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328000000017

第17章 马蝇效应(2)

面对事业如日中天的王,当记者提及他当年的“非常之举”时,王一脸的平淡:击倒一个对手有时候很简单,但没有对手的竞争又是乏味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加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化为想方设法战胜困难的动力,进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感。

无独有偶,在美国费城西部,有两个敌对的商店,一个叫纽约贸易商店,一个叫美洲贸易商店。两个商店是隔壁邻居,店老板却是死对头,他们之间经常展开价格竞争。

当纽约贸易商店的窗口上挂出:“出售爱尔兰亚麻被单,该被单质量上乘,完美无缺,价格低廉,每床价格650美元。”美洲贸易商店的窗口就会出现:“人们应擦亮眼睛,本店床单世界一流,定价5.90美元。”

此外,他们还常走出商店,相互咒骂,甚至大打出手,最终他们中间有一个会从竞争中退出来,宣称另一个店老板是疯子,在他那里买东西的人都是疯子。

于是人们便纷纷跑到竞争获胜的商店买完所有的床单。在这一带,由于他们的不断竞争,人们买到了各种自认为物美价廉的商品。

说起来也十分有趣,有一天,他们中间的一位老板去世了。而几天以后,另一位老板开始停业清仓大展销,然后,他搬了家,人们再也没看见他。这是为什么呢?当房子的新主人进行大清理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两位老板的住房有一条暗道,他们的住房就在商店上面。后来经过进一步核查,这两位老板竟是一奶同胞。

原来所有的咒骂、恐吓和其他人身攻击都是在演戏。所有的价格竞争都是骗人的,谁获得胜利,谁就把俩人的商品一起抛出去。就这样他们的骗局维持了30多年始终未被人发觉。直到其中一人死了才真相大白。

保持必要竞争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哪怕是一种竞争的假象,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事业保持基本长青的有效之道。

在“刺头”身上放几个“马蝇”

当我们将眼光收回来,放在企业里的时候,是不是会发现,差不多每家企业里,都有像蔡思那样的狂妄自负、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刺头”呢?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几乎每家企业,都有像蔡思这样的人。这些人或拥有某一方面的不可替代资源(比如背景),或聪明、好动,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专家,充满创新精神或者野心勃勃,对成功以及与成功相关的东西(金钱、职位、权力等)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会循规蹈矩,也不会轻易被权威所折服。更让管理者头痛的是,这些人不但在专业上有一套,往往在组织内的“兴风作浪”上也很有一套。

对于企业里的“刺头”员工,管理者也需要像林肯一样,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马蝇效应,把一些很难管理,然而又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员工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公司创造更大绩效。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会轻易被满足。他们有很强烈的占有欲,或既得利益,或权势,或金钱。由于不会轻易满足,所以他们才会表现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需要给领导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希望由此而得到更多的满足,因为他们的身上都叮着些不断刺激他们积极进取的“马蝇”。作为管理者,善用“马蝇效应”,不但可以有效减少组织冲突,而且可以让这些拥有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人积极效力。

对于那些有优势的员工来说,他们并不畏惧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工作范畴、更有难度的任务,他们往往希望通过挑战这些来显示自己超人一等的能力以及在公司里无可替代的地位,以便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这就是叮在他们身上的马蝇。

这些人不乏身怀绝技的“精英”,因此,谨慎地作好他们的工作,是提升管理绩效的关键。以下几种手段是值得采用的:

◇如果你是善于辞令、善于捕捉他人心理的管理者,你可以试着找他们谈谈心、作作思想工作;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在巧妙运用你的权利资本时,为这些高傲的家伙树立一个典范,让他们看看一个有权威的人是怎样处理问题、实现团队目标的;

◇这些家伙往往好胜自负、进取心强,在委派任务的时候,最好用一句简洁有力、但颇能刺激他神经的话来结束:“这个任务对你来说有困难吗?”在得到了他不服气或略带轻蔑的回答后,便可结束了。如果太多叮嘱和干预,只会引起这种人的反感和烦躁,甚至使他对于任务本身和你这个管理者更加不屑一顾;

◇运用你的智慧和鼓动力,在工作时有意对这样的员工进行“冷处理”,让他体会到个人的力量与团队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然后,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其发挥专长,保全他的面子和自尊;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一开始起就不要给这样的员工以任何错觉,不要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有某些优势,就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这点是长期驾御这些人的关键,一定要坚持下去。

◇对于那些想跳槽的员工,机会、权力与金钱就是驱使他们作出抉择的马蝇。把握一些原则也是必要的:

◇不要为了留住某些人轻易作出很难实现的承诺;如果有过承诺,一定要兑现;如果无法兑现,一定要给他们正面的说法。千万不要在员工面前扮演一个言而无信的管理者角色,那样只会为将来的动荡埋下隐患;

◇及时发现员工的情绪波动,特别是那些业务骨干,一定要把安抚民心的工作作在前头。虽说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把预警工作做在前头,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呢?

◇如果员工去意已定,那么你不要太过勉强,应该善始善终、好合好散,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他们提前离开公司。重要的在于不要让某些人的跳槽变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挑衅,造成全公司员工的大面积情绪波动;

◇随时检讨公司的晋升、薪酬、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合理;避免因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员工非正常流动。

林肯对待蔡思先生的态度,或许真的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挑战更高的管理绩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马蝇效应”,学习林肯,把那些像蔡思先生一样又“刺头”又有强大能力或特殊资源的人充分利用起来呢?

该“激”的时候就要“激”

人生需“激”。“激”,本意为水受到阻碍或震荡而猛向上涌。著名的钱塘大潮就是“激”的结果,至柔至弱的水,一经激发,便能产生“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迭天高”的蔚蔚壮观。

人生亦应该如此。平静乏味的人生,就如同一潭死水,但一经激发,便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的万千气象。司马迁不经“宫刑”之激,恐难写出“史家之绝唱”。勾践没有丧师辱国之激,怕也不会创下“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

人皆有惰性,如果没有外力的刺激或震荡,许多人都会四平八稳舒舒服服得过且过无声无息地走完平庸的人生之旅,可是偏偏人生多蹇,世事难料,给人带来种种困窘,也带来种种激励。朋友反目,爱人变心,事业上不顺心,都可能成为一种精神动力源,激发人们调动潜能,干出一番事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苏秦一事无成时,屡受父母、妻、嫂的白眼,于是发愤图强,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成一代名士,挂六国相印,显赫一时,威震天下。蒲松龄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中,穷困潦倒,愤而激励自己著书立说,以毕生心血学识凝成《聊斋志异》,自己也跻身文学巨匠行列,成为千古名人。

个人奋斗需要“激”,军国大事也不例外。项羽引兵渡河与秦将章邯大战。为激励士气,他命令“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因为没有退路,只有死拼,所以将士个个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结果大败秦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1959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并扬言说,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永远造不出核潜艇。毛泽东义愤填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陈毅元帅也满腔怒火:“就是当掉裤子也要造核潜艇!”这一激,激出了中国人自力更生的志气和决心,激出了中国人的智能和创造精神,不到十年功夫,不但造出了核潜艇,而且造出了原子弹。毛泽东曾幽默地说:为了感谢赫鲁晓夫这一激,“要奖励他一枚一吨重的奖章”。

王阳明曾语:“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这句话未必十分准确,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差别在于,有的人善于自我激励,化压力为动力,自强不息,终成大器。秋瑾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风气之“激”,立志要巾帼不让须眉,改名“竞雄”,自号“鉴湖女侠”,平时习文练武,为推翻封建王朝奔走呼号,流血牺牲,成为一代英豪。鲁迅原来学医,后受激于一场幻灯片中麻木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于是毅然弃医从文,终身为振奋民族精神而奋斗。有的人则善于“激”人。请将不如激将,孔明“激”黄忠,激出个“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激孙权,激出了联吴抗曹,大战赤壁。

自激也好,他激也好,都是值得称道赞扬的。所以,悟性高的人要经常自我激励,自强不息;有血性的人要主动接受外在的激励,化压力为动力,以使我们的心智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瑰丽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