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447500000016

第16章

陈平说:“皇上若要知道判决案件的情况,可直接询问廷尉;若要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直接询问治粟内史。”

听了这些话,汉文帝脸色大变:“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要你这位丞相干什么呢?”

陈平忙抢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个礼,然后高声回答:“皇上,微臣斗胆再进一言,身为一个宰相,对上要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顺应四季天时考虑各种大事;对内要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使卿大夫们各司其职;对外要威服、抚顺各路诸侯和外邦。”

听完这些话,汉文帝抚了抚龙椅,埋头陷入了沉思:“这陈平不仅机智、擅长辞令,更深悟从政要诀——总理大政,把握关键!”想到这儿,汉文帝赞不绝口:“陈爱卿的一番见解真是妙极了,让孤家茅塞顿开。有道理,太有道理啦!”

右丞相周勃大为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对答这些话!”

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没听说过‘在其位,谋其政’这句话吗?”

陈平的这次脱险,看似是巧答转危为安,实际上是建立在他对相位一职深刻理解上的。

在陈平看来,宰相作为皇帝手下统率文武百官的最高行政长官,无须事必躬亲,直接管理钱谷收入、司法决狱等具体事务,而应当负责监督考察文武大臣、镇抚四夷诸侯、亲附百姓等重大事务。至于司法、决狱、钱谷收入等具体事务,则由主管其事的廷尉、治粟内史等主管官员负责。这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管理思想,是陈平在认真总结前代管理经验,深入思考丞相、百官职责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和陈平截然相反的是诸葛亮,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工作方式,有些后世学者很不以为然,认为“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这个看法是很中肯的。身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的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术,其鞠躬尽瘁的精神也可钦可佩,但正是因为“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的工作方法,使他积劳成疾,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憾事。

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 所谓的“位”,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的职位、身份、地位……即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角色、地位,就有什么样的职责。就应该完成相应的职责,对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自可无视之,即所谓孔子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样才能够使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诸葛亮留下的千古遗憾相比,陈平就是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典型获益者。

【管理王道】

陈平巧言答汉文帝这个故事道出了合格领导者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必样样“皆身亲其事”。领导工作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活动,但综合性并不等于领导者非“事必躬亲”不可。尤其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面对千变万化的客观形势,领导者如果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领导工作方式,还是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的领导方法,到头来不但工作做不好,还会搞得身心疲惫,哪还有足够的精力想全局、抓大事呢?

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

每一个研究过陈平生平的人,都不得不说,陈平是一个智者,一个永远不败的智者。他的不败,是因为他的智慧、他的计谋,其核心是一套处置矛盾、规避风险、谋求发展的赢家生存策略。

在大汉王朝的几位开国功臣中,陈平是比较特殊的一位。第一,他不是功劳最大的,但最终他的官却是做得最大的。第二,他是半路投降过来的,却是刘邦最信任的。第三,他很少韬光养晦,一直周旋于最高权力者中间,最终却安然无恙。第四,他刚归附刘邦时,曾遭到很多人的嫉恨,但最终都成功摆平了这些关系,周勃还主动地让出了右丞相的位置。第五,他为刘邦排忧解难,在很多关键时刻替刘邦出了关键的计谋,而这些计谋多是阴谋,人们也不知道到底他出的是什么办法。陈平的出身和经历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像刘邦斩过白蛇、张良遇到过黄石老人,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可以说他的经历还是相当平淡无奇的,然而比起其他几位功臣,他却是智商最高而且又善于自保的一个。每一个研究过陈平生平的人,都不得不说,陈平是一个智者,一个永远不败的智者。他的不败,是因为他的智慧、他的计谋,其核心是一套处置矛盾、规避风险、谋求发展的赢家生存策略。

策略一:务实为本。陈平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他从来不搞什么坐而论道,也没有花拳绣腿,无论解决个人问题还是对敌作战,他都以“实用”二字为本。据史载,陈平相貌良好,但由于家穷,所以一直娶不到老婆。乡里有一位名叫张负的富人,通情达理,但其孙女几次嫁人都死了丈夫,无人敢娶。但陈平却有着自己的打算,而且他又不相信什么阴阳生克的妄说,所以对张家孙女“情有独钟”,并寻找机会接近张负,一次乡里一户人家办丧事,陈平知道可以借这个机会见到张负。

于是早早来到丧家,装出一副能干的样子,里里外外,事无大小,忙个不停,果然通过此举引起了张负的留意。陈平于是心中窃喜。丧事办完已到了深夜,陈平借故最后一个离开丧家。张负尾随陈平,追至陈家,见陈家破席当门,而门前又有很多显贵尊长的车轨痕迹。张负是有心之人,沉思良久,于是决定将孙女许配给陈平。他对别人说:“像陈平这样一个有才貌的人,怎么会永远都贫贱呢?” 娶了张家孙女的陈平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婚姻大事,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大批陪嫁的财产,这样就更有利于他向自己的目标靠近了。如此便宜的事情,陈平何乐而不为呢!待到陈平利用那一批财产将乡里富家的书读遍,天下也大乱了。陈平的心也从张家孙女身边飞到诸王争霸中去了。

策略二:处事有度。陈平的一生中,从不说过头的话,也不办没谱儿的事,善于为自己留后路。他为官做人处世,最大特点就是火候把握得好,什么事该干,干到什么程度,他非常清楚。遇到棘手问题,他能推就推,推不掉就干脆躲闪。一次,有人告樊哙图谋不轨,当时樊哙领兵在外,刘邦命陈平和周勃前去抓樊哙,并将其就地正法。陈平一合计,这个事不好办,樊哙人家可是吕后的妹夫,再说万一刘邦日后后悔怎么办?自己和周勃难免当替罪羊。再说了,自己也不好向吕后那边交代,刘邦现在重病不起,一旦死了,大权就完全落在吕后手里,自己到那时可就难办了!所以他和周勃商量的结果是把樊哙押回来让刘邦自己发落,并且他先走一步,回来做解释交代。结果还没有回来,刘邦就死了。陈平日夜守在刘邦的灵前,为的是不让吕后的妹妹吕媭进谗言,其心思的细密周到可见一斑。

策略三:精于脱险。陈平总有办法预知到危险的存在,更有能力将危机化解,并借此获取利益。刘邦死后,吕后执政。吕后做人一向心狠手辣,野心又大,想独霸权力,封自己的兄弟子侄儿为王,又担心大臣们不买账,因为她知道刘邦曾和大臣们盟过誓: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事情有难度,但又必须办,所以吕后打算听一听大臣的意见,个别做些工作。她先找右丞相王陵,王陵认为这万万不可。陈平当然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也明白内中的风险,他决定避开矛盾,妥协退让。日后,他不再理会政事,天天饮酒作乐,有人还据此向吕后告了陈平一状,但吕后听后却很高兴,还暗暗地夸陈平懂事,并马上调整人事,把王陵调任虚职,让陈平当了右丞相。为了自身的安全,陈平可以暂时放弃原则,装聋作哑,甚至公开表现自己品行不端,正是靠着这一系列手段,他才活得安然,获益多多。

孔子说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意是说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陈平却不然,在他看来,是否危险,不在于墙,而在于墙下的人。陈平认为,人要懂得务实,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然后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进发,为此,可以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并且,当身处危险的境地时,要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心胸,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一旦危险来临,要果断地及时抽身,到安全地带。这些经世谋略是陈平的生存之本,成就了陈平的“一世不败”,更是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当今企业管理者必须懂得的赢家策略。

【管理王道】

小道异,大道同,至理则通之。为人如此,企业的经营亦使然。如果企业为了避免风险,避免危机而畏首畏尾,甚至拒绝发展无疑是可笑的。因为风险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预警和积极应对措施将风险与危机控制到最低限度。陈平的三个为人处世策略,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上,一是要务实经营,诚信为本,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说话;二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要妥善处理内外部各种关系,从细节上避免危机病菌的滋生,这其实是企业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三是在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以后迅速积极地应对,用完善的危机管理来将损失控制到最低。企业有了这三层防护,同样能够做到“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