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447500000034

第34章

赵匡胤也是一位开国之君,他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登上帝位,到最后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并且顺利转型,完成了创业到守成角色的转变,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赵匡胤注重领导者自身的表率作用,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以带动整个管理层的良好发展。

赵匡胤在人才管理方面也颇有一套策略,他无论是对待权臣还是降将都刚柔并济,怀柔安抚,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另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

成大事者,必练强韧“心力”

如果说有一种素质几乎为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所拥有的话,那就是坚韧顽强的“心力”。这种“心力”是一种下决心要取得结果的精神。在管理实践中,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若想使企业兴旺发达,个人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先磨练自己,具备坚韧顽强的“心力”。

公元927年3月21日,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赵匡胤的祖辈均做过官,其父亲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由于出身将门,赵匡胤自幼便学习骑射,表现出极强的恒心和毅力。他曾找了一匹没有驯服的烈马来练骑术。赵匡胤才坐上马,那马却不甘人骑,使起性子来,直朝城门狂奔。赵匡胤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城楼上摔了下来。在场的人大惊失色,都以为他必受重伤。哪知赵匡胤却猛地从地上跃起,迅速追上烈马,纵身跃上,将烈马驯服,自己却毫发无损,在场的人无不大赞赵匡胤勇敢有为。

十几年后,朝代两度更迭,其父赵弘殷也在朝上备受冷落,赵家逐渐衰落。及至赵匡胤21岁时,就连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赵匡胤眼见不能依靠父亲谋取前程,便毅然辞别家人,外出闯荡。

赵匡胤离家后,一路穷困潦倒,历尽艰辛。他曾投奔父亲昔日的同僚,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但该同僚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竟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赶走了。赵匡胤无奈中拿着这几贯钱去赌博,哪知手气竟是出奇的好,盘盘皆赢。但是,正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赌徒却欺负赵匡胤是外地人,将他暴打一顿,并抢了他的钱财。

长期的流浪生活颇为艰辛,却磨炼了赵匡胤的坚强意志,也开阔了他的眼界。后来,赵匡胤投奔了后汉枢密使郭威。乾祐三年,郭威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是为周太祖。赵匡胤因战功被升为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小头目。周太祖的养子、开封府尹柴荣时常出入皇宫,见赵匡胤颇有才能,便将他调到自己帐下,让他做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周太祖无子,柴荣是皇位继承人(即周世宗)。赵匡胤到了未来皇帝的门下,由此走上了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在跟随周世宗南征北讨中战功卓著,深得周世宗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高级将领之一。公元959年,周世宗北征燕云,势如破竹。正当这时,周世宗不幸染上重病,被迫退军后不久便去世了,由其幼子柴宗训继位。临死前,周世宗对最高军政人员进行了变更调动,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首领)。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军的归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终成一代乱世帝王。

【管理王道】

回首赵匡胤的称帝之路,可谓历尽艰辛。但正也是这一条艰辛之路,磨炼了赵匡胤坚韧顽强的“心力”。其实,现代管理者的创业之路与古代帝王称帝之路都同样难以避免一段艰辛之旅。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管理者具有坚韧顽强的“心力”。 “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身”,管理首先是管理者对自身的管理。一般来说,一个具有强韧“心力”的管理者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一要有高“志商”;二要有好眼光;三要有高胆商;四要有优秀的组织能力。管理者只有拥有顽强并勇于面对的“心力”,才能让自己的心灵不断超越,迎难而上,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学而后知不足,做一个学习型领导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竞争力始终是关系到个人事业成败、企业发展兴衰的核心问题,而若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注意与时俱进,随时向比自己高明的强者和企业学习,做一个走在流行路上的“学习型”管理者。

虽然赵匡胤是靠武力夺得江山的,但他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当年跟从周世宗平江淮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赵匡胤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是几千卷书籍。世宗把赵匡胤喊来,问道:“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长自己的知识。”

赵匡胤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还鼓励手下人多读书,并且对读书人格外尊重。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他再问其他读书人,学士陶毅、窦仪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赵匡胤感叹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总是要求他们多读些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什么样的上级,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宋朝治学之风,莫不起于第一任皇帝赵匡胤的身体力行。

封建王朝的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学而优则仕”。赵匡胤则反用其理,遵循孔子的另一番教诲——“仕而优则学”,由此也给我们后人带来很多启示。

古语说:“学而后知不足。”意思是说,原来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不少,足够自己应用,但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足,学习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愈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愈是学问很深、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反而愈是谦虚,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还需要学习。

个人的竞争力取决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更应该不断自问,探求改进自我的方法,使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也许有人认为,做个商人认识几个字能记账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许多巨商都是饱学之士。古代就有儒贾相通的观念,从明代至晚清的数百年中,多数晋商或徽商都是“以儒入商”。晋商很重视自身与子弟的读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商人子弟学校——运学,就是晋商在山西河东盐池附近创办的。晋商王瑶就是“经商而讲义,贩运而手不离书简”;晋商杨光溥“生而秀慧,有立志,幼治《周易》,日夜思考,用心甚苦,以家累未能卒业,然志在读书,虽挟资远游,不论到何地,必带书籍,遇到绝美词句与体会,必定记录,久而成书,题名为《日用录》”。儒贾相通,就是说,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努力学习,努力读书。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每两三年翻一番,无知者,如何能成就大事?

其实,在职场上真正经得起风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又能及时充电的人。有些人在某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就自认为是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没有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在他们眼里都是外行,别人讲的东西也都听不进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即使你原来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一样会被社会所淘汰。尤其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身居高位,带领着一批人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更应及时进行知识的补充,并带动企业员工进行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企业组织培养为“学习型组织”。

【管理王道】

知识是管理的源头活水。对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不断地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以发展和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万事万物瞬息万变,管理者只有在思想上不断接受新观念,不断寻找机会学习,才有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学习型管理者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学习可能是伴随企业管理者一生的,因为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的榜样力

正人必先正己,得人必先得心。而要正人,必先正己;而要得心,必须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因为,有的时候,行动比诺言更动听,身教比言教更有效。管理者只有先正己,用行动作出表率,才能凡事取得主动权,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顺利赢得人心。

如果说“正人”是管理者不可忽视的管理环节,那么“正己”就是一个前提,直接决定着一个管理者的威严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可。管理者若想真正得到下属的拥护和认可,赢得下属的心,就必须脚踏实地地身体力行。

历史上有许多出色的帝王将相也做到了这一点,赵匡胤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资治通鉴》上说:“人之慕名,好比水向下流,上面怎么做,下面就会怎么行。”行伍出身的赵匡胤,经历了诸方争伐的混乱动荡局面,深知“以身作则”的奥妙。所以这位欲有所建树的皇帝,把节俭定为治国方略,自己以身作则,事事为臣吏做表率。

一次,有人将蜀主孟昶用七彩宝石装饰的尿壶送给赵匡胤,赵匡胤很生气地将壶摔在地上说:“用七彩宝石镶成一个尿壶,那该用什么东西来盛食物?像孟昶这样奢侈腐化,怎么可能不亡国呢?”

赵匡胤十分注重国计民生,平日的开销降到最低,衣服经常是补后再穿,所用的乘舆都很简朴,寝宫中的帷帘都是只用青布包边,宫中帷幕也与普通百姓家的无两样。赵匡胤为了让从简之风日盛,还经常把布衣等物赐给左右近侍。

赵匡胤不仅以身作则,力行节俭,而且还严格要求家人不能贪求奢华。一次,赵匡胤的姐姐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翠鸟羽毛做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见皇帝,赵匡胤见到后,很不高兴。他对公主说:“回去后把它束之高阁,别再穿了,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做装饰了。”公主笑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一件衣服能用去几根翠鸟羽毛?”赵匡胤正色说道:“此言差矣,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妇人必定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百姓见有利可图,便会大肆捕杀,那要杀伤多少翠鸟呀。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还有一次,赵匡胤和宋皇后谈起节俭之道。赵匡胤说:“我大宋富有天下,即使宫殿全用金银来装饰,也不难办到,但既为人君,就要为天下百姓着想,国家的钱财怎可以乱用呢?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怎可以天下奉一人呢?如果全为自己考虑,奢侈无度,那么黎民又该怎么办呢?我还怎么去向他们传达命令,赢获天下民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