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444000000007

第7章 生活怪现状(1)

生于1980

有关研究机构对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心态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问题1:“有人说,性解放,是‘80后’一代一个明显的标志,但这代人只剩下感官的愉悦了,你认为呢?”

结果:10%左右的人坚决表示反对,但90%的人都承认,可见,在他们这代人中,这是一种趋势。

问题2:“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看法,说‘80后’是真正的‘垮掉的一代’,你同意吗?”

结果:72%的大学生表示反对,但也有11%的学生持认同和无所谓的态度。

问题3:“‘80后’一代人所面临的苦难与前几代人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动荡、孤独、迷茫,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疾病。”

结果:86%的大学生认为,这种描述基本上是准确的。在被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80后”一代时,大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有热情,思进取,张扬个性,但缺乏社会责任感。”

“自私、狭隘、利欲熏心,缺乏毅力,胆大。”

“矛盾的一代,在理想追求与实际生活之间矛盾重重。”

“失落的一代。”

“迷茫,空虚,心理极其压抑,容易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

“希望与绝望并存,理想与沉沦同在。在‘自由落体’的快感中伤感以往,对于未来略带慌恐的踌躇满志。”

……对于“80后”一代,徐兆寿说:“1999年,我国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大学。他们都是1980年以来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一方面,他们因为从小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溺爱而变得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如小说中回旋往复的《老鹰之歌》中所唱的那样,他们宁可成为理想中的人,也不愿意成为现实中的人;另一方面,他们所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他们看待社会的视角和结论已经与前几代人大相径庭,后现代情结已经在他们心中有了重要位置,这使得他们的生活也与前几代人有了很大不同,同居、反崇高、崇尚物质等是他们所认同的。他们不喜欢过去的生活观,但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所以他们陷入了真正的虚无之中。

“‘80后’这一代人的生活、情感与内心特征其实与‘70后’是很不相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存背景更为优越,所处的时代更加开放。他们小时候是家庭中的小皇帝,现在则是孤独的边缘人。现在年龄稍大一些的人都对这一代人有悲观情绪,说他们是真正的“垮掉的一代,。我起先也是有这种观念的,但慢慢地,我就觉得这种看法肯定是不公平的。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青年称为“垮掉的一代”,但这一代人后来仍然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样在创造着未来。基于这种角度,我对“80后”一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他们的确比前几代人更实际,更注重物质的追求与享受。他们崇拜的不再是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而是比尔·盖茨式的知识英雄。我觉得人们对他们的认识是片面的。其实,他们的痛苦也许比我们更多,因为他们更迷茫。

“此外,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一个以政治生活为中心的时代,90年代是经济生活,而90年代末才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以文化和人本位为中心的生活时代,‘80后’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是这样一个社会生活中心转变的主导力量,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为社会的关注点。”

学历与道德素质成反比?

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山小学组织了一次学雷锋社会公益活动,收拾相邻一所大学周围栅栏上片片随风飘舞的白色污染。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公益活动竟然是应这所大学一名教师的要求组织的。

“难道那些大学生自己就不能动手收拾一下校园?保护环境只是小学生的事儿吗?”参加这次学雷锋活动的小学生,甚至很多家长不禁提出质疑。

无独有偶,开发区七中组织了一次保护道路中间绿化带不受行人践踏的护绿活动,一名踏绿的大学生不仅不听劝阻横穿马路,反而训斥护绿的中学生“去去去,小孩儿管什么闲事”。其言行令护绿的中学生们颇感疑惑。有人忧心忡忡地发问,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反而日见“衰减”了呢?

一把明显妨碍通行的大扫帚,在两个小时之内有大约350名学生经过,但只有11人将这个障碍物扶起;在过去一年中,只有两位同学拾到饭卡主动交公,大部分丢了饭卡的同学在报失之前,电脑上都有被别人或多或少用过的记录;在34位学生购物者中,有15位同学没有退回营业员多找的零钱……安徽农业大学团委精心策划的情景道德实验,更是令人担忧地暴露出当今一些大学生公德意识薄弱的现状。

大连大学某系学生会策划了这样一个活动,向将吃过的口香糖、废纸等扔进垃圾箱的学生发放洗发精等小奖品。没想到,这个活动竟然引起很多师生的异议,他们的理由是,将垃圾扔进垃圾箱是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样做需要“奖励”吗?有教师尖锐地指出,连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也需要奖励才能得以保证,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现今一些大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的现状令人堪忧。

“大学生应该承担的义务却让小学生学雷锋,学历越高是否道德素质越低下”这一话题引发了大连市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参与讨论。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青年学生中公德意识“衰减”现象与学历高低无关。由于社会总体公德意识水平不高,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又缺乏重视,从中小学读到大学,学生们与社会的接触面逐年扩大,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必然越来越多,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因此就出现了公德意识随学历的提高“衰减”的假相。

有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在“学历越高是否道德素质越低下”这场争论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现行教育体制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上的缺陷。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机构非常重视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特别是素质教育开展后更是如此。因此细心的人们总能发现,在节水、环保、学雷锋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小学生们经常成为表现突出的急先锋。但随着升入中学特别是高中,高考的残酷竞争使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公德意识教育的状况,很多学校毕业班的课表上还列有德育课,但事实上已经被排给了语数外理化作为补课时间。道德教育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严重脱节。

大学生消费怪现状

透视“两费”现象

一位在某高校食堂工作多年的老职工曾给报纸写了一封义愤填膺的信,对他这几年在食堂工作中屡见不鲜的“怪现象”表示极大不解。

据这位老职工介绍,这几年,学校的食堂条件改善了,但在洁净明亮的餐厅里,他却经常看到大学生们在成碗成碗地倒吃剩的饭菜,有时候甚至能看到整块的“牛排”和一口未动的米饭。至于大学生在食堂里乱吃乱喝,乱扔垃圾和男女生相互喂饭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这位老职工还讲述了一件令他特别难过的事情:不久前的一天晚上,他在食堂工作时,看到一位娇滴滴的女新生正在慢吞吞地吃着两荤一素的饭菜,她的旁边坐着送她来报到的父母,从他们带有补丁的衣服和粗糙的皮肤可以看出他们来自农村,而且家境不太好。这位女同学对饭菜显然很没有胃口,往嘴里送饭的动作给人一种吃药的感觉。父母一边爱怜地望着她吃饭,一边从包里拿出两块烧饼,就着食堂的免费汤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位女生似乎很是不屑,勉强吃了几口后终于将饭菜一推,不吃了。父母一再劝她无效,只好将她剩下的饭菜吃了个精光。

与此同时,一种所谓的“提前”消费的现象也在大学校园内滋长。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于是,尚未挣钱的大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随处可见。

南京大学旁边的各家小餐厅每天都爆满,而食堂就有点相形见绌了。一位餐厅老板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学生来包厢订座,他们有的像是一对恋人,有的是同学聚餐。记者看到有个学生付账时,那神情、那动作宛如一个大款。当记者小心翼翼地凑上去说:“你真有钱!”那学生咧嘴一笑:“哪里,我现在很穷,但同学来了也没办法啊。总得好好招待吧!’这一招待就花去了120元。

南京气象学院旁的一家饭馆,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吃饭的时候,餐位都不够用。学院旁其他几家饭馆也不相上下。一位新生说,从开学到现在,他没在食堂吃过一顿饭。

据统计,高校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都超过了一家人的开销,有的甚至是2倍、3倍。当问起有些家长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时,回答各异,其中不乏支持孩子们想法的家长。他们认为,在这个经济时代,单靠省吃俭用是发不了财的,“用的多,才会想到怎样去赚更多的钱”。

提前消费令如今的助学贷款也有了新的用法。某高校一位学生家里异常贫困,为了他学习,年迈的父母整日劳作在自己的几块田里,哥哥也出去打工赚钱供他上学。然而,他却把学校给他的助学金用在了交女朋友上。助学贷款本是贫困生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在这里却充斥着异样的味道。

高校校园内这种浪费及“高消费”现象,应该说是司空见惯的。然而,联系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两费”现象又确实令人警醒和深思:勤俭自强,对学子来说究竟是现实的激励还是空洞的说教?

另类的时尚消费

目前,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大学生打工的意义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勤工俭学”,转而变成为“为时尚消费积累资本”,大学生中崛起的“时尚一族”,已逐渐发展成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有专家指出,时尚消费只能作为一种正常学生生活消费的补充,而不是主体,否则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平衡和正常生活,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现象,及时加以引导。

时尚富姐

一位广州外语学院的女生小王是同学中的“富姐”。小王的专业是西班牙语,她还拥有钢琴8级证书,这两项独特的资本为她赢得了很多赚外快的机会。小王目前做着两份固定的钢琴家教,每月收入1 000元左右。此外,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更是让小王赚得钵溢盆满:当一天随身翻译能赚500到1 000元!每月除了兼职收入,还有爸妈固定给的生活费,小王日子过得挺滋润。生活条件的优越,使小王消费档次绝不输于职业白领。如果不是在校园中,你很难分辨出她是一个学生还是职业白领人士。

有得必有失,临近毕业,她才意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她说,除非钱多、周期短,否则大学生没必要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做兼职满足时尚消费。

时尚模特

某高校日语系的小刘身材出众,五官清秀,经常给公司、饭店做模特、礼仪和接待。但由于家境一般,小刘只能通过打工来满足额外的消费。小刘说,从大二开始,她就很少向家里要零花钱了。小刘兼职赚的钱大多用于买衣服、化妆品和与朋友吃饭、唱歌,大三那年的学费也是用自己挣的钱交的。小刘笑称自己是赚多少花多少,但她认为这无可厚非,自己赚的钱怎么花是自己的自由,只要不偷不抢,不给父母增添负担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