在高消费享受的光环下,负债消费渐成一种社会生活风尚。

信贷消费本身无所谓好坏,尤其在内需不足的今天。应该说,适度负债消费的确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从更大、更远的社会发展视野看,高负债能够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是讲究匹配的运行环境的。显然,我们目前负债消费的支撑力有限。然而,与信贷消费相伴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我们时时警惕。

信用卡刷卡消费这种形式已经逐渐被许多年轻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众所周知,信用卡的主要功用就是透支,主张超前消费,这无疑给人们的日常消费带来了许多方便与乐趣。然而,高消费和透支消费带来的是债台高筑,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力大,求职不易,失业率增加,对于那些缺乏社会阅历、工资收入低、正在求学或刚刚组建家庭的青年群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随着银行业务的增多,办理信用卡已经变得异常便利,很多人选择了办理信用卡业务。再加上每年必须刷卡三次否则需要缴纳年费这样的规定,一定让很多信用卡的持有者有过信用卡透支的经历。信用卡给人们带来不少方便,但是它的透支功能也让一些人花钱失去了节制。通过信用卡消费大都会在每月计划消费的基础上超支,主要消费集中在购买电脑、化妆品、服装及交往应酬等方面。甚至有些人最后不得不向朋友和家人借钱还账。其实他们在办理信用卡时并没有真正理解信贷消费所体现的消费理念,而仅仅看中了其透支消费的功能。

其实,年轻人爱追求潮流和新奇,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而信用卡透支消费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年轻人奢侈购物的催化剂。其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消费,在消费者没有具备相应经济实力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进行提前消费。对于那些信用卡消费过度的人,还是及早调整消费习惯,以免等到欠了债再叫苦。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进行适当的消费指引,让他们了解到拥有一张信用卡不仅拥有许多权利,还有一份责任。

据经济学家定义,个人每月还款额超过月收入1/3为“高负债者”。那么,靠“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翁”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风光无限”。在信贷消费的刺激下,中国的“负翁”们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这样典型的“移民”城市,年龄多在25岁至40岁之间,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最有望成为精英阶层的一员,却也最缺乏来自祖辈的荫泽。而北京、上海至少有七成以上的住房是通过按揭方式购买的,这个比例将来可能会达到九成左右,将与发达国家逐步看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借钱消费不再被视为败家子行为,先借款消费再分期还款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然而,1998年以来,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急剧扩大,到2005年6月已经超过17000亿元。北京的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22%,超过了2003年美国家庭债务的比例115%。一些比较畸形的消费特征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要对个人的财产状况有清醒的认识,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陷阱提示】 高消费和透支消费往往带来债台高筑,对于那些缺乏社会阅历、工资收入低、正在求学或刚刚组建家庭的青年群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