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买完报纸后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一脸漠然,没说一句话。
“这家伙真没礼貌。”哈理斯边走边说。
“他从来都是这样的。”朋友解释道。
“那你为何还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很不解。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呢?”
修养是一笔大财富
行为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每一个人都显露出各自真实的面貌。
——【德】歌德
人的衣服可以由裁缝做得很合适,人的动作可以由教师教得很有派头,但是这些事情固然可以使他显得很体面,却没有一样能够使他变成一个受过良好教养的绅士。即使他具有学问也是不够的,因为弄得不好,学问反而可以使他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更加无理,更加令人难受。礼仪是在人的一切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装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奢、自负、无用或愚蠢。
卖花女伊莉莎尔,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贫寒。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补贴家用。一天,伊莉莎低沉的嗓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夸口只要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贵夫人。伊莉莎觉得教授说的话对她是一个机会,就主动上门请求教授训练她。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赌,如果让伊莉莎以贵夫人的身份出席6个月后将举办的大使游园会而不被人识破真相,那么皮克林愿意承担一切试验费用和伊莉莎的学费,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战。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对伊莉莎严加训练。
有一次,希金斯带伊莉莎去参加母亲的家宴时,年轻的绅士弗雷迪被伊莉莎的美貌和谈吐自若的神情深深打动,一见倾心,竟然丝毫也认不出她就是曾经在雨中向他叫卖的肮脏的卖花姑娘。6个月后,希金斯满怀信心地带伊莉莎和皮克林一起出席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伊莉莎是以皮克林上校的养女的身份参加这次大使的招待会的,她全力以赴,谈笑自若,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当她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人们停止了交谈,欣赏着她令人倾倒的仪态。她的待人接物圆熟而老练,而又恰到好处,希金斯的第一个学生尼波姆克用尽看家本领与伊莉莎周旋,却被伊莉莎弄得晕头转向,失败而归,希金斯成功了。
一个卖花女因为教养而成功步入上流社会。洛克说,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有野蛮的色彩,而别人也必以野蛮相看待;学问就变成了迂气;才智就变成了滑稽;率直就变成了粗俗;温和就变成了谄媚。没有礼仪,无论什么美德都会变样。他说,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也说过:文明的举止,还有这背后所蕴藏的对人的体谅、关心,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不同的举止,可以使我们或者恼怒,或者平静;或者兴高采烈,或者羞愧难当;或者与禽兽为伍,或者与圣贤同列。这种东西好像是我们日常呼吸的空气一般,平时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润物细无声,天长日久、一点一滴地对我们产生作用。它是我们日常社交生活的润滑剂,是整个社会减少损耗、高效运转的助推剂。
自省的力量: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
自省,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反省自己是十分必要的。有位哲学家在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宋代的朱熹也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意皆在反省。
有人怀疑反省自己的作用,认为反省了半天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其实,经过它的荡涤,就能让俗世纷纷扰扰的尘埃从我们心中流走。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农场。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圣经》。
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圣经》,但是我不懂得《圣经》里面的意思。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圣经》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
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篮子上面了。“孩子,这和你读《圣经》一样,你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在你读《圣经》的时候,它依然在影响着你,净化着你的心灵。”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本心灵的《圣经》,即使我们未曾记住一句话、一个字,却依然会受益终生。因为,它会让我们的心灵如泉水般清澈、纯净,这就是反省的作用。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清人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人只有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觉悟。反省就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它能够拔除心灵中的荒草,让心灵的花园百花绽放,满溢芳香。
控制自己能让人变得更强大
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古希腊】柏拉图
驱散想象,克制欲望,消除嗜好,把支配能力保持在它自己的力量范围之内,这就是修养。
《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是斯多亚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斯多亚派传承了古希腊包括柏拉图等人关于节制的美德,他们认为人不应当为欲望所奴役、所支配,鼓励年轻人恢复德行和节制,走上正道。所谓节制,就是指懂得分寸,能适可而止,不至于逾越或过分。使用金钱、支配时间都不要浪费,要恰到好处。
考得罗和朋友去欧洲考察,当他们进了一家德国餐厅之后,发现德国人很小气,一对情侣桌子上居然只摆着一个碟子和两杯酒。考的罗和朋友们点了很多菜,狼吞虎咽之后,也没在意那些还没有吃完的三分之一就结账走人。
结果没走几步,考的罗他们就被几个德国老太太拽住,谴责他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考的罗觉得非常好笑:“我们花钱吃饭埋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闲事?”听到这话,老太太们更加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电话。
不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并郑重地告诉他们:“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节制用物、绝不浪费是德国给考得罗和他的朋友们最深的印象。节制并不是抠门,而是文明、理性、内敛的光芒。思科、沃尔玛、丰田等五百强企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就是靠企业员工通过节制浪费省出来的。节制,是一种美德。
节制,不仅是节约,还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克己的德行,一种成功的基因。控制自己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更强大。
节制是一种类似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它拒绝贪婪,拒绝放纵自我过度透支时间、金钱、物质资源。节制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才能长久。主动节制,要求我们做到:节约公司的每一分钱,改变那种花公司的钱不心疼的麻木心态;早睡早起,避免对体力的超负荷透支,保持充沛的精力迎接每一天的工作;节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晰的思维;节制情绪,不随便对别人发火,配合同事做好工作;节制贪欲,避免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活在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中。
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自命不凡
最难抑制的情感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即使我敢相信已将它完全克服,我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谦逊而感到骄傲。
——【美】富兰克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说别人这做得不合适,那做得不够好,似乎他们什么都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大道理来。其实,他们这样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正是人们常说的“自命不凡”。
有一位博士搭船过江。在船上,他和船夫闲谈。
他问船夫:“你懂文学吗?”船夫回答:“不懂。”
博士又问:“那么历史学、动物学、植物学呢?”船夫仍然摇摇头。
博士嘲讽地说:“你样样都不懂,十足是个饭桶。”
不久,天色忽变,风浪大作,船即将翻覆,博士吓得面如土色。
船夫就问他:“你懂游泳吗?”博士回答说:“我样样都懂,就是不懂游泳。”
说着船就翻了,博士大呼救命。船夫一把将他抓住,救上岸,笑着对他说:“你所懂的,我都不懂,你说我是饭桶。但你样样都懂,就不懂游泳。要不是我这个饭桶,恐怕你早就变成水桶了。”
故事中的博士自以为才高八斗,于是飘飘然,结果却在“一无所知”的船夫面前出尽了洋相。他之所以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面孔来,是因为他内涵不够,底气不足,怕被别人藐视,想用这种习惯来显耀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只会让人对其敬而远之,甚至遭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