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444800000038

第38章 主持人语言风格谈(2)

3理想层面

主持人语言个性的形成、发展和表现,是在能动的活动中进行的,并不是被动和静止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事业心强,责任感重,对于作为节目内容与形式重要载体的语言,他们精益求精,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当他们力求以独特的观察、积累,以独有的思维角度及叙述方式,以个性化的审美取向,选择词语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时,就会出现一座通达主持人语言个性的理想层面的桥梁。主持人语言个性的理想层面,是在基础层面和中间层面之上的那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和境界。说得具体点,就是同一栏目中不同的主持人,在同样具有栏目特色,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很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并逐渐形成风格,这就是主持人语言个性的理想层面。正因为“语言并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事”,因此,主持人的语言个性达到理想层面时,必定会折射出其人格的魅力,故而能从根本上发挥主持人节目的传播优势。这也是主持节目的理想境界。

目前,很多节目主持人都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的采访提问、解说串联、介绍评论起着主干或支撑的作用,观众从他们的报道,特别是支撑报道的语言中,一方面知晓了所报道的事件,另一方面也了解了他们对社会、对世界的关注,熟悉了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独到见解和评价,而且以此为窗口,感应到他们的人品、情感、审美等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也使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日渐高大。

敬一丹对“官腔”非常敏感,并努力回避。她思维敏捷深邃,见解深刻犀利,但是在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时,她总是尽可能稀释、淡化。这一方面是她始终视观众为朋友,不愿对观众说教,另一方面则出于她对清淡而富蕴意的散文化叙述方式的偏爱。当她用拉家常的方式主持节目,讲述自己细腻而颇具力度的感受时,她所追求的语言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1995年6月17日《焦点访谈》播出了敬一丹采访并主持的节目《在沙漠边缘》,采访中她随意问起一位妇女怀抱的男孩名叫什么,回答是“沙沙”,敏感的敬一丹好像觉察到什么,忙问为什么起这个名字,这位母亲说,“因为出门是沙,进门还是沙”,紧跟着又问邻家小姐姐的名字,得知叫“翠翠”,她心动了,进而构思出了一个看似唠家常的解说:

这个小姐姐名叫“翠翠”,沙窝里的孩子起出这样水灵灵、绿堂堂的名字,不是能看出乡亲们的盼头吗?

然后她利用一个艺术性的构图侧身指着满天飘飞的杨树叶这样说道:

在我即将完成这个节目时,特意编辑了这样一组画面放在结尾。这绿色,是我们一路采访时追寻的颜色,是西北沙漠大片灰黄基调上的亮色,也应该是伴随着沙沙、翠翠长大的颜色。一位摄影记者说,到西北沙漠画画,只需带两种颜料,带十管黄的,一管绿的就够了。我想,画今天的沙漠是这样,但愿画明天的沙漠时,多带几管绿颜色。

这段话乍一看上去全是朴实自然的话语,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真情,可以让人从情境中去领略,从情感上起共鸣,从含义中直觉地悟到哲理与诗情,观众自然也捕捉到敬一丹把握世界方式中的生命感、历史感,及其素材选择的意味性、深刻性,还有语言运用上那种“经意与不经意间”的讲究。有人开玩笑说敬一丹有“扶贫情结”,在1993年的《一丹话题》和1995年的《焦点访谈》栏目中她都对扶贫做过专题,打动了千万国人的心,其中《焦点访谈·扶贫三题》一开始,她就饱含深情地说道:

面对这张地图,我们都不陌生,这是我们12亿人的家。同在一片大地上,日子却过得不一样。大多数人有温饱生活,还有一些人仍在贫困中。这张地图上的黄颜色代表现在中国的贫困地区。这里面包括592个国家贫困县,7 000万贫困人口。为什么要用黄颜色呢?我想,黄颜色有一种警示作用,它在提醒我们:按照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要求,任务相当艰巨,时间非常紧迫。

在第二期节目时敬一丹又如此呼吁道:

在贫困地区采访归来,很难忘孩子们的眼睛。那里边,有求助,有渴望,当我们的摄像机对准他们时,我想他们是没法儿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因为他们家没电视,甚至没电,甚至缺吃少穿。此刻能看到电视的人,多半是有电视的人,是有能力伸出手帮别人一把的人。有能力,再加上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远见,于是,社会上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去走近这些孩子,走近贫困。

《焦点访谈》是培养优秀主持人的宝地,同是该栏目的主持人水均益,有着十年新华社国际部记者的工作经历(其中有三年驻埃及),正是这种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使他对新闻事件有敏锐的感觉,机警的反应、独到的分析和深刻的见解。在做国际报道时,他不允许自己重复“官话”、“套话”,他力求把复杂乏味的事或者一些大道理说得有人情味。1995年初日本大地震后,我国有关方面及驻日领使馆对留学人员做了大量救援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水均益在《日本阪神大地震月祭》中报道了救援情况,片子结尾时他说了两件事,收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

对日本这次地震,各媒体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而在所有这些报道当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日本幸存者在震后回忆说,当他们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是新闻记者的闪光灯和天上日本电视台的直升机。而一位名叫陈彪的留学生告诉我们说,他听到的第一声慰问,来自中国领事馆。他说,包括他在内的许多留学生都相信,假如这场地震发生在国内,那么我们第一个看到的,肯定是人民解放军。说实话,我们没有想到陈彪能说出这样的假设,因为他所说的这些话,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水均益利用他敏锐的职业嗅觉捕捉到了最佳的新闻点,并把它形象生动地告诉观众,加之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高材生,他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同时语言方面又有较为广泛的积累,因而他的语言个性就表现出明显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并十分讲究情调。他在报道南非大选的节目《丧钟为谁敲响》时,为了简明扼要而又别具一格地说明大选的背景,他编辑了一组表现南非优美风光的镜头,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话:

三百四十二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652年的4月6号,一位名叫范雷比克的荷兰司令官在南非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南非进入了漫长的白人殖民统治。对于我们很多中国人来讲,南非一直是一个陌生的国度。这里我们不用说南非黄金及钻石含量占世界多少,我们还是先请你看一组南非的镜头。(出画面)

的确很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却经历了一段种族歧视的黑暗年代。仅仅是因为肤色不同,黑人不能与白人同上一个公共厕所,更有甚者,黑人要想外出的话,就必须随身携带长达92页附有各种各样证件的通行证。这种歧视不能不说是我们人类的耻辱。所幸的是,从今天开始算起,再过整整20天,南非将为种族隔离制度敲响最后的丧钟……

言简意赅是文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新闻工作者也是如此。这里,水均益用不长的一段话,浓缩了南非的殖民历史,以“不用说”巧妙带过了南非的富饶美丽,转而从他掌握的南非种族歧视的众多实例中,选取了最具典型性、最形象的两个事实,重点交代了这次大选的具体背景,不仅精炼,更有冲击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水均益对自己在节目中的语言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为了清楚准确、明白生动地告诉观众,他和编导盖晨光常常会为一两句话,甚至一个词,动上两个小时的脑筋。他不说陈词滥调,要说新鲜的,更多的是为了观众。况且,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词汇句式的推敲,更是节目构想所必须的。

由此不难看出,这三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尤其体现在理想层面中,必然包含前两个层面的要求。基础层面和中间层面,是达到理想层面必不可少的基础,没有它们的调节控制,主持人原有的语言个性就如失去根基的浮萍漂移不定,也就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如若忽视基础层面的要求,就会使语言脱离媒体角色特征;如果只停留在基础层面,语言个性就无法发挥,观众对主持人就没有印象;如果老在中间层面徘徊,就可能形成类型化的语言特征,而缺乏个性的魅力。所以,主持人必须综合运用这三个层面,使之完美结合。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受客观制导因素的影响,是主持人运用语言时表现出来的不同于非主持人语言的区别性特征。主持人的语言运用一旦置共性风格特点于不顾,就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不可能得以传播。有人看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认为像窦文涛那样十分随意、十分个人化的语言方式,自己做起来会毫不逊色。这一点毋庸置疑,许多内地主持人确实很有实力,但是由于前述客观背景的制约,这种语言风格出现在内地电视节目中恐怕是不合时宜的。茅盾先生早就深刻地阐明了个人风格与相关风格的关系,他在《文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中说:“个人风格必须站在民族化、群众化的基础上,离开了民族化、群众化的大路而追求所谓个人风格猎奇求异,自我陶醉,那就必然要走进形式主义的死胡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个人语言风格的制导因素是经过不断总结得到的结果,有相对的深远性。

二、风格主导因素的协调性

在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体的今天,主持人的作用不可忽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值得引起重视,因为语言风格“所追求的总是以积极化了的最佳效果为目的”,那么“最佳效果”的取得,就绝非仅仅是话语表达主体单方可以完成的,它必须是经话语表达主体与话语接受主体双方确认方可取得表达客体的自身价值。在主持人节目的传播中,节目与主持人共同构成话语表达的主体,而广大的受众就是话语的接受主体。实际上,在主持人节目的表达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存在三个主要的制导因素——栏目本身固有的独具特色的风格、传播对象的接受心理与评价、主持人的人格与语言素养——它们是直接影响主持人语言风格的主导因素。因此,深入到主持人的微观语境(即栏目语境)中,分析影响主持人语言个人风格与三个主导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主持人,了解主持人的重要基石。

主持人的服务对象就是栏目,栏目化是主持人节目的一个外部标志,而栏目化的真谛恐怕还在于节目内容、形式、传播对象的准确定位,乃至节目风格特色的“个性化”追求。实际上,在受众中留有深刻印象、脍炙人口,能引起“再传播”的优秀栏目、精品栏目,都称得上是定位准确、创意独特、风格鲜明的主持人节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主持人的语言风格首先应当与栏目的风格协调、融合,保持栏目整体的一致性,才是有意义的。同时要看到,最终评价主持人语言质量的是广大的受众。主持人作为传播过程中节目与受众的中介,必须把对节目和受众的了解作为语言风格的出发点,以符合节目特色、满足受众需求为语言风格的归宿。

“语言风格本质上是个社会性的人文现象”,而不是个人的行为。所谓社会性,一方面指语言风格形成过程中,共性风格对个性风格的制约作用,再一方面就是指语言作品中的“风格”能否为大众承认和喜爱。主持人语言的个人风格应具有与三个主导因素的协调性。第一,其语言风格必须与节目风格相协调、相融合。第二,其语言风格必须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为传播对象所接受、所认可。如若舍去传播中“信源”和“信宿”这两端,所谓的个人风格只会是虚幻飘渺的空中楼阁,没着没落,无可依傍,毫无意义。第三,主持人的精神世界会在其风格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老舍先生在谈论语言风格时指出:“风格不是由字句的堆砌而来,它是心灵的音乐。”一语道出了语言风格的本质,主持人的人格在语言中必有浸染,优秀主持人的语言不仅带有自身原有的色彩,更由于其人格的力量、智慧的领悟能力,以及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运用,而能积极能动地观照语境的规约,生发出超越自我局限的、为人们所首肯的语言个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