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热点面对面
456700000015

第15章 股市的“大震”的“地壳运动” (2)

大资本和境外资本的涌入,中国的股市开始热了。这时最后一股市场的力量被彻底撬动了。当老百姓看到了股市有了赚钱的效应,一夜之间,中国人深藏内心的致富梦想被股市拉了起来,“全民皆股”的场面很快形成。原来只有7000万人炒股,到了2007年底,在证券公司开户的就有1亿人。中国的牛市来了。上证指数一口气从1000点左右冲上了4000多点。只涨不跌。为了遏制投机泡沫,央行在2006年7月5日~2007年5月15日之间上调了7次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中最严厉的手段,上调一次都是非常严厉的检索行为,没上调一次就冻结市场供应资金大致1500亿~2000亿元的水平。但政府没有想到的是,没调一次股市就涨一次。

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以前的股市资金大多是违规动用银行资金,所以货币一紧缩,就要跌好久。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次的股市资金显然不在货币政策的掌握范围内。于是,政府只好动用财政政策,于2007年5月30日宣布提高印花税率(解释什么是印花税)300%。这招实在太狠,股市终于开始了一轮暴跌。但不久,股市又起来了,而且比原先更加疯狂!

股市被严打,第一拨感到危险撤退的资金开始转战楼市。既然人民币要升值,那么人民币资本更会升值,而且升的更快。在人民币资产中,没有比房产更具有投资价值的了。而资本进入楼市,让政府更加紧张。楼市关系民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资本大规模进入楼市。资本永远在逐利的,在楼市被堵住出口的资金又回到了股市。结果行情又起来了,而且更加疯狂,不少人认为从6000涨到一万点已经不是梦了,至少也要涨到8000点。

股市太疯了。证监会多次警告,没有用;央行紧缩货币,也没有用;政府提高印花税,也没有用。

于是,市场自己的力量发生作用了。随着泡沫的显现,大资本开始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退场。随着“大小非”解禁的时间表的推出,随着油价的上涨,从中石油上市以48元高开后一路走低,股市开始下跌了。

大资本退场,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小资本也开始果断的退场,当看到风险的人越多越多时,股价的暴跌开始了。市场暴跌,基金不得不抛掉持仓股票套现退钱给“基民”。有的资本是借钱炒股,有的是抵押股票借钱,再加上股票跌到临界点就会被强制平仓卖出,这些因素加剧了股价的暴跌。中国股市从6000点跌到5000点、4000点、3000点、2000点,一路狂泻,连个像样的反弹都没有遇到,就再次进入了低迷期。

【深度解析】股市大涨大落的原因 

股市大跌源于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

股市的暴涨暴跌不完全是市场参与者投机的结果。上半年,摩根土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下跌28%。该指数跟踪中国股票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公司构成与沪深300指数接近。在投资者以机构为主,投资行为相对理智的国际市场,中国概念股也遭到了严重抛售。这说明除了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大跌背后,经济和企业基本面发生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第一,国内通货膨胀严重。2008年1日以来,国内市场的通胀水平水涨船高,高企的通胀令市场产生强烈的加息预期。为扼制通货膨胀,中国的利率可以说只有上行的空间而没有下行的空间。

加息对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利率上涨增加上市公司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盈利构成压力,另一方面,加息意味着投资股票的资金成本增加。这两点原因造成股票价格下跌。

第二,经济不景气企业业绩变损。2007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波及国内企业。受到上游产品涨价、信贷紧缩和融资成本增加、行政性价格管制、出口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出现业绩下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前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246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5%,增幅比2007年回落40个百分点以上。而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增幅比2007上升了近50个百分点。其中,电力行业利润下降74。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盈利352亿元转为净亏损443亿元。上市企业的利润下降 ,也是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第三,货币政策不可预测性加剧市场悲观预期。在外部经济减缓和国内通货膨胀长期高企的双重压力下,货币政策在反通胀和保增长之间进退两难摇摆不安。

对未来政策风险的担忧加剧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此为经济基本面对股市造成的影响之一。

第四,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长期困扰中国股市。三年前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名义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实际上是通过为“大小非”的上市设置禁售期,在时间上预支了流通股东获得对价的利好,推迟了大量非流通股上市产生的冲击,并没有解决这一隐患。综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是股市大跌背后更为深层次,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制度性缺陷造成中国“病态”股市

整个上半年,中国股市下跌了50%,不啻于经济领域的八级地震。同深陷次贷危机、处在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超过10%的GDP增速,但为什么A股市场的表现却是全球最差的呢?

中国股市已经跌成“全球最差股市”了,却还在研究批准发行大盘新股,制造股市不利因素,还在发行高市盈率的股票,还在不断进行股市扩容。在这些随心所欲的拙劣“管理”动作下,中国股市不是“全球最差股市”,还能是谁呢?中国股市总是不能正确反映中国经济的现状,老是处在“病市”状态,难道不应该有人负责吗? 

回顾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发现,中国股市本质上是政策市,几乎每一波的涨和停都缘于政府出台的重大股市政策。

中国股市价格涨跌波动并不能简单地视为市场的选择,它实际上是新股发行额度制派生的结果。早期融资的额度管理形成了资本市场虚假的供求关系,造成投资者与融资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极不对称的关系,融资成本被严重扭曲,脱离真实市场价格。中国是资本稀缺国家,假设我们的实际融资成本高于成熟市场一倍,那么A股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市盈率=每股收市价格/上一年每股税后利润))则应该是成熟股市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一半。根据这样的理论,当前中国股票发行制度显然是不合理的。从成本角度说,越是急需资金的公司越是愿意提高融资成本(相应地股票发行市盈率越低),反过来,融资成本越低,一般来说,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越低。发行体制不改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寻租现象。

当下的过渡形态——核准制明显存在严重缺陷,既放松了总量控制,也没有建立融资竞争机制,加上打新无风险套利,这样的股市如何能不出现危机?投资者如何能幸免于难?

【专家评点】华生:政策市

——中国股市的制度“软肋”

中国长期来说是一个牛市,从1990年到现在股指涨了多少倍,长期牛市不等于短期或者作为一个投资者一定能够从中获益。08年的市场确实充满很多变数,但最后究竟怎么演变,关键在于政策。因为政工的股市从本质上来说是政策市。怎么利用泡沫也在于政策。

1997年7月,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博士打破股市沉寂,率先提出“股权分置”问题。华生在《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一文中指出,一级市场的畸形结构孕育着中国股市的真正危险。中国股市一级市场一个绝无仅有的现象就是同一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流通股中,又发展出A股、B股、H股等等,在非流通股中,又包含国有股和法人股。公司是在这些股份的产权关系非常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定义的情况下面向公众发行上市的,这就不能不形成中国股市的极大隐患和社会风险。因为对流通股、非流通股不同的产权界定对应着上市公司流通股不同的内在价值,从而有不同的市场价格。

本来股东的利益是平衡的,但由于制度的设计,两类股东利益上有很大差异,其中一类股东又控制了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就不可能很好地为全体股东利益服务,治理结构上天然存在缺陷,利益上的差异造成他们比较对立。

政府要扩大发展市场,但一发展又怕股价下跌,造成恐慌,这样,市场就成了高度政策市。政府要解决股市稳定发展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打破资本市场发展瓶颈,使两类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如此,证券市场才可以有一个大的发展平台。

如果非流通股可以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转换为流通股,就需要在上市之前明确地对转换的条件加以界定,明确流通权恢复的条件或“明确赎买回来的价格”。这就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股权分置、A股含权和对价问题。

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象血液循环系统。由于股市不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而银行是国家信用风险,股市风险则是由社会承担的。中国金融系统要安全,要股市和银行两条腿走路。但若股市融资额还不及银行贷款的一个零头,就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了。股改就是要打破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使国民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即金融系统从不平衡逐步走向平衡。股改中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大家还是意识到股改的积极作用及后面带来的意义。

非整体上市是当前最大漏洞

2008年5月,股改已经进行了三周年。股改完成后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还存在制度性缺陷和漏洞?

华生认为非整体上市仍是当前的最大漏洞。今年监管部门在股改之外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清欠,即清理上市公司大股东挪用和拖欠上市公司的资金。大股东为什么要拖欠上市公司的钱呢?中国企业后面总有个集团公司,如中石化后面有中石化集团,中石油后面有中石油集团等等,而且,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现象并不乏见,业务上有千丝万缕的更常见。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是整体上市,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差异大。国企上市,一般都分拆为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大股东面对自己百分之百拥有的集团公司或存续公司,与自己只占有百分之几十股份的上市公司,胳膊肘往哪儿拐显而易见。

而实现整体上市,不仅能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将大力推动国企改革。历史上分拆上市对国企到境外上市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改制不彻底的极大后遗症。境外市场作出妥协往往看中的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看中的是这些国企所享受的垄断权力和政府保护。即便如此,我们一些国企在境外非整体上市也不得不作出承诺,以后要对公司结构进行整合,以消除或减少关联交易。更透彻地说,尽管境外市场对中国企业上市产权结构不合理,治理不透明作了让步,但这些市场也因此对我们的企业的估值打了折扣,这是众多中国国企包括民企在境外市场市值长期被低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