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447500000017

第17章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开国之君,才兼文武,豁达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统一全国之后,他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尤为可贵的是,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治国安邦,他都特别注重柔性管理,知人善任,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夙怨的朱鲔。他还注重对民心的经营,开国之后,体贴民生,与民休息,深得民心。这些处事治国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历经千年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光武中兴”:柔性管理中的刚劲之势

古语有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刚道”是斗争的手段,“柔道”更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策略。因为,有的时候,“刚道”管理只能使人胜于一时,而“柔道”特有的安抚、怀柔之特点恰恰最能轻易俘获人心,导向最后的胜利。

自古管理遵循“刚”“柔”两道,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帝王都只选择了“刚”而忽略了“柔”,从而导致酷政横行,民怨沸腾,法纪大乱,不利于管理的顺利进行。倘若能以柔为主,寓刚于柔,即我们常说的“柔道”来进行管理,那么无疑将比“刚道”更加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为利久远之特点,是“刚道”远为不及的。

历史上就有许多以“柔道”治国而成功的帝王,东汉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曾把刘秀的“柔道”概括为“以静制动,以道制权,以谋制力,以缓制猝,以宽制猛”,并认为这种柔道“非徒治天下也,其取天下也,亦是而已矣”,肯定刘秀“取天下”与“治天下”都注意行“柔道”。

汉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宽松而非放任,柔和而非软弱。其在位期间实行的开明政策,不谋求重大政绩,但求朝野相安无事,百姓各安其职,手下重臣也得以善始善终,于不经意间创造出了“光武中兴”的盛世。

刘秀长于民间,知道稼穑的艰难和百姓的疾苦,也深深同情百姓,因此他做了皇帝后,依然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东汉政权初建,刘秀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已开始致力于复兴儒学,注重从意识形态来统一和稳定人心,选拔有治国之能的栋梁之材。为了实现以“柔”治国的战略,他下令广泛收集、整理古代典籍,兴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而且他还广泛搜求儒生,让他们担任国家的重要官职,如《易》学者刘昆、《春秋》学者丁恭、《诗》和《论语》学者包咸,都先后被任命为都尉、侍中等重要官职。刘秀的这些措施,使儒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政界,辅助朝廷制定和落实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周围都会聚集着一批打江山的功臣。开国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在大多数时候,二者很难相容。但刘秀却很好地处理了他与功臣之间的关系,堪为后世所遵仿。

在东汉王朝的建立中,跟随光武帝打天下的将帅们,位高权重。他们既是王朝的辅佐,又是潜在的威胁。刘秀深知,开国功臣的“坐大”将会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信任、劝诫与感化只是权益之计,根本的措施还在于解除功臣们的实权,即“退功臣,而进文吏”。其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很注意分寸,先是“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不欲功臣,拥众京师”,邓禹、贾复等开国功臣洞察上意,“知帝僵干戈,修文德”,于是交出兵权。刘秀解除大将兵权时先是启发诱导,促其心领神会,自觉交出,继而以关怀仁爱之心,保全功臣晚节相规劝,真可谓名正言顺,既冠冕堂皇,又不失和气。

刘秀在解除了功臣的实权之后,仍不忘旧情,不时地赏赐可观的封地、民户和钱帛给功臣;对于已衣锦还乡不再参与朝政的诸侯,也时常派官员去慰问,并把异域朝贡的珍奇瑰宝、甘鲜美味分赐给这些离职的功臣宿将,使其颐养天年,沐浴龙恩。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但东汉的开国功臣皆得善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秀“柔道”治国的可取性。

澳柯玛集团公司就特别注重管理中的人性化因素。这些年来,从为职工解决住房、进行技术培训、开展困难救助到改善工作环境、开通班车,凡是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要求的,公司几乎没有不考虑到并努力去做到的。公司在细微之处体现出的人情味特别让人感动。据悉,从1995年至今,澳柯玛共拿出了1.7亿元来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澳柯玛集团公司现有职工8000多人,其中农民工大约占到一半以上。公司不仅在合同、保险等方面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一视同仁,还通过考察学习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等,尽快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并对有能力的农民工委以重任。目前,集团有相当一部分中层干部就是从农民工中产生的。

这种人性化管理用柔性将人才深深融入到企业中,打造了忠诚员工,忠诚员工则成就了企业的高速发展。

【管理王道】

太刚则折,太柔则靡,过于刚猛,过于柔弱,都会产生消极后果。在治国方略上,刘秀的以“柔道”行天下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的柔道并非软弱之举,而是在柔道中还有一股刚劲的力道,即所谓刚柔相济。由此联想到今天的企业管理,真正出色的管理方式,是以“刚”为前提,“柔”术贯穿始终,达到一种制约平衡。如此刚柔相济,被管理的人才能心服口服,奋力作(做)出最优秀的成绩。

当年那碗豆粥:以情待人,网尽天下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企业要走出“家门”,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拥有与激烈竞争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人才储备基础。刘秀的用人待人重在“情”“诚”两字,以情感人,以诚动人。

汉光武帝刘秀深谙统御之术,深明网尽天下人才是网尽天下的前提与基础。他惜才如金,不论是俘虏的敌方将领,还是杀兄的仇人,只要是可用之才,他都委以重任,赏以重金。为了得一名良将,他不惜辜负爱妻的期望,再娶美妾,与敌联姻……就连他的对手王莽也不得不服气地说:“刘秀的帐前幕下云集着天下的人才,得天下是迟早的事情。”

谈起刘秀的用人之道,我们不得不提起有关“当年那碗豆粥”的故事。据历史记载:冯异是刘秀手下的一名大将,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冯异长年领兵打仗,手握重兵,深受刘秀器重,这难免让有些大臣出于嫉妒,常在背后诽谤他,引起他的不安。刘秀知道后,专门下诏书安慰冯异说:“咱们两个虽然在表面上是君与臣的关系,但是,你对于我来说,恩重如山,就像父亲对儿子的恩情一般,我怎么会对你产生怀疑之心呢?” 冯异看后,心里特别感激。

后来,冯异回到洛阳,受到了刘秀的接见。刘秀在朝上对他一再夸奖,并赏赐给他很多珍宝,还和他唠起家常,说:“咱们兄弟当初出来混的时候,真不容易。记得与王莽火拼时,咱们兄弟吃了大亏,跑到篓亭,可以说是饥寒交迫。你老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豆子,做了一碗豆粥给我,真是香啊,我忘不了。后来,我们跑到玉南宫的时候,正好下大雨,把咱们兄弟冻得浑身颤抖。你和邓禹找来干柴,还偷拿了人家一只兔子,才解除了当时的困境。现在,我们的境况好了很多,想到这些,我心里到现在都还热乎乎的。”冯异听了,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一定要好好地为刘秀效劳。

示之以诚,动之以情,这就是刘秀的用人方式。建国后,刘秀一方面积极整顿内政,恢复生产,一方面尽力网罗人才。他打发使者到各地去访问名士,邀请他们出来为朝廷出力。可是,名士就有名士的脾气,他们硬是不愿出来当官。刘秀也有个怪脾气,你越不出来,他越是要请你出来。

太原有个名士叫周党,禁不住使者的软磨硬劝,倒是来了。不过一见到刘秀他就说:“我是个土包子,不懂得做官,你还是让我回去种地吧!……”刘秀被缠得没办法,只好说:“人各有志,你既然不愿帮我,我也勉强不得,你来这一趟也不容易,咱们就交个朋友吧!”于是送他四十匹帛,还用专车把他送到了家里。

周党倒还好,总算是来了一趟,其他名士有的是假装有病,干脆不来,更甚者是隐姓埋名,藏到荒山野地去了。这些人中,最出名的要数严光。严光是刘秀的同学兼好朋友。刘秀当了皇帝后,一心要请他出山。可是,严光早已猜到了刘秀的这一想法,还未等刘秀开口,就先藏起来了。刘秀根本不知道他的下落,要到哪里去找啊?最后实在没别的办法,只好请画工画了严光的像,分发到各郡县去,请官吏和老百姓帮忙寻找。不久,有人告诉刘秀说他那边有个披着羊皮、头戴斗笠的钓叟,相貌与严光有几分相像。刘秀听说后马上派使者准备了上等的车马,到那边去接他。谁知严光见了使者后,只说他们认错了人,使者们没办法,就把他硬拉回了宫。刘秀非常髙兴,特地为他准备居所,还派了专人伺候。

后来,刘秀亲自去看严光。严光听说刘秀来了,赶紧脸朝里躺在床上,装作不知道。刘秀走过去,摸摸他的肚子说:“子陵(严光的字),你怎么啦?不愿意帮帮我吗?”严光翻过身来,白了刘秀一眼说:“人各有志,你逼我干吗?”刘秀叹了一口气,说:“我真请不动你吗?”严光还是不予理睬。刘秀就请严光搬到自己的住处去住几天,并极为诚恳地说:“看在我们朋友一场的分上,你就给我个面子吧!”严光这才答应他去住几天。那天晚上,刘秀和他睡在一起。严光故意打呼噜,并把大腿压在刘秀的肚子上,刘秀就让他压着。第二天,刘秀问他:“我跟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严光回答说:“胖了那么一点点。”刘秀大笑起来,当时就要拜他为谏议大夫。但严光说什么也不干,说:“你让我走,咱们以后还是朋友;你若逼我,反倒伤了和气。”最后刘秀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让他走了。

严光虽然没有留下来,但刘秀爱才的名声却传开来,众人想刘秀能够如此低声下气地对待严光,必然也能够爱惜自己,所以都争着到刘秀身边来。

现代许多知名企业加也都是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人,他们对待人才的态度也多是从情出发,让人才充分感受到领导的真情。

在联想集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时,公司领导层柳传志等人决定在计算机西文汉化的方向上寻找突破,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同事,也是这个领域最有权威的专家倪光南。于是,便向倪光南发出了邀请。

最希望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倪光南,为了一心一意搞科研,提出他加入的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柳传志他们看中的就是倪光南的技术,对于倪光南的要求,他们当然无条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