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444000000012

第12章 婚恋怪现状(2)

易碎的泡沫

网恋是现代人的神话。

在生活压力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时又不想暴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而网络正是人们久旱之后的喜降甘霖。二进制环境下的交往同现实社会中的交往方式相比,具有一种虚拟性。在这种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交往彻底打破了以往种种交往的角色界限,交往者来去自由,若碰到不喜欢的交往对象或遭遇尴尬局面,即可以随时终止交往,不会出现日常交往中的难为情及得罪人的局面,使交往变得更加自由、平等,营造出一种宽松的交往环境。这就使得大学生的网上交往交得直接而又简单,较少现实交往中平常陌生男女之间的距离感,也不需要经历那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回避了那些虚伪的应酬和累赘的斟酌,交往进展往往很快。只要彼此趣味相投,志同道合,即使其他条件不理想,亦可以接受。同时,在网络上的情感交流往往不用即时回答对方,这就交流双方显得格外从容、机智、幽默,容易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

有着浪漫情结的年轻大学生,对于爱情是充满了憧憬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把童话变为现实,找到失落在都市繁忙紧张生活中的爱情。有不少抱着这种愿望的大学生,自从在网上认识一个谈得十分投机的异性网友以后,从此就如痴如醉地泡在网上,以为自己梦寐以求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如今终于通过网络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那些性格内向,羞于言谈,社会交往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敲着键盘,通过网线与自己头脑中想像出的那个形象互诉火热的感情,这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真是判若两人。由于不用面对对方,一向含蓄内敛的人可以更加大胆热烈地表达爱情,把所有想到的最亲密、最奔放的话语寄给对方,或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忧郁,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完全没有了往日与异性交谈时的吞吞吐吐和胆怯害羞,而是直奔主题,让对方了解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引起强烈共鸣。同时这份距离带来的美,这种新鲜与美妙,不是在校园树荫下的人行道上可以体验到的。

不少大学生都有过寂寞、苦闷的情绪体验。网络交友的方便快捷,网络恋情的神秘,自然就使大学生们乐于走出平淡的日常生活,到网络上寻找情感的倾诉对象,追求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愉悦,“丰富”他们平淡的生活,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寄托。

在网络这个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扮演可能与现实社会中截然相反的角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是虚假的。由于缺乏任何实际的接触,网络更多地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大学生网恋面面观

针对大学生网恋心态,有人曾在网上总结出以下五各类型。

1.实用型

由于网络具有影响广、实效快、手续简便等特点,很多有意于寻找终身伴侣的人把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带有此类心态的人往往会主动挑明自己的条件和要求,因为他们不想浪费时间。

2.超越型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带有许多功利主义的色彩,或者受传统观念的约束,许多理想主义者希望能在网络上寻找到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带有此类心态的人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上坠入爱河,不能自拔。

3.游戏型

有些人只是想在网络上体验一下交友的感觉,既无诚意,也不想付出多少。

4.洒脱型

现实生活中爱情往往不可避免地与婚姻联系起来,这大大限制了人们对情感、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网上可以爱得死去活来,但不必谈婚论嫁。

5.恶作剧型

有些人以在网上勾引异性和愚弄别人为乐事,当他们成功地勾引到一个异性,使对方爱上自己时,就悄悄地退出,对方越是痴情,他们越是得意。

由于大学生所固有的浪漫、冲动以及对俗世的不屑,在这五种类型中,超越型、洒脱型以及游戏型居多。他们更多强调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然而,也有很多追求平淡的大学生更加务实,他们仅仅将网络作为一种媒介,一个“月老”的角色。这种类型的一般都是年级稍高,性格较内向的大学生。至于恶作剧型,通常是一些非常无聊或者有严重心理阴影的大学生。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现实生活中他们找不到异性朋友,或者是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打击,以至于他们对异性有一种仇恨心理,从而以在网上捉弄异性为乐趣。当然,这种情况是相当少见的。

因为网恋心态的多样性,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不同的网恋后果。有完美的、悲凄的,更有感情受到欺骗甚至付出沉重代价的。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因为这种网恋后果的风险性,大学生们对网恋的看法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人说,网上的感情玩玩可以,千万别当真,毕竟虚幻的东西是见不得阳光的,因为任何一个躲在网名背后的人,不论个性好坏或外表美丑,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怎么能产生神圣、崇高的爱情?

有人说,在网络上,你根本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听到对方的语气,所以只好将喜、怒、哀、乐用最简单的符号表示,但如果喜、怒、哀、乐真能用符号表示的话,就不叫喜、怒、哀、乐了。因此,对陌生的两个人而言,网络有时只是缩短了认识的时间而已,未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有人说,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无数网民渴望拥有哪怕一次“网恋”,因为“网恋”无责任,没有责任与义务的恋爱多么令人向往!

有人说,对待网络要有一颗平常心。网络中有“网恋”就像现实生活中有爱情一样正常不过。

事实上,网络以其虚幻特质注定容不下爱情。即使两个人由网络而相遇相识,他们也必将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的生活来升华这段缘分,进而维系爱情。

大学生同性恋:在爱与痛中彷徨

他们是大学生,他们也是同性恋。他们把自己叫“大学生同志”,方便的时候就叫自己“大同”。

爱与恨

雨中男孩是一位记者在调查大学生同志群体中,无意在重庆一个同性恋酒吧认识的。开始记者只知道他是一个大学生,和他熟悉后,他告诉记者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雨中男孩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同性恋,但他不能回避自己对男生的兴趣,从小学到高中,由于学习的压力,他也没有去管这事。三年前,他考上了合肥的一所大学,在学校里知道了很多关于寻找朋友的方法,通过网络他认识了邻校的男大学生“雨中人”,通过不断聊天,交换照片,他们最后恋爱了,后来发展到在一所小屋子里同居。

“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雨中男孩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虽然两个都是男孩,但是在自己的小屋,他们却享受着男女朋友的快乐,他们会相互送一些小礼物……

但是幸福是短暂的。因为毕业,即将面临自己的新生活,雨中男孩在经过长期的思考后,决定与“雨中人”分手,但是“雨中人”显然无法接受两年感情的一朝破灭,于是“雨中人”吞食大量安眠药自杀了。

点与面

2004年2月28日下午,南京夫子庙附近的BB酒吧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这是一次酝酿了很久的聚会。

这次聚会的邀约来自“西祠胡同”一个叫“大学生同志”的讨论版。

聚会的发起人是一个网名叫“再回首恍然如梦”的南京大学生。他是这个版的斑竹。

很显然,这并不是“大学生同志”的第一次聚会,因为他们安排得太周到了。他们把时间安排在28日,是因为当天是周末,大家都不上学。安排在酒吧是因为天气。安排在下午,是因为下午酒吧的人比较少。另外,要求所有愿意来参加聚会的人能提前在网上打招呼,方便派人来接。这充分考虑了与会者的一些顾忌。

邀约帖子发出后,应者云集,很多人表示无论如何都会参加,一些实在无法参加的同志,大多对聚会表示祝福和对自己不能参加的惋惜。

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的同性恋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同性恋的数目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生与死

社会学家、博士生导师李银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区别就好像使用左手和使用右手一样,你可以把他归因于基因缺陷,你可以认为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根据我们做的统计,以及一些医学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以更改的。换言之,通过医学途径,无法改变他们的性取向。因此你让一个同性恋爱上异性,就相当于让一个异性恋爱上同性。从逻辑上来说是混乱的,从行为上来说是有害的。”

尽管如此,大学生同志却要面临更多的考验。

是否遭遇疾病将会对“大同”形成生与死的考验。因为“大同”生活在一个高度密集的人群中,一旦染病,传染的几率特别大。

最后,想要说的是,同性恋中没有一个人想自己变成同性恋,他们也并不可怕,他们需要我们共同的爱和理解。

单身一族的尴尬

在这个并非“爱情至上”的时代,大学校园里纯洁的爱情更是弥足珍贵。不管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没有毕业的在校生,都曾经想过或正在想着趁大学时代寻找一段真挚的感情,于是,大学校园里也就界限分明地划出了两个部落:单身与非单身。非单身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就是都已经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单身的理由则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寻觅未果;有的是刻意单身;还有的是曾被“一个多情的、痴情的、绝情的、无情的人”所伤,还没有勇气来再次告别单身;更多的则是有远大志向和坚强意志的人,恋爱对他们来说是浪费光阴。

无论单身与非单身,本来都是个人的生活态度,在大学校园这个相对宽松的小环境里,一直都“和平共处”着。然而,当校园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地成为“情人廊”、“情侣路”、“情侣桌”时,单身与非单身两个部落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