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智慧经典
448800000038

第38章 人生处世的智慧 (6)

交往中免不了会遇到这样的人物:他当面奉承你,转过身去却嗤之以鼻;他为了取得你的好感,事先就送上一两下掌声;为了取得你的“庇护”,他整天低声下气地围着你打转;他对你心怀不满,但当面总是笑脸,背后到处拨弄是非。这类人物,有着两张脸皮,有着双重人格,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必然会感到艰难。

在生活中确实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圆滑、世故,八面玲珑,喜爱耍弄手腕,甚至是吹牛拍马,两面三刀,有事没事就放两支冷箭。对此类行为若处理失当,很可能会使交往“触礁”。

其实,我们都会期待着比较纯洁的交往关系,而你一旦发现遇上了诸如圆滑、世故、两面三刀之类的“暗礁”,又怎么可能立即撕破脸皮,跟人断交呢?所以,仅仅对此类行为厌恶、回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类交往对象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

通常情况下,比较圆滑、世故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吹牛拍马、两面三刀的人,都是一些善于保护自己的人。他们对自己看得比别人要重得多,所以在交往过程中穿上了重重的铠甲。其实,善于保护自己并不是什么错,问题是把交往对象全都变成了防范对象、算计对象,所采用的保护手段又违背了真诚友善、坦诚相见的道德规范,就会使自我保护变成了损害正常交往关系的行为。

我们可以厌恶这种行为,但不必厌恶行为者本人。具体说来,我们在反对不正派行为的时候,不要去伤害人家的自尊心,不要损害他们如此费心地保护着的那个“自己”。比方说,他为了赢得廉价的喝彩声才对你奉上掌声时,你不妨先冷静下来,真诚地向他申明,在需要得到人家的支持这一点上,你们是一致的,但是,要想真正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赞美,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在他为寻求“庇护”才围着你打转时,你也不妨帮助他认清自己的力量,鼓励他培养独立的人格,走自己的路,切不可简单地拒绝所谓肉麻的奉承。简单拒绝只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加速你“触礁”的进程。鼓励他的自尊心,帮助他建立起独立的人格,帮助他完成真正自我保护,满足他的要求,你会得到他的真诚“掌声”。

也许,一个正直的人,面对这种现象,还会产生一种被利用感。这种感受的出现,主要是那些非常善于保护自己的人确实想利用交往关系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甚至可以说,有的人之所以选择你作为交往对象,就是因为你的某种优势符合他的某种需要。一旦发现自己处于被利用的地位,该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容忍只顾私利的行为,更不能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交往群体中个别成员的私欲。但是,平心而论,在相互关系中,都有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都有着各自向对方所抱有的希望和要求。剔除了那些非原则的、损害他人利益的成分,抹去了那些具有强烈私欲的色彩,交往当中总应当相互有所满足。这就需要谨慎地划出一条原则界限,帮助交往对象回到原则的范围之内来,并且尽可能地做出自己的奉献。比如,一个人想得到赞扬,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自尊心、荣誉感的表现。如果我们帮助他放弃通过私人关系的途径去获取的企图,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谋求,那就不能视为一桩坏事。相反,在他努力地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目标的时候,就应当提供足够的支持。一个人有物质上的需求,这本来也是正当的,如果我们帮助他摆脱借用他人权势的动机,并为他提出符合原则的实事求是的建议,那当然也是合情合理的。总之,划出一条原则界限,摆脱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使它们留在原则界限之外,你也就不会产生被利用的感觉了。简单地回绝,只会把关系搞得更加复杂化。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对不正派行为的厌恶感,是一种可贵的感情,需要小心地加以保护。如果没有这种情感,便可能在熟人面前,在朋友面前,在“关系户”面前,失去自己的原则立场和坚持操守的稳定感,而成为被利用的可悲角色。面对不正派行为,不觉得厌恶,久闻不知其臭,更有可能滑向甘之若饴的地步,几声奉承就感到飘飘然,无原则地为人办事,便会产生一种权势的自我满足,结果,还会从被利用的地位上慢慢滋生出利用别人的欲望,使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恶性发展为相互利用的关系。但也不可把这种情感简单化、绝对化,要把不正派的行为与行为的当事人区别开来,对事不对人。即对其行为要“厌”、要“恶”,但对其人要“尊”、要“爱”,这是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 善于利用语言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的语言能够与人类的语言相比。它能够用来表达快乐、幸福、愤怒、痛苦。它能够使两个亲如手足的朋友反目成仇,也能使两个想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和好。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际,需要沟通,需要理解。而这一切,如果离开了语言,就很难做到。因此,聪明的人善于利用语言。或者巧言善辩为自己开脱,或者察言观色,抓住说话人的思想性格,或者善听人言,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或者善于劝谏,制止别人的错误行为。因此,语言是交际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重视语言的作用。要做到说话要巧妙,听话要高明,这样,我们才能赢得胜利,获得别人的尊重。

消除恶感,请先说声“对不起”

“对不起”这三个字看来简单,可是它的效用,不是别的字所能比拟的。这三个字,能使顽固者点头,能使怒气消减。

你在汽车上误踩了别人的脚,你说声“对不起”,被踩的人自然不会计较什么了。人的心理原是这样,对于许多事情皆可原谅。若因为你的过失,使别人吃亏,而你还不承认自己的不是,好像别人吃亏是咎由自取似的,这就不能使别人原谅你了。

消除恶感,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最聪明的办法是:自己谦逊一点。自己有过失的时候立刻道歉,别人会给你同情。

反之,不承认过错,就难怪对方生气,君不见许多口角变成打架,或因一两句话而酿成命案的,皆由此而起吗?倘若我们大家都不忘记这三个字的巧妙,我们的生活将会减少很多不愉快。

“对不起,害你等了许多时候。”“对不起,你可以替我把茶水递过来吗?”在日常生活中,这三个字真是用途太多了。

“对不起”三个字,意思无非是让别人占上风,你既然让他占了上风了,他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息事宁人,莫善于此。要使家庭不失和,朋友不交恶,这三个字真是百效的灵药。

下次在电影院里要经过别人座位时,请先说声“对不起”,那么让路的人一定不会把眉头皱起;如果你接待你的顾客时多说两声“对不起”,那么,交易十之八九会成功的。

学会善意的撒谎

“学会善意地撒谎。”这是相当有分量的一句话,虽然你撒了谎,但是你的男朋友并不知道,他会为了这句话而加深对你的爱,因为这句话在无形中,表达了你对他的爱慕与信任。

卡耐基认为:撒谎之前,还必须要有露出破绽时的心理准备,一看情势不对,能马上很自然地说:“其实我是骗你的!”反正,撒谎时,应说得有趣而皆大欢喜。例如,和男朋友约会那天,刚好跟公司的同事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非常不好。不过,在见到朋友的时候,应该马上改变态度,含笑说:“我今天过得很愉快,你呢?”说也奇怪,当你这样讲了之后,原本非常懊恼、郁闷的心情,会立刻一扫而光。这种谎言,不但令对方快乐,同时也暗示自己追求快乐,何乐而不为?

另外,还有一种使人高兴的谎言,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应用到,那就是对知道的事装作不知道。

相反的,有些人为了争强好胜,对一些不懂的事,装作很内行的样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作法。尤其是公司的内幕,或是同事的闲话,还是少说为妙。时常批评别人,或是讲别人闲话的人,往往令人望而却步。

撒谎固然不好,但善意的谎言,则无可厚非。只要出于一片诚心,为对方着想,对方绝对不会怪你。因此,你必须要学习这种有效的撒谎方法,以便在会话中灵活运用,使你充满魅力。

原则上,撒谎应该站在关怀对方的立场,最起码,说出来的话,不可以伤害到对方。因此,如果说出来的谎言,连自己都没有办法接受,或者使对方产生厌恶感,那就失去撒谎的意义了。

“每次和你约会时,总是在衣柜中翻半天,老觉得每件衣服都不好看,真觉得自己有点发神经了……”这种谎言,是一种俏皮、可爱的谎言,更深远的意思,已经在无言中流露出来,对方必定会为你所动。

有的女性很会为男友着想,担心对方的经济能力不够,因此,在约会的时候就说: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对出租车有畏惧感。”或:“每次坐在高级餐厅或咖啡厅时,我总觉得浑身不自在,似乎那种地方太过于庄严,不适合我。说起来,我还是喜欢坐在阳台上欣赏夜色。吃自己煮的面,这样比较没有拘束感。”若对方真的没有很充裕的经济能力,听到这些话,一定会为女友的温存体贴而感动。

假如你和男朋友到餐厅去吃饭,喝了一杯酒后,你的脸就红起来了,这时,你对他说:

“知道吗?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喝酒……”

总之,撒谎要看情形,说话得体,会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幽默感的人。

口舌之能不可逞

卡耐基曾讲述过一段他的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某一天晚上,卡耐基在伦敦学到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时他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大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洲空军战斗飞行员,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后不久,他以30天之内飞行半个世界的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种功业,他造成很大的轰动。澳洲政府颁赠他五千美元,英皇授予爵位,有一阵子,他是联合王国最受注意的人。有一晚上,卡耐基参加一次为推崇他而举行的宴会。宴会中,坐在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谈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这肯定错了。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很讨嫌地纠正那位先生。”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位先生坐在右边,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在卡耐基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两人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我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颜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和他抬杠?”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能言善辩,但是,并不是话越多越好。卡耐基的这个故事说明,说话要讲究场合,不要逞一时口舌之能,这样除了引起冲突和争吵外,不会有其他的好处!

卡耐基认为:有时候,人们说“沉默是金”,这并不是说人应该闭口不言,而是说,不要妄言。因为“祸从口出”,言语不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中国有句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有时候确实不应该太张扬。这或许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但明哲保身并不是什么坏的处世哲学,至少它能够让我们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学会从安慰他人中获得安慰

在人生旅途中,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我们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

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亲朋好友遭受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交代,说明勿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

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不幸者,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劝慰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例,鼓励对方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

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等。

一个人遭到挫折时,十分需要人们的同情。要同情安慰,积极开导。

对于在生活中遭到不幸和挫折的人,不要责怪,更不要怜悯,“唉,你真倒霉!”“你的命真苦!”这类话,只能使听者更加心灰意冷,无法重新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