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447500000006

第6章

到秦国后,吕不韦先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把珍奇宝物献给华阳夫人,然后借这个机会称赞子楚贤能,结交的宾客遍天下,经常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后非常高兴。吕不韦看到时机成熟,就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去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本来就是一块心病,现在有人主动送上门,很自然就答应了。于是找机会在太子夸赞子楚的贤能,并连哭带求地让太子立子楚为继承人。

吕不韦通过两次运作成功地将子楚送到了太子继承人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他对子楚和华阳夫人的需求的精确了解外,他的借势思维更是展露无疑。

首先,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毫无家庭背景的商人若想挤入官场,单凭自己结交,其影响力远远不够。此时,他发现了子楚,巧妙地运用子楚的家庭背景进行,通过他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成功。

其次,单凭子楚的影响力和能力还是远远不够,要做大买卖,就必须结交大客户,吕不韦决定借助华阳夫人的势力,而此时的华阳夫人正好面临隐患:没有子嗣。抓住了这一点,吕不韦的行动更有针对性。

最后,吕不韦在这次运作中,没有直接接近目标——华阳夫人,而是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姐姐。因为他清楚自己无名无势,华阳夫人不可能将他的的话放在心上,只有最亲近华阳夫人的人才有说服力。这是借助华阳夫人姐姐的影响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吕不韦这番运作的精髓就在于借助别人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现代企业运行中,资源、资金、市场影响力等难免面临窘境,此时,如果可以巧妙地借助其他企业或人的力量来推动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发展,不失为一种智慧。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就是这样一个智慧的人。

蒙牛集团创建初期,势单力薄,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牛根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广告,打一个既能引起轰动又能少花钱的广告。

这个难上加难的广告应该怎么做呢?更何况,有伊利这棵大树挡着,蒙牛这株小苗怎样才能迅速长高呢?

牛根生却想,伊利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蒙牛学习的榜样,我何不借伊利的大名气来宣传自己呢?于是,“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就在牛根生的脑海中诞生了。

大家都知道,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是伊利,可是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脑后。牛根生这光沾大了,这势也借巧了。

可是,创意出来了,怎样才能用最少的钱把影响力最大化地传播出去呢?牛根生又想到了“借势”这两个字。

当时的呼和浩特,路牌广告刚刚萌芽。经营路牌广告的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在繁华地段为自己立几个牌子。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宝贵的广告资源。牛根生对广告公司的负责人说:“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上广告,那样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地做上几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购引得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

结果,蒙牛只用成本价,就购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最妙的是,在广告内容发布上,竟写着如下内容:“欢迎您到内蒙来。内蒙拥有像伊利、蒙牛这样的一流奶业集团……”

这不是在为竞争对手做广告吗?许多人纷纷质疑。

其实,这恰恰是蒙牛在借伊利的“势”。当时,蒙牛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把自己和伊利拴一起,就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蒙牛。

果然,人们在看到伊利的同时也认识了蒙牛,借助伊利的名牌效应,蒙牛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经销商蜂拥而至,当年蒙牛牛奶和冰激凌的营业额高达3700万元。

无论是历史上的吕不韦,还是现代管理者牛根生,他们都是懂得借势的智者,在自己的时代里,通过借助别人的势力,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堪称两位管理家。

【管理王道】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天下最重要的“借”是什么?不是借钱,也不是借物,而是借势!古往今来,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生来就具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管理能力,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善于通过借势来壮大自己、成就自己。可以说,“借力而行”是管理者开创事业、成就大事的最高境界,也是他们完成自身伟大使命的最佳途径。

一字千金光环下的宣传造势

企业管理者若要达到他的目的,让自己的事业更大、更强,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管理成效,必须学会为自己“造势”,让自己的力量影响他人和环境,以从中获益。

聪明的管理者应该知道,“势”不能单单靠“借”,还要靠“造”。只有善于造势之人,才能赢得轰轰烈烈。

吕不韦做丞相后,权财集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因自己学识太浅,虽身为丞相,他仍然怕被后来人瞧不起,毁掉自己的一世英名。于是,他想到了著书立说。由于自己腹中墨水不多,想靠自己的力量著书立说绝非易事,但这难不倒一向精明的吕不韦。很快,他便想出了一个计策。他高薪召集了上千名满腹经纶的门客,让他们编著《吕氏春秋》,并署上自己的名字以流芳百世。

书稿完成后,吕不韦就把《吕氏春秋》的书稿挂在咸阳城的城门之上,并传下号令:“天下各方的人士,如果有谁能在这本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能得到赏金一千。”悬赏多日,没有一个人前来增删一个字。吕不韦千金悬赏改动《吕氏春秋》一字的举动,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以为他是为了表明此书的精湛,其实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并非书中不可改动一字,而是人们不敢改动,害怕招来杀身之祸,告示只不过是吕不韦宣传的一种手段罢了。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不但明白宣传的重要性,还深知炒作造势的巨大作用。且不说他如何包装子楚,使窝窝囊囊的子楚成为一国之王,只是他在《吕氏春秋》成书后的炒作宣传,就让后人钦佩。即便如今的广告大师,也一定会佩服吕不韦在广告业上的超前意识。吕不韦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世人宣告:“这本书就是我编出来的,我吕不韦也是一位文士,虽然出身商人家庭但也是一个真正的贵族。”所以,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吕不韦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吕氏春秋》这本书做的炒作宣传行为。几千年前的吕不韦就有如此超前的意识,被尊称为广告业的“鼻祖”也不为过。

就现代企业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造势来扩展自己的实力。例如,一个刚开张的新企业,一种刚上市的新产品,知名度低,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造势来提高知名度,为自己鸣锣开道;一个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一种名牌产品,虽然已有了一定影响力,仍可以通过继续造势,来巩固市场,提高形象。

中央电视台“标王”的竞争激烈程度一年胜似一年,其原因正在企业基于宣传造势的需要。当年坐落在山东临朐的秦池酒厂夺得“标王”后,就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迅速成为举国闻名的品牌,不仅身价倍增,业绩更是惊人: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巨额广告投入为秦池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对此,也许有人认为,实力本就是一股强势,再去造势无非是花拳绣腿,如果实力跟不上的话即使再造势也逃脱不了垮掉的下场,比如上面提到的秦池。秦池的倒闭有着诸多原因,后期盲目的巨额广告投入只是其一。但头一年的广告效益却是不可抹杀的。因此,有实力自然好,但是实力还应当被消费者认识到,才会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因此造势与不造势就大不一样,有如此捷径,企业经营者何乐而不用呢?

【管理王道】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商战中,只有占有优势,才可先声夺人,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无优势可靠时,则可以利用造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商战都离不开造势的妙用,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社会。现代经营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或品牌时,如果苦于没有社会热点或是新闻焦点可供扬名,何不采用制造热点的方式来给自己营造一个空前“盛世”呢?这样既吸引了顾客和潜在人群的高度关注,也可以在短时间获得理想的利润。

用“察贤”标准甄选人才

懂得贤才的重要性是任用人才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一个“察贤”的过程,即正确地识别人才,这是重视和任用人才的前提条件。对此,吕不韦借助《吕氏春秋》提出了“察贤”的三个标准。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吕不韦深谙“尚贤为政之本”的道理,作为一国之相,他深知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吕不韦所处的时代是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吕不韦以政治家的眼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得贤人与得天下直接联系起来,从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尚贤的重要性,他在《吕氏春秋》中写道:“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受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要求国家的统治者把尚贤作为基本国策。吕不韦的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显示了他对人才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