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智慧经典
448800000039

第39章 人生处世的智慧 (7)

对生老病死之类的突发事件,要注意及时安慰,事过境迁不仅失去意义,而且会使对方已经平复的心灵勾起伤心的回忆,这是很不妥的。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以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去安慰。一个人的情绪处于失控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安慰都难以入耳,只能火上加油。还是等他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也好。

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

对于身患病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仍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谎言,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人以后明白了真相,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感到温暖、宽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仍要真话相告,如不算坏话,也该算蠢话。

安慰他人,有时可交换立场,使自己成为被安慰者。

把握初会面时的话题

卡耐基说:当某人介绍你与某人认识时,或者你主动与初次谋面的人交谈时,必须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由于你们是初次会面,因而,不宜说得太过火,不要太过于干涉对方的事,说话必须给对方留点余地。

公司的一位老职员在迎接新职员的晚会上,问一位新职员:

“你毕业于哪一所学校?”

这个时候,新职员不得不说出:“我毕业于某某学院……”

这么一回答之后,如果是一所著名的学校的话,尚有话可以说,假如是不太有名气的学府的话,后果就堪忧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著名的学校,或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学府,毕业生总是喜欢自己的母校的,他们绝对不喜欢他人去藐视自己的学校。然而,听到了这句话之后的老职员偏偏不识趣,紧紧地追问着:“有这样的学府啊!它在哪儿啊?”

这么一说,很可能就会伤到对方的自尊心了。

那么,假如是著名的学校的话呢?又有怎样的情形呢?“啊,你真了不起,毕业于那一所学校!”

或许,他从心底如此地称赞你,然而,也不一定会如此地说。可能他会揶揄地一笑,然后说:“是吗?不过任何好的学校,学生都是好坏不一的……”

他仿佛在暗示着说,这名新职员就是“坏”学生。这么一来,更叫人伤心欲绝了。

原则上来说,对于初会面的人,还是不要问及他毕业的学校较好。

不管如何,初会面时的交谈,必须选择不会伤及对方自尊的话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表述清楚,用语简洁

说话表达中,只有讲话者对问题的概念明确,其思想才有被对方领会、接受的可能。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只有明确地而不含糊地把话说出来,才能准确地快捷地把信息输进对方的大脑里。

说话不同于写文章,文章写了之后,可以字斟句酌,可以删改。而说话要紧扣一个中心,才能有针对性。

同时,讲话要做到条理分明,先说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说话时,有些人层次不清,最突出的是犯两种毛病:

一是引用的对话太多。例如:你要向人陈述自己和朋友见面的经过,一会儿是“他说……”,一会儿又是“后来我又说……”,接下去又是“他又说……”,“那时我就说……”,“这时他又说……”。这样“说”来“说”去,把人都听糊涂了。

二是,在讲话中不要事无巨细,讲太多的细节。如这段话:“我到一家美容店去做面膜,在××路的转角,门牌是××号。××路正在修马路。我记得这家美容店是五年前开的……”讲了一大堆话,人家不知你想说什么。其实你不必说这么多,直截了当地说出你走进一家美容店,看到一个美容师是你中学的同学。她什么时候干起美容师的呢?这才是你的故事要点。

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番较长的讲话完了之后,为给人留下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就要加上明确的结语,以使人有一个完整的感觉。

特别是一些不断改变话题的谈话,层次不容易显露,中心也不突出,更应如此。所以,讲话结尾时简明扼要地把全部内容作一次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故意装糊涂

是指表面上糊涂,心里却明白,用糊涂的表面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麻痹对方,然后再反守为攻,克敌制胜。在论辩中,是指面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没能发现他的本意,故作曲解其意,讽言刺人,使其丢丑。

俄国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天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宴会。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小姐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你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后离开了她。那位高傲的小姐在众目瞪瞪之下无言以对,满脸绯红。

在这里,如果说这位小姐拒绝普希金的邀请是傲慢的话,那么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把一个年轻人称为“小孩子”,则实在是太无礼了。对此普希金“假痴不癫”,佯作不知道对方话中的“小孩子”是指自己,却故意把对方说的“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曲解为“不能和肚中的孩子一起跳舞”,既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又给对方以极大的讽刺和回击。

巧用幽默拒绝法

卡耐基认为:直接拒绝别人很容易伤害到对方的感情,甚至造成许多误解,引起纠纷,破坏了人际关系。但是,利用幽默,巧妙拒绝,却能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有位作家,拿着他的新作品去拜访丘吉尔,坚持请丘吉尔一定要阅读那作品。最后丘吉尔很严厉地拒绝说:“我只看有趣或有益的书呀!”

为了加薪的问题,员工代表使出了眼泪战术,向上司哀求说:“老板,请你一定要帮帮忙,现在这点薪水我实在无法和我太太继续在一起生活下去呀!”上司回答说:“好吧!那么我会出面来说服你太太不要跟你离婚的。”

在工作当中,如果不懂得拒绝的技巧,往往会吃亏上当的,因此,下面的例子,确实很有借鉴意义:

大个子吉姆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主任。有一天,某部门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吉姆,你看是不是要早日把你的职位让给年轻人!”

“好啊!就这么办!”

“咦!你愿意?”

“是啊!不过俗话说,‘鸟去不浊池’,所以我有一个请求,希望能让我把正在进行的工作彻底做好再走。”

“哦!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你那个工作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

“我想,大概还要十年吧!”

这回答乍一听,似乎是很大度的人,不计较个人利益,然后找了一个听来十分堂皇的借口“站好最后一班岗”,而部门经理不知道,这正是他回绝的理由,迂回中才表露出来。这位老主任的幽默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开玩笑的几个原则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1)要区别对象。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火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2)讲究内容的高雅。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3)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4)场合要分清。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人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借“口”赞美

卡耐基认为:真诚的赞美很容易打动对方的心,但是,有时候直接地赞美却有可能引起对方警觉,存有戒心,觉得你是因为有所企图才这样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所以,“借”他人之口进行赞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说:“别人都说你……,故我今天特来请教”,其效果就比自己说出来好得多。

而且,人们对背后的言语是敏感的,因为再自信的人也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都希望自身的价值能得到客观的认可,尤其是女性,背后的话,对她们的影响力更大。女人之所以如此,大概是想知道自己并不知道的自我的真实一面吧!周围的声音是最客观的了,所以,很容易让她们信以为真。

当你对她一味地强调“我认为,我认为”时,即使她真的美如天仙,你的赞美也很难使她得到满足,因为她会怀疑你是一种客套,仅仅是“甜言蜜语”而已。

如果你对一位初相识的小姐说恭维话,相信她是不会认为自己真有那么好。这个时候,你千万别太主观地对她说:“你真漂亮哟!”而应该说:“听我朋友说过你很美丽可爱,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或者:“早就听人说我们(或你们)单位今年招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小姐,原来就是你啊!而且比想象的美丽。”

你这样客观一点地对她说,她不仅容易接受,并且会因此对你的印象特别深刻。

如果你赞美的是位服务员,你不妨这样说:“听说这个店里有一位全街公认的最漂亮的女服务员……,我一见到你,心想,一定是你。”这样的措辞,显然相当客观,将公众的心声传给了她。她便会在心中想到:那些称赞的话是在说我吗?如果是说我的话,该有多好啊!她的那种兴奋与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的。过一会儿,你可以再添上一句:“真的是你,没错。”

她自己认同了,那种不安的心情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如果你仅仅是强调个人的看法,她是不会相信的。要使对方认为你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必须在客观之中包含着主观,如此,才不会被怀疑是否真诚。

女人,与其把你对她的赞美之词说上一百次,还不如加上一句“大家都这么说”更有用,因为她们天生就渴望被认同。

学会高明的插话

一个倾听能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一般来说,我们应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伺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图: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这样能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者的误区。你不应对他人的话做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你不应该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义: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