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444800000027

第27章 主持人的即兴快语(4)

语体变换——如把文言文改为现代语体等。

自由复述相当于作文中的改写。多进行此项练习可加强对问题分析的客观性、准确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2描述练习

所谓描述,是指通过观察,将人、事、物、景等表达对象的特征及形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给人听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等特征。

口头描述的关键是尽量缩短从看到想和从想到说的时间。

(1)观察练习

口头描述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成为习惯。”节目主持人也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它不仅可以积累生活、发现生活,还可以深刻认识生活和及时反映生活。节目主持人要做一个热心人、有心人,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和的态度和锐利的双眼去洞察世事。

观察的方式要根据描述对象与描述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观察,无论是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还是由远及近或是由近及远,无论是由人到物或是由物到人,还是由整体到局部或是由局部到整体,都要从以下几点要求出发。

①鞭辟入里。要善于透过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等细节,发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善于透过事件的个别现象,发现内在的联系;要善于透过实物的表象,发现本质的特征;要善于透过表面的话语,体会出它的含义,也就是常说的“听锣要听音”。

②细致入微。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要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全貌;二是细腻,只有对事物的声、色、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把原始材料表达得栩栩如生。

(2)感受练习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不能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就不能深入地理解观察对象,也就更谈不上迅速、有条理地组织好内部语言和词语序列。

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是感受的两个层次。形象感受,就是要在接受观察对象刺激作用时,使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都进入一种积极的综合感知状态,并通过“各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作用”,激起内心的反应,引发感情的运动,最后把一切“景语”转化为“情语”说给受众听。在描述练习过程中,重点要加强形象感受的能力。

(3)转换练习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际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我们思想的载体。不过,作为思维载体的是语言的内部形态,作为语言交际工具的是语言的外部形态。要将观察和感受到的东西“说”出来,必须经过由语言的内部形态转换为外部形态的过程,即经过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编码过程。

内部语言,是在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受生理、心理、语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它可能是一种“浮动的意念”,一种“具体的表象”,一些感觉或色彩的“碎片”,一些简单的“语点”。它要言不烦,但却是表达的中心。外部语言是在内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内部语言加工处理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加工处理的过程即转换编码的过程,是调动语言积极地参与思维活动、用确切的词语与思维内容相契合、使思维逐渐清晰化和具体化并最终穿上“合体”的“外衣”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将所要描述的事物进行梳理排列,将散乱的“碎片”穿成一条明晰的“线索”,并将其充实丰满,以适当的顺序表达出来。

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要靠思维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思维品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转换编码的速度与质量,而转换编码的速度与质量,又会直接影响即兴口语表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能否顺利完成。因此,转换编码不仅是口头描述实践的重点,也是即兴口语表达基础实践中的重点。通过实践,从想到说的过程可以大幅度的缩短。

3评述练习

评述就是指把评论与叙述结合起来。与复述和描述的不同点在于,它不仅要述所见所闻,更重要的还要谈出所感。夹叙夹议,评述结合,使这一表达方式具有综合性特征。从复述到描述,从描述到对事实的叙述,从对事实的叙述到思考、立论、即兴谈出自己的观点,思维活动越来越复杂,语言上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1)如何叙述

①准确真实。在评述中,述是第一步,是评的依据,如果所述的内容失去真实性,评就会脱离实际。因此,评述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真实的材料,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走马观花、道听途说,是主持人的大忌。要舍得花工夫、下力气踏踏实实地搞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叙述的真实准确。

事实上,真实、准确是叙述的第一要求。它来源于扎扎实实的调查采访,因此说,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善于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善于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事实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报道或评论的能力,是叙述各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②条理清晰。我们常说“这个人说话没有条理,胡说八道”,可见条理性在叙述中是很重要的。在对所要叙述的人、事、物、景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之后,接下来,要快速地理清叙述的线索,确定叙述的顺序,抓住叙述的中心,明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儿轻,哪儿重;哪儿开,哪儿合;哪儿详,哪儿略;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衔接、过渡、呼应等,而不是想到哪儿、看到哪儿、听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③求新求变。老生常谈是没人爱听的,尤其是主持人,一定要思想新、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语言还要富有意趣、情趣,鲜活生动。

口语与书面语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可以反复修改,它既不可能给说者提供反复修改的机会,也不可能给听者提供反复琢磨的时间,因此,叙述要力求具体、鲜活,少用抽象的概念,多用新鲜、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这样听众才能更好地接受传达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增强口语表达,可以根据以上三点要求,进行大量即兴命题讲述的练习,目的是为了顺利完成从组织词语一语句、一语段、一语篇的跨越,准确、清晰、完整地叙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2)如何议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理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即兴评述只有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提炼出科学的、经得住检验的论点,才能评述得准确到位。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说论点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结论应该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让事实来说话。

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鲁迅先生曾经指出过这样一种现象:“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说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因此,立论既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整理出真理性、规律性的观点。

真理往往不是存在于事物表面的,所以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对于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分析、理解、认识越深入,论点建立的基础越坚实,对论点的发掘也会越有深度。

③独辟蹊径。进入21世纪,不断有人用“知识爆炸”来形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范围和速度,要想有学识,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了解新生活,既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也了解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有胆、有情,敢于爱憎分明地坚持真理,敢于说真话。只有这几条全部具备,才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才有可能得到异于前人的见解。

4论证练习

论证便是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从论据的真实性推出论点的真实性的推理形式的总和。熟悉和掌握论证的方法并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将论点和论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评述的前提。

(1)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即“引用众所周知的普遍原理或者公认的科学原理与道理推断出一个论点的论证方法,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战国策》中论证名篇《触龙说赵太后》的第四段中,触龙从诸侯之子孙没有三世而侯的人说起,分析其原因在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接着,自然而然地将话题一转,推导出: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演绎论证被其运用得淋漓尽致,由一般“诸侯之子孙没有三世而侯”的原因到个别,推导出“为长安君计短”的过失,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难怪难缠的赵太后也被他说服。

(2)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是“通过一些个别的事例(论据),归纳其共同的属性,综合它们的共同本质,得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论点)”。

我国古代另一论证名篇《谏逐客书》为说明逐客到底错在哪里,李斯按时间的先后,历数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四位秦国君主任用客卿的事例,摆事实,无非是为了讲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疆大之名也”。

在这里李斯运用的就是归纳论证的方法。归纳论证以事实为论证的基础,因此事实要真实,具有典型性;归纳要求准确,具有概括性。只有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

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现代汉语词典》)。

波黑问题在各电视台曾屡次报道,但由于其过于纷繁复杂,听众大都不解其意。1995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题为《医生们的困惑》的报道。主持人水均益就是运用比喻这种方式,将极其复杂的波黑局势,概括论述得既准确透彻,又形象可感。他这样说道,波黑冲突像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后来来了好多医生给病人会诊。但是,病未见好转,人们却对医生们的处方和动机产生了怀疑,医生之间也产生了分歧和争论。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看过医生,这样一个比喻清楚地概括出了问题实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种论证方式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融贯一体,充满机趣,寓理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便于人们理解、接受。

(4)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就是把两种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一事物的属性来论证另一事物也应具有的属性,得出此真故彼真的结论。

《晏子使楚》中有一段楚国君臣预谋诬陷齐人为盗的故事: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如果晏子从为齐人辩护入手,双方无非是公婆有理,难免无谓的口舌之争,而他采用类比论证的手段,将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枳树,原因是水土不同这一自然现象,联系到人在不同环境的不同表现,这一机巧的类比,先发制人,最终获得了辩论的胜利。

类比论证不强加于人,是在类比中自然而然地推导出结论,常能体现出一种寓刚于柔的说服力,可谓论证方法中的“太极拳”。

(5)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法就是通过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王充说:“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之所致也。”也就是说,世上本没有鬼,所谓“鬼”,不过是产生于人的畏惧心理,而不是人死后精神变鬼。在这里,王充用因果的论证方法逆推出鬼存在的荒谬性。

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存想是因为畏惧,畏惧是因为病,因为在病中胡思乱想,才会出现幻视,这就是见“鬼”的原因。通过这环环紧扣的推理过程,有“鬼”说便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