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444000000022

第22章 心理怪现状(3)

学校教育措施单一、落后

这里所说的学校不仅仅指的是大学,还包括中小学,甚至还包括幼儿园。一个大学,有学生自杀,校、系领导应该认真反思且适时采取积极措施,改变教育措施单一、落后的面貌。这并不是说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之后,保证不会出现学生自杀事件。但大量事实表明,不抓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学校和系,最易出现学生自杀事件,也最易出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的自杀事件。

家庭应负主要责任

从家庭系统论的观点看,家庭中的任何成员心理上出了问题,说明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父母的不良人格特点、对孩子错误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孩子最易认同同性别的父母。神经质的父亲难以培养出心胸豁达的儿子,多愁善感的母亲会影响自己的女儿使之比林黛玉还林黛玉。某校一自杀的女大学生,在其自杀前,她的母亲就曾多次自杀,最后喝农药身亡。

社会责任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打下烙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神经病或者“脑子有毛病”。因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目前,在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谁家的孩子有了心理障碍,不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而是藏着躲着,或者不惜重金请巫婆神汉“治疗”。

大学生本人问题

有心理学家发现自杀和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软弱型和未成熟型的性格和自我性强、欲求难以满足以及耐性差的人就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不少大学生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据调查,自杀的大学生在自杀前,很少有人去进行心理咨询。这往往导致他们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严重危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秩序。

生与死一念之差

花儿未开而凋零,尚且让人惋惜,大学生自杀就更让人痛惜,给亲人、老师、同学、朋友都带来了很大的悲痛与伤害,也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自杀主要是由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和客观的社会环境引起的。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理性,素质也比较高的群体。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20至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可以看出,自杀与学历没有太大关系。自杀的消极作用和可怕阴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我们对此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方面,大学生自杀反映了学生胆量与勇气的增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杀是需要勇气的。”现代大学生物质生活丰裕,发展道路可以说是比较顺畅。可是,顺境往往容易消磨人的锐气与斗志,它无形中致使大学生的胆量与勇气日趋减退甚至消亡。但是,选择自杀的确需要很大的胆量与勇气。“自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胆量与勇气并没有消亡,只不过是没有使用到正处罢了。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杀反映了社会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的完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扩招与就业饱和甚至劳动力过剩这一对矛盾的冲突越来越尖锐,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人才竞争机制。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自杀学生即使有些还比较优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素质普遍比较差。因此,这种心理缺陷导致了他们无法进入综合性人才的行业,也是被社会竞争淘汰的一个对象。如此看来,大学生自杀也是校园人才“无形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下的必然产物。

大学生自杀给其他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反思。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所有大学生都应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做得对,做得好是应该的。不能排除一些学生的过度“优越感”常常麻痹自己。然而,大学的扩招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普遍认为,反正毕业后大多都找不到自己如意的工作,还不如在“纯洁”的校园里轻松一下,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暴自弃。大学的无聊与空虚让许多大学生追求低级趣味,心理走到极端的边缘,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轻生”的念头。“自杀”将会让人们从心灵深处打破从前大学生的“完美形象”。同时,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家特别是教育部门也将会给予大学教育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引导。

即使社会人口危机严重,我们绝不会鼓励大学生以及其他人自杀,因为这是有悖于人道与人性的。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人们有责任、有义务爱护自己的生命。

关注大学生自杀问题

一个能歌善舞,被称为“鸽子”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大二女生,在2003年七月十五日中午从宿舍楼九层一跃而下。

自2003年二月以来,北京、武汉、深圳三地高校已经相继失去了至少十四个年轻生命。2003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其中,武汉市高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十二起,其中十人死亡。

专家分析,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紧张、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可能直接导致学生自杀。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另外,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也会导致学生走上不归路。有关报道指出,武汉自杀的学生中,有几人都在遗书里明确写着“对生活失去信心”。

专家指出,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要采取积极性发掘而不是消极性暗示的态度,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地看问题。人作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体,很难用数字测量,又极易受误导和暗示,不能用几个案例或问卷就轻易给人下结论。当代社会飞速发展,所有人都面临不断的心理挑战和社会压力,不能简单说大学生群体比别的群体问题更多。

专家强调,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外,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目前北京市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建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初步形成。上海已启动高校“危机干预”工作,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就全国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防范与解决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全社会要提倡关注生命本身的意义,不要让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疏离感妨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倾听。正视“自杀”问题,而不是对非正常死亡加以掩盖。

女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

女大学生自杀面面观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中,女性的比例要高出男性比例两倍多。而女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失恋、学习和就业压力太大,家庭矛盾突出等三类。

其中,失恋在女生选择自杀的原因中居于首位。与因感情挫折而自杀的现象相比,女大学生不堪学业和就业压力的重负选择自杀的比例也有上升。据报道,2003年6月29日和7月5日,在相隔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深圳大学就接连发生两起大学生跳楼自杀身亡事件。一个是中文系大一的学生,另一个是建筑系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还有女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和家人发生争吵,不惜以自杀相威胁。据报道,2002年8月7日早上,上海市宝山区一名女大学生突然爬上6楼阳台,以跳楼自杀威胁家人,消防队员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将其救下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心理障碍是问题症结

针对学生自杀现象突出的问题,2003年4月8日,湖北省教育厅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81所高校党委书记参加的“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会议分析了学生自杀的各种原因,指出除了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等原因以外,心理障碍是导致学生自杀的最直接原因。

而一项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大学生有心理问题。“郁闷”、“变态”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

北京大学心理系王登峰教授指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他们学习压力较大,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难以妥善处理好时间支配和自我控制等问题,常常由此带来烦恼。

为什么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

年轻的大学生热情奔放,才华横溢,对社会交往满怀憧憬,更有那么一些大学生书生气十足,只记得世界充满“爱”,忘却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忘记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并存,因而不加选择或不懂选择,轻率交友,尽管有善良的动机,却落得不幸结局,这些正是诈骗分子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从众多受骗上当的事实中反思,不难看出我们大学生身上的确存在一些容易被利用的因素。

1.思想单纯,缺乏社会阅历

学生宿舍里,时常有一些寻访的熟人、老乡、同学之类的人,其中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而我们的同学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轻率地相信他人,以至于上当受骗。

2.警惕性不高,感情用事

在大学这个园地里,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尤其是新生)激情溢于言表,还未形成防范的观念,这在客观上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如果良莠不分,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缺少门路,等等。

亲密女大学生间以夫妻互称

有名字不叫名字,现在要好的大学女生之间常常互称“老公”、“老婆”。

某知名高校大四学生全班20多个女生,绝大多数都是彼此的“老公”或“老婆”,其中最多的人有9个“老婆”。黄同学(她和她的“老婆”都是单身)就同时拥有9个“老婆”。她认为,女生单身一族有相互依赖并寻求归属感的倾向,所以这很正常。黄同学9个好友中的一个小汪说:“她的性格很随和开朗,跟其他女生之间相处得都很好。所以,她才会拥有这么多个‘老婆’吧。”另一既无“老公”也无“老婆”的陈同学觉得,男生大部分较独立,没有太大的寻求归属感的需要,所以他们不会这么做。

有人发现,从女生间“老公”、“老婆”的角色分工来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质:通常担任“老公”角色的女生比较独立开朗,交际广,性格和能力方面比担任“老婆”角色的女生硬。而有此称谓的不仅仅局限于单身的女生,部分有男朋友的女生同时也有同性的“老公”或“老婆”。

如果男生之间以“老公”、“老婆”相互称呼,很容易被人误认为同性恋。而女生尤其是没有男朋友的一些女生,潜意识里是需要扮演保护和被保护的角色的,这会给她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且别人这样称呼带来的彼此关系上的亲昵,也会促使更多的女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