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早领悟,早幸福
328300000010

第10章 在美德的土壤上撒播幸福的种子(2)

节俭是创造巨大成功的源泉

节俭,是一种品质,需要始终坚守。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古往今来,节俭一直被人们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而大力提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正是如此。

清代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非凡的功业。梁启超和毛泽东对曾氏倾心推崇,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曾国藩一生生活俭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曾国藩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朋友也要节俭。

如今,我们物质充盈,吃的穿的无疑可以好一些,不一定全是粗衣粝食,矫情饰志。但生活富裕绝不能成为奢侈的理由、浪费的借口。

温家宝总理一件冬装穿10年,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在坚守着一种优秀的传统和品质。

诸葛亮在《诫子篇》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幸福的源泉。

幸福顿悟:

厉行节俭将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意味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修身行乃先,要懂得约束自己

生活中,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尊严、品德的人,将成为世人的笑柄。

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团在校园组织了一个“无人售报点”,一木牌上面写着:“当日报纸,每份两角,自投钱币,自找零头。”这意味着:我信任你。

一开始,报钱回收率高达100%。不久,回收率下降,几个月后下降至30%。每日从报摊上拿报而不付钱的人逐渐增多,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组织者感叹:“原本是要树起一种尊严,倡导一种文明,没想到,‘无人售报点’却成了校园中最不文明、最不自重的地方。”

当一个人不具备自尊时,你所给予他的尊严他是不会珍惜的,人心最易麻木于信赖之中。只有那些能忍受经年的两角钱考验的人,在突来的重金厚利面前,才会不动心。因为经年的考验,已经将自尊植进了他的骨髓。

报上曾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1998年8月,锦州装卸中心组织每名职工捐一件棉衣支援黑龙江灾区。当时王春杰家里的棉衣都已捐尽了。王春杰到叔爷公家要来一件棉袄捐了出去。10多天后,叔爷公打电话问王春杰,交棉袄时看没看见棉袄袖子里藏着一个烟盒,烟盒里装着两个金戒指、一条金项链。王春杰怔住了。想在10多万件棉衣中找回误捐的金饰品无异于大海捞针。

到了9月底,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条新闻,黑龙江省桦川县灾民李淑梅主动上交受捐棉袄中夹带的金饰品……几经辗转,金饰品物归原主。

43岁的李淑梅,平生头一次摸金子,从发现金首饰到交给村治保干部不到20分钟。

虽穷,骨气犹在,尊严犹在。这样的“灾民”,是值得敬重与仰慕的。

幸福顿悟:

在诱惑、利益面前,坚守自己的人格底线,是无愧于生命的。

勤勉才能使人成为幸运的宠儿

聪明的犹太人认为,勤勉和成功互为表里,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勤勉而成功,却很少人发现因懒惰而成功的人。虽然勤劳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无论如何,人们都要辛勤工作,因为这是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定有辛苦。

远古人取火,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木头或石头;要吃果实,就要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

因此,《圣经》中有两句话——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那流着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中国古人曾强调,“大人不化,君子务实”,意为只要务实兴利,不务浮言虚名,方能致福于人,有福于己;而治国者只有做到正德、利用、厚生,才是万民之福,也就是说幸福总是与“造福”的艰辛与勤勉相关联的。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当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他所希望的东西时,单是生活中努力的缺乏就必然使他失去了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唯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后,家境清寒,但志操高洁,力学不辍。他求学时“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冰沃面;食不给,至于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天道酬勤,他终有所成。

艺术大师齐白石三十二岁那年,家乡来了一位号称是篆刻名家的文人,求他刻印的人很多。齐白石也拿了一方寿山石去求刻名印。过了几天去取,此人退还石章说:“磨平,再拿来刻!”白石见石章光滑平整,但既然这么说,只好磨了再拿去。那人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又过了几天去问,那人仍退还石章,倨傲地叫白石回去再磨。白石气愤之下,收回石章,决心自己学刻印,并当夜用修脚刀刻成一方印。从此他不断向友人请教刻印方法,并参用雕花手艺,慢慢地学起篆刻来。

一次他看到著名篆刻家黎微刻印,就向他学习,他问黎的弟弟铁安说:“我总刻不好,怎么办呢?”铁安对他戏说:“你呀,把南泉冲的楚石,挑一担回去,随刻随磨,刻它三四大盒,都化成石浆,印就能刻好了。”齐白石一听,就发愤努力,常常弄得东面屋里石浆满地,又搬到西面屋里去刻。正是这样的刻苦,使他后来在篆刻艺术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由此可见,勤勉是幸福的前奏,是成功的基石。

幸福顿悟:

勤勉是好运之母,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钱包丰富。

反省是一堂有效的自我教育课

古代学者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一次,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既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精妙无比。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才读给公众听。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

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幸福顿悟:

反省是一种美德,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进步,才能在上帝关上门后,发现他留出的另一扇窗;而那些不会反省的人,常常对那扇通向成功的窗户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亲手把它关闭。

欺骗他人,只会获得心灵的不安

良心,是人的道德情感的“试金石”。人活着,无论多大的磨难和挫折,都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良心受到谴责。做了错事坏事,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唯一逃不过的是自己心灵的谴责。

在一次海难中,除了他,其余船员集体遇难。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亡,船主也按照有关规定及当地的惯例给每位遇难者的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没想到他劫后余生,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他几经磨难,死里逃生,在回家的途中,当他听说因为这起事故,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得到十几万的补偿费后,立刻打消了回家的想法。因为他一回去,这笔钱就得还给人家。而这些钱,如果让他去赚,至少得20年。

思考再三,他开始了流亡生涯。然而,他的心始终无法安宁,他夜夜失眠,想妻子儿子,承受着亲情和良知的煎熬。到最后终于无法承受心灵的纠缠,重新回到亲人的怀抱。

她是一位普通的车间统计员,有一次,她从财务科领回工资发给工友后,发现手里多了594元。那时,这位女工每月的工资只有71元。她的父亲患了癌症刚刚去世,留下治病欠下的3 000多元的债务,弟妹正读高中,女儿嗷嗷待哺,肚子还有另一个生命即将降临……钱,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她悄悄把钱收了起来。

不料,就是这一念之差,594元竟成了她沉重的心理负担,一直折磨了她十余年。它时时刻刻困扰着她的心灵,使她寝食难安。直至多年以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找到当年的那位会计,还了那笔钱。在回家的路上,她泪流满面——因为终于卸下了压在心上14年的心理负重,以后就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堂堂正正做人的幸福!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人生才是真正的洒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