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养颜的大忌——美丽需要调节情绪
生气时,最漂亮的脸孔也像落了秋霜。为什么呢?当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面部,这时的血液中氧气少、毒素多。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产生色斑等皮肤问题。此外,经常生气还会使女性脸色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所以,女性一定要注意,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分开双腿,吸气,双手平举。这个姿势可以调节身体状态,让毒素排出体外。
生气郁闷时,人会习惯性地拍打胸脯,更为奇怪的是,这样一拍打还真管用,心里会觉得舒服许多。这有何道理呢?
一般人觉得郁闷时拍打的是胸脯,但实际上打的是膻中穴。《黄帝内经》有“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为气之海”、“喜乐出焉”。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好是心窝处,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如果膻中穴不通畅,人就会郁闷,这对身体是不利的。在西医里,膻中穴就是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从人出生以后它就会慢慢退化,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刺激这个穴位,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膻中穴,除了拍打外,我们还可以主动注意,即处在郁闷等内向性状态时,想一下“膻中”这个部位,意想让自己“开阔心胸”,那么就会从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乐观豁达,逐渐远离烦恼。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避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但任何情感都要发挥有度,如果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调整,以免进一步恶化。
俗语说,气大伤身。爱生气的人是不健康、不美丽的,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种节情控欲的方法,实用简单又方便。
1手指弹桌
将双眼轻轻微闭,哼着你喜欢的小曲、京剧,或念着诗词,用你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就能缓解抑郁情绪。为什么呢?
十指肚皆是穴位,叫十宣,最能开窍醒神,一直被视为高热昏厥时急救的要穴。十指的指甲旁各有井穴,《黄帝内经》上说:“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昏聩为“病在脏”,所以刺激井穴最能调节情志,怡神健脑。另外,有抑郁情绪的人经常会觉得疲劳不堪、四肢无力,连吃饭走路都没精打采,甚至不知道哪里还能使出力气来。俗语道:十指连心。只要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在桌上一敲,手指的微痛,就会让你立刻重新找回“心力”,这是人体中最宝贵的力量。
2按压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1寸许的凹陷处。当人们患感冒或头痛的时候,用手摸这个地方,会明显地感觉到血管的跳动。这就说明在这个穴位下边,有静脉血管通过。因此,用指按压这个穴位,对脑部血液循环会产生影响。不光是烦恼,对于头痛、头晕、用脑过度造成的神经性疲劳、三叉神经痛,按压太阳穴都能使症状有所缓解。
按压太阳穴时要两侧一起按,两只手十指分开,两个大拇指顶在穴位上,用指腹、关节均可。顶住之后逐渐加力,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产生这种感觉后,就要减轻力量,或者轻轻揉动,过一会儿再逐渐加力。如此反复,每10次左右可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从头做起。
3双手合十
我们知道佛家对人表示问候和尊重时,都会双手合十。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双手合十其实就是在收敛心包。双手合十的动作一般停在膻中这个位置,那么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双手合十,眼睛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
4拨心包经
腋窝下面有一根大筋,用手掐住然后拨动它。每天晚上拨十遍,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消除郁闷和心包积液,增强心脏的活力,从而增强身心的代谢功能。
另外,经常处于委靡状态、有忧郁倾向的人,每天在上午接受日照半小时,每周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缓解不良情绪很有效。
该热的时候热着过,该冷的时候冷着过
过去人们都喜欢住四合院、住平房,在《黄帝内经》里,这叫“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住平房可以接地气。然而,现在人们住在高楼大厦里,夏天开空调,冬天有暖气。不接地气不说,还没了四时的温差概念,这其实违背了自然规律。
有句老话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把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人就会生病。在《黄帝内经》里这叫“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在冬天,本来是要冷着过,但你一直在温暖的屋里待着,全身的毛孔开着,如果突然间到外面去,就会感冒。所以,建议大家,冬天该冷的时候就让它冷点,即使要开空调、烧暖气,也应该把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不能太高。
再说夏天,《黄帝内经》里说夏季属火,主生长、主散发,夏天多晒太阳、多出汗,可借阳气来赶走身体里的积寒。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上班,办公室开空调;下班,家里开空调;坐车,或者自己开车,车里还是有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整个夏天都很少出汗,这样反而会让体内的寒气加重,抑制散发,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
现在不少人在夏天有浑身不舒服的感觉,睡一觉起来胳膊腿都疼,这是因为经常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所以夏天大家要热着过,尽量少开空调,可以准备把扇子,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风,对身体无害。实在热得不行,要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户。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自己吹。
顺四时养生,保养身体的“生、长、收、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适应四季气象变化形成的普遍规律,四时之气,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顺四时养生就要遵循“生、长、收、藏”这个定律。
春天——生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其生发之气的源泉就是冬天的藏纳和积累,如果冬天没有好好收藏,春天就没有生发的基础。所以,春天人一定要保养好生机。
该怎么办呢?《黄帝内经》中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天黑了以后就要睡觉,早上要早点起来,经常到院子里走走。另外头发也不能老扎着,要散开来。多穿宽松的衣服,放松形体,这样有利于身体内气机的生发。春天人容易犯困,有些人一困就没完没了地睡觉,这会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如果违背这种规律,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会减少,到了夏天就容易出现寒性病变。
夏天——长
中医认为夏属土,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气通于脾”,也就是说湿气与脾的关系最大,所以,脾应于长夏,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因而是养“长”的大好时机。
《黄帝内经》中有:“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上晚点睡,早晨早点起,要多晒太阳,因为,夏天就应该往外散,就应该充分接受阳气,多出汗。
“使志无怒。”这就是说夏天的时候,人不要在情志上压抑自己,遇到生气、不高兴的事情,就要想方设法发泄出来,不能憋在心里。
“使气得泄。”夏天的时候就要往外散,这样体内的淤滞才能散出去,到了秋天的时候才能收进东西。如果在夏天散得不够,秋天想进补都补不进来。
夏季是天地万物生长、葱郁茂盛的时期。这时,大自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趋势加速生长发育。人在这个时候可以比以前“放纵”些,多晒太阳、多出汗,宣泄出体内的淤滞,这样才能使气血通畅,为以后的收藏腾出地方。
秋天——收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储备能量的季节。这时气温降低,地气内敛,人也应该早睡早起,收敛精神而不外散,以缓和秋季肃杀的伤伐,使神气安定。这是秋季养生的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损肺脏,到了冬季便会出现顽固不化的泄泻,供给冬季收藏的就减少了。
冬天——藏
《黄帝内经》中有:“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藏就是说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不知你有没有见过冬眠的动物,它们一到冬天就蛰伏起来不再活动,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其实,冬天人也应该像动物这样,减少消耗、注意收藏,具体要做的是:减少洗澡的次数、减少运动量、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味道厚且有滋补功效的食物。
以上就是春夏秋冬的“生、长、收、藏”法则,顺四时养生就要注意这些,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否则,违背了这个原则,身体就要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