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效沟通
326100000018

第18章 有效的语言沟通 (5)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演讲里没有传达明确清晰的信息。或许,演讲者并没有一个明确想表达的目标;或许他原本有,却没能予以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在很多时候,沟通无效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不明确,表达不清楚。沟通目标为什么必须明确且表达清楚?对主动交流者而言,如果头脑中的目标不明确,也就不清楚自己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对交流伙伴的影响力有多大;对交流对象而言,如果目标表达不清晰,会直接影响其对沟通意图的理解,影响沟通效果。

一位小伙子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但是与人说话,或见面打招呼时,常常嗯、嗯不断,听不出所以然来;见人问好时,说话的声音似有若无,模糊不清,也不知道对方听到没有,结果给人留下木讷、怯懦、胆小、没有年轻人朝气的不好印象。尽管他工作没少做,在单位也一直得不到重用,升迁就更没他的份了。

切记,只有明确地把话说出来,才能把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送到对方的头脑里。说话必须吐字清晰,紧扣主题,才能达到表达思想的目的。

如果你向人讲述一件商品,关键看你的目的所在。如果你是为了推销商品,就要把重点放在介绍商品的性能、质量和用途上;如果是你的朋友问及它的销售处,你就要把商店的名称、地址说清楚;如果你纯粹为了炫耀,你就应讲述它的效果如何好,色彩如何漂亮,还有外形优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总之,你不能不分讲话的目的而面面俱到,那样只能给人一种絮叨的感觉。

讲话还要讲究逻辑上的合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一个合理的先后顺序。不然,就会给人一种颠三倒四的感觉,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云雾。讲话时需要有个时间先后,或者讲究位置的远近、内外次序等。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失言是不可避免的。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

谈话的目的,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和了解一下。

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请他参加一个团体,或者请一位医生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或是买卖双方谈论生意上的事情,这一类谈话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不同呢?在有些方面,两者是一样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你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你要有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等。但有些地方却是不同的,这类谈话,每次都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五种:

1传递信息或知识。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产品介绍、展览解说之类的说话。

2引起注意或兴趣。多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与人接触,或为了与人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提问、拜访、导游、介绍、主持人讲话等。

3争取了解和信任。如人们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关系。

4激励或鼓动。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鼓动性演讲,以及聚会、毕业典礼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等。

5说服或劝告。诸如谈判、论辩、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此类说话,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说话目的,让传达的信息明朗化,是说话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谈话、社交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能够使说话人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只有明确了目的,才知道应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能够有的放矢,临场应变。若目的不明,不顾场合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对方就会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说?”或者:“人家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的效果当做目标并为之努力。

噢,不!你应该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你将注意力完全放在问题本身和究竟是谁引起这些问题上,就会出现负面的语言和破坏性的行为。比如,在处理问题的场合中,以“你”和“为什么”开头的句子经常会导致责备的语气。他们阻碍了有建设性意见的提出,反过来引起了防御式的或者回避的回答方式。

因此,当你处理问题时,要最大可能地用积极的语言讲话,这种时候,你所说出的语言与沉浸于问题中的对话是完全不同的。你会使用鼓励对话的词汇或句子,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这样你会发现沟通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当你使用解决问题的语言时,为了理解问题,会讨论很长时间,然后根据需要分析它,之后还会花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应采取的措施。下面提供了一些技巧,有助于你使用解决问题的语言。

1用自己的信息描述问题

在你的句子中使用“我”或者是“我注意到”,而不是“你注意到”,例如:

“我看这个问题……”

“我注意到……”

“依我看,可能发生了……”

2强调你看见或知道的

谈论处理问题时,要描述你已经知道或看到的情况,避免猜想或提供没有事实依据的意见。

3带着问题邀请别人参与对话

通过协作才能够最好地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别人参与讨论的最好的方式是提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有建设性的意见。记住要避免提出责备性的“为什么”。你可以这样说:

“你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你建议实施那种做法的初衷是什么?”

4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术语上

下面有一些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的术语:

选择的方法:“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推荐:“这就是我推荐的方法。”

建议:“我可以给您提一两个解决那个难题的建议么?”

解决方法:“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法对我们有帮助。”

方案:“我有个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当你想要通过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就强调这些词。它们让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浸于问题中。当你使用它们时,你必然推动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种努力激发了积极的力量。

5不同意时,不要听之任之

与别人讨论问题时,你可能会不同意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你不同意的时候,什么也不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相反,你需要大声说出你的意见,但是要避免以下沉浸于问题的负面语言,否则只会耽误问题的解决。例如:

“我知道我们不能做什么。”

“那样做在这里是不会起作用的。”

“我完全不同意那种想法。”

“我们不能那么做。”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有不同意见时,为了有建设性地讲出来,你要保持语调诚恳,而不是使用争论或者攻击式的语调。你的语言重点要强调你不同意什么具体的内容,而不要仅仅说你不同意。然后给出可能的解决问题的一些意见。当你对问题有疑问时,你也要倾听对方完整的想法,并通过提出问题,获得产生这个想法的真实原因,在保证彻底理解这种观点后,再提出你的反对意见。

通过以上做法,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你们的沟通才能继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否则只会徒劳无功。

越过消极的讲话障碍

在各种场合中,人们无可避免地要说话,说话内容与环境气氛如果不协调,不仅会使大家扫兴,还会因此影响人际关系。所以,要想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先越过下面几种消极的讲话障碍。

1习惯跟别人唱反调

有一则对话:

“这部电影糟透了,白白花了两个钟头,看来一点意义也没有。”

“看电影何必要看什么意义呢?其实这一部片子也不算太差,而且我认为它的布景很华丽,一定费了许多工夫。”

“是吗?它的布景设计很差劲。”

“还有演员也算相当卖力,只可惜被剧本所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演技。”

“好几个演员演技太差,再说剧本是抄袭的,当然失败。”

另有一则对话:

妻子问丈夫:“我的发型好看吗?”

“不好看。”

“我的衣服美丽吗?”

“不太美丽。”

或她说:“这双黄色的鞋子真好看。”

他却偏要说:“不如黑色的好看。”

或她说:“孩子应该早点上床睡觉。”

而他却说:“晚点也不要紧。”

试想,这是如何的话不投机啊!

上面两段对话你看来也许觉得好笑,不过这情形常常出现在我们周遭。有些人差不多已养成习惯,专门和别人作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其实自己本来一点意见也没有,不过你说“是”时,他一定说“不是”,到你说“不是”时,他又说“是”了。这是最可怕的习惯,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往往不自知。

不要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凡事都想占上风。即使你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完全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他逼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或许你并没有想要这么做,但实际上你正在这样做。这种习惯会使你与朋友或同事日渐疏远,再也没有人肯为你提供意见。

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学会尊重别人,首先你要明白,日常谈论的话题十之八九没有绝对的标准,你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那么何必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2给别人“泼”冷水

曾有一次,七位年轻人聚餐,席上有六位A大学的学生和一位哈佛生。当这六位A大学的学生谈论学校的制度及上课情形时,哈佛生不断打岔,并在言谈中强调“我们哈佛”如何如何。

餐毕,这六位A大生向人表示,他们对那位哈佛生没有好感。因为A大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学校,学生有很强的荣誉感,这位哈佛生言谈间不断提及“哈佛”二字,仿佛在他们的优越感上重重地锉了一刀。

又比如,第一次做母亲,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地想把为人父母的体验与他人分享,每一位母亲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喜形于色。如果对方告诉你她的小孩有多可爱,你最好表示同感,并不断往正面去夸奖小孩。而最差劲的应答方式是打断对方的话,告诉她你也有此经验,并且你的孩子也很可爱,而且似乎比她的小孩可爱得多。

别人正眉飞色舞地告诉你一些得意的事时,你即使知道也要假装很有兴趣地倾听。不要在话头上浇人冷水,一旦你插入谈话并也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得意的经验告诉对方时,极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快。

如果你所说的内容与对方得意程度相仿,而能引起大家谈得更起劲,当然再好不过。但是,一旦你的经验比他好得多,难保对方心里会想:“你在轻视我。”

所以当对方正在高谈阔论时,插嘴表示“我知道的比你多”或“我的经验比你好”实在是不智之举。你应该让对方畅所欲言,而不是浇人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