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447500000043

第43章

张居正,明朝著名文臣,万历年间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他在首辅之位上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挽朱家王朝于危澜,拯大明社稷于将倾,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他对于朱明王朝的作用,犹如郭士纳之于IBM,当今时代的那些试图通过改革重塑企业的企业家们不妨向这位我国古代最称职的革新型“CEO”取取经吧!

不改革,就灭亡

不改革,就灭亡。改革创新是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会被时代所淘汰。改革是一种生命状态,会给管理带来无穷的活力。改革的动力是来自对生命的延续和扩张的追求。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从秦汉延至明末,已经延续了1600多年。它本身不仅有创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在不断加强和削弱的反复震荡中发展。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一次又一次的江山易主,只不过是旧药换新瓶。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仍然贯穿于一个又一个朝代,愈到封建社会后期,愈益强化。到了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被皇帝收入囊中,因此,明朝皇帝成为权力的超级集中者。但事情并没有朝皇帝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明朝衰败的景象远远超过汉末、唐末和宋末,这样一种权力极度强化和国家极度弱化的势态,共生在同一王朝的始末,是历代王朝从未有的境遇。看来,体制本身已经疾患缠身,倘若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就会暴病而亡。

明王朝这艘大船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千疮百孔。紫禁城里每日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炼仙道,设坛修醮,不理朝政;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辞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像哑巴一样一言不发。当时不是没有开明人士嗅到危机的味道,重整朝纲,他们也去做了,但都难以奏效。嘉靖末年首辅徐阶下决心改变局面,把激励自己的口号贴在墙上,吃住不离内阁,通宵达旦地处理公务,裁减冗员,平反冤案,改善士兵生活,但对时局的败坏并无大益,他自己不久即在敌手的攻击中惊慌失措,被迫辞职。继任首辅高拱,早有雄心大志,想大干一场,他认为前任的措施不得要领,因此一反徐阶的作为,把平反的诸臣一概报罢,以“识人才”作为“兴治道”的根本方针,选用官吏不问出身、资历,大力提拔年轻官员,规定年满五十的只能授以杂官,不得为州县之长,奖励优秀,惩治贪官,务求恪尽职守。他所做的这些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他没能统观全局,驾驭左右,不久也被罢职。

徐阶和高拱所做的都只是在不改变整体情况下的小修小补。平心而论,他们都是十分能干的首辅,他们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付出了不少具体和局部的努力,然而终因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改革弊政的才干与气魄,到张居正继任首辅时,明王朝仍然是危机重重。国家弊病如此之多,就如一个没有一处完好的病人,打点滴,吃点小药,顶多缓解暂时的疼痛,没办法把他彻底治好。要想使国家来个彻底翻身,非大动“手术”不可,还要有缜密的计划。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他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使万历时期成为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张居正也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得到这么高的赞誉,这也是后人对张居正的极大肯定。

《明史》是这样评论张居正的:“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也就是说,张居正仪表堂堂,长须飘飘,敢作敢当,很有思想,城府极深,既帅气又有才华,使人可望而不可即。 后人对张居正的评价不一,有些争议,对他的性格、用人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批评,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间“海内肃清,荒外警服,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积炳然。”明朝给张居正最后的盖棺论定:“故辅局长,肩劳人猿,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享有“汽车大王”美誉的亨利·福特在福特汽车公司发展初期是一个具有强大创新力的企业,福特用他的不断创新将企业推向巅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老福特的创新渐渐教条化。

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入了大众化富裕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时的美国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他们更注重的是速度、造型、环保以及个性化,老福特却仍坚持低成本车的策略,他继续拼命生产颜色单调,而且耗油量大,排气量大,完全不符合日益紧张的石油供应市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保护状况的T型车。当小福特提出生产豪华型轿车的建议是,老福特不仅不予采纳,甚至用用斧子劈毁了新车型。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等其他几家公司则紧扣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生产节能低耗、小型轻便的多种类汽车。结果在19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中,通用汽车一跃而上,而福特汽车却到了破产的边缘。

老福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判断,转而根据小福特的意见推出豪华型轿车。但是先机已失,老福特感慨地总结说:“不创新,就灭亡。”

【管理王道】

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之际,不改革就无法存立于世。这个时候,上天慈悲为怀,给了“生命垂危”的大明朝张居正这么一个救世“菩萨”,从而使明王朝得以脱离亡国之险。由此联想到当今的企业,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话,同样无法存于世。正如亨利·福特曾说:“不创新,就灭亡。”在风云变化的今日商海中,企业一时的成功不能代表因此可以一劳永逸。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后,一些企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一些新的企业又出现了,这就是企业竞争中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企业要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寻得深度支持,准备赢得一切

在企业改革或创新的过程中,其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加以重视,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改革顺利进行的环节,为改革进行做好铺路设基工作,只有这样,改革之路才有可能一路顺畅,而不至于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得整个改革功亏一篑。

可以说,中央集权制正是在明朝才走向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高峰,在整个明朝史上具有莫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

由权力高度集中给皇亲国戚带来的更为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腐蚀了他们管理自己国家的起码能力,致使明朝中后期昏君迭出,皇帝不亲临朝政一度成为惯例,大臣则整日钩心斗角,但无论谁上台都没有改变日益窘迫的社会状况。在权力的保护下,贵族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状况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国穷财尽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再加上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农民暴乱接二连三地发生,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得以提到日程上来。 但是,面对如此混乱的国家局面,若顺利实施改革,又谈何容易!所以,对张居正来说,改革的首要一步就是为改革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打下根基。对此,他有如下三大举措可供后世改革者借鉴:

第一,争取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支持。历代改革经验证明,如果想要进行一次大的社会改革,如果不能取得统治集团的支持,无异于自寻死路。明朝中央集权制风行,皇帝无疑是最高的统治者,如果能够获得他的支持,那就等于为自己的改革之行求得了一个十分灵验的护身符。张居正的改革正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点。当时把持朝政的明神宗是张居正的学生,早在明神宗初继位时,张居正就充分利用自己作为皇帝老师的身份,向其灌输改革思想,使幼小的神宗对改革唯张居正是从。如此一来,张居正可以利用皇权这把上方宝剑来清除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封住守旧派的口,打出“恪守祖制”的旗号。对此,张居正说“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意思是说,实施改革首先应该顺应民心,要“法后王”。对于唐宗宋主而言,明太祖必是“法后王”,所谓“法后王”,即恢复明太祖所制定的政策,以此为根本,革除近日的弊端。对明朝人来讲,明太祖是不可动摇的根本,面对这样的改革,守旧派当然不敢说三道四。

第三,赢得同僚的支持。张居正深深明白,要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必须赢得官僚机构和各级官吏的支持。在这点上,张居正做得非常到位。一方面,他对那些企图破坏改革者予以清除,对持不同政见者,或把其辞退,或削其权力。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注意吸收改革良才,如此一来,获得了许多贤能之才的拥护。正是凭借着这一系列的举措,张居正很快为自己的改革之路清除了障碍,使改革得以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条鞭法,大大地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而更为重要的是财税征收更为顺利,国库开始殷实起来。

【管理王道】

无论是古之国家改革,还是今之企业创新,其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为了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行,改革者在一开始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正所谓有备无患。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取得了来自多方的支持,尤其是最终决策者的支持,才能够保证在改革的路上不走或者少走弯路,才不至于使改革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功亏一篑,这一点,现代企业改革者应该铭记。

量才适用:人才是革新的源头活水

改革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张居正力革前弊、辅政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平、公正地广纳和使用人才,使天下人才云集身旁,为己所用,从而使改革的效果更加突出。今天的企业改革同社会发展同步进行,这中间特别需要各类人才为其努力。尤其是面对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更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为改革服务,否则,改革将难以深入进行。

纵观张居正的整个改革历程,“人才”问题倾注了张居正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从人才的选拔、任用、考察,到赏罚,张居正都提出了一整套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为顺利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