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446000000035

第35章 有幸福感的母亲,缔造幸福的孩子 (2)

妈妈说:“我觉得我们家喜儿的很漂亮,当她晃动两根手指时,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我经常对喜儿说,‘宝贝,你的手指真漂亮,咱们换手指,好吗?’”

喜儿的妈妈丝毫不在意别人对喜儿的评价,她总是不停地告诉喜儿:“你的手指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手指。”因此喜儿丝毫没有被身上的缺陷所伤害,她总是快快乐乐的。

喜儿的快乐的妈妈传达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快乐的情绪,更是一种积极的快乐的生存态度。她凭借这快乐的态度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环顾身边的人,聪明能干的人不少,却很少有生活得十分快乐的。不是对生活不满,便是在追求许多东西的过程中丧失了快乐。快乐的人也许不是出色的人,但却是掌握人生要义的人。他们知道怎样热爱生活,怎样让生命更有意义地度过。他们可能生活得很平凡但却有滋有味。拥有快乐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以妈妈应该将快乐这种心态植入孩子的心。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在生活里,当你的孩子遇到不能改变的困难时就告诉孩子改变自己的心态,让他们给自己装一个“快乐引擎”,让他们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快乐,就一定会获得幸福。因为大多时候,“快乐”并不是别人带给你的,也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靠他们自己去寻找。

妈妈都是一个魔法公主,她们凭自己的努力能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下面提教您几种调制快乐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传达给孩子。

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不要害怕改变。快乐的人不害怕生活中的改变,他们甚至会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去寻求全新的生活感受,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以感受到快乐。

妈妈要让孩子懂得,不抱怨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快乐,只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友情是生活中的快乐元素之一,懂得感受友情的孩子才幸福。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的友谊,就会感到孤独寂寞,不可能有更多的欢乐。因此,人的生存需要有朋友和朋友的友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矛盾时,要多和朋友交流,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闲暇时,也可和朋友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实生活。事实证明,真正的友谊会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

快乐很简单,简单生活的孩子更能抓住快乐的尾巴。时下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个理论把天下所有的事分成了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是事”。诸如:吃什么东西、开不开心、要不要帮助人……,自己能安排的事皆属之。 一件是“别人的事”。诸如:小王好吃懒做、老张对我很不满意、我帮助别人,别人却不感激……,别人主导的事情皆属之。 一件是“老天爷的事”。诸如:会不会刮风、下雨、地震、发生战争……,人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都属于老天爷的管辖范围。人的烦恼就是来自于: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 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让你的孩子记住这个理论,他们的生活就会简单许多,生活越简单,他们就会变得更快乐。

与人相处的自如心态多来自母亲

等孩子长大以后,其他的孩子是否接纳他,关键在于他怎样去接纳别人、适应社会,而这种接纳他人的能力就是从模仿母亲开始的。

我们遇到过那种人见人爱的小孩,也见过惹人生气的小孩。有的孩子在你还没有开口之前,就已经领会了你的用意,这样的孩子被认为是冰雪聪明的;有的孩子比较被动,有问才有答,但是有问必答,虽然有点羞怯,也不乏令人怜爱的气质;但是,有的孩子就完全不能或者不愿意配合他人,就像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小动物,处处提防,充满攻击性。很多人将这样的区别归结为天性,就像双胞胎中有静如处子的,也有动如脱兔的。但事实上,这些不同的反应都在一个框架里,反映的是孩子的同一种能力,即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在社会活动中,人际交往智能的核心是留意他人差别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使人能够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一起工作。这些属于非智力因素,取决于后天的培养与开发。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与他人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发展,他们与人交往的意识不断增强,交往策略也不断丰富。

父母在儿童早期成长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精心培养,将促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对儿童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母亲在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方面,发挥的影响尤为重大。

孩子从一出生,母亲就与他有亲密的接触,孩子最初的触摸记忆和声音记忆都来自母亲,母亲是与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靠得最近的人。等孩子长大以后,其他的孩子是否接纳他,关键在于他怎样去接纳别人、适应社会,而这种接纳他人的能力就是从模仿母亲开始的。一般来说,一个热情的孩子往往有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一个性格古怪的孩子往往母亲的性格也比较古怪。没有母亲的孩子,则更容易走上冷漠的极端。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母亲给他安慰和鼓励;对于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母亲也会耐心地倾听并关注孩子的情感。所有这些对母亲和孩子来说,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一位母亲可以做到善意地倾听,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被珍视的快乐,孩子也就会模仿母亲的口气和神态,去分享他人的喜悲,这样的人很容易就能交到朋友。

另外,孩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是否心态自如,也与他和母亲相处时候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能够与母亲随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感情的人,从小会在表达和感情上比较明确、稳定,这也是决定他能否与他人自如交流的关键。

罗恩的妈妈是一个慈善活动家,她关照社区的孩子和老人的生活,并且常常带着罗恩参加各种活动。妈妈常常给罗恩讲教义,告诫他要做一个诚实、勇敢、富有同情心的人。虽然妈妈的要求都是正确的,但妈妈因为事务繁忙,常常以命令的语气与罗恩交流,她不能容忍孩子有一点点异议,否则就会歇斯底里地痛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受伤者的样子。

妈妈的反应让罗恩不敢有一点反抗意识,他也不愿意和父亲交流。罗恩的同学们常常取笑他是一个古板的基督徒,毫无生趣。罗恩甚至连看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勇气都没有。

很明显,罗恩已经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了一些障碍,而这不得不归咎于他母亲错误的教导方式。结交朋友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孩子做到最基本的交往原则,母亲们首先应该看看自己能否做到耐心、倾听、及时回馈、赞美,等等。具体来说,首先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沟通,在沟通中学会理解;其次,要尽量支持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如果孩子有成年人朋友,也千万不要过于担心,不妨看成是证明孩子社交能力的好征兆。

宋丹丹:以轻松幽默为孩子托起一方晴空

现代的妈妈必须向宋丹丹那样,用幽默的智慧轻松的语言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其在如坐春风中健康成长。此外妈妈也必须把幽默的这种智慧传达给孩子,因为幽默是现代社会交往的有效通行证。

人们都说:事业与家庭难以兼得,女人事业心太强,家庭就不会完美。著名演员宋丹丹刚开始不屑于此种说法,但是后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家庭也出现了裂痕,随着裂痕的不断加深,不得以她选择了离婚。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宋丹丹甚至离婚不仅仅会给自己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对自孩子的伤害更大。宋丹丹的婚姻解体后,儿子先是随父亲,后来父亲再娶,宋丹丹又把抚养儿子的权利争取了回来。因为,她不想给孩子的生活造成什么阴影,留下永久的遗憾。她深知父母的离异出了让孩子害怕不和不安,没有别的。

于是宋丹丹开始对儿子进行细心的教育,为了让巴图心中无恨,装满爱。她让儿子帮她决定再婚的对象,条件是要爱她也爱他的。宋丹丹就像《家有儿女》中的妈妈那样,再婚后以自己的聪明和幽默促成了巴图跟继父之间的亲密感情。后来,儿子就成了再婚庭中的情感大使,始终明亮,快乐,幽默,不但爱妈妈,爱继父,还爱继父的女儿,一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姐姐。

都说后妈难当,但宋丹丹这个后妈却当出了水平,当出了境界,竟使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与她的感情好得不能在好。在宋丹丹看来,这是老天注定的母女缘。尽管母女两个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女儿的乐观和妈妈的幽默在生活中配合的相当默契。

在生活中,如果女儿提出了什么无理的要求,要买一个多么贵的东西,宋丹丹一样坚决不给买时,女儿就会嘻嘻哈哈地说:“你瞧,到底不是亲妈。”每当听到这句话,宋丹丹常常一笑置之。她觉得这是最亲近的话语,说明女儿跟自己一点隔阂都没有。

在宋丹丹细致的呵护和独特而理性的宽严适度的管教下,儿子和女儿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却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都长成了快乐的富有幽默的青年。

宋丹丹就是这样在一个重组的家庭中发挥了自己幽默的智慧,将各种矛盾化于无形并且为孩子成长拖起了一片天。所以,现代的妈妈必须向宋丹丹那样,用幽默的智慧轻松的语言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其在如坐春风中健康成长。此外妈妈也必须把幽默的这种智慧传达给孩子,因为幽默是现代社会交往的有效通行证。

幽默的语言往往给人以诙谐的情趣,又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因而幽默往往是缓解紧张、祛除畏惧、平息愤怒的最好方法。孩子从小学会这种智慧,长大后就会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一个省议员有一次参加会议,主席台上某领导在做一篇很漫长的演讲,他觉得对方占用的时间太长,就走到对方跟前低声说:“先生,请你能不能快点……”话未说完,那个正在演讲的议员便回过头来,用严厉的口气低声呵斥他道:“你最好出去。”然后仍旧继续其演讲。这个省议员觉得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他顿时怒气冲天。他迫不及待地想报复,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方法。于是他就去当时任麻省省议员的主席柯立芝那里申诉:“柯立芝先生,你听见某某刚刚对我说的话了吗?”“听见了,”柯立芝不动声色地答着,“但是,我已经看过了有关的法律条文,你不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