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它是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概念而言的。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部分。人力资本投资与实物资本投资之间有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要计价折旧等。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特别是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担保品,因为它不能出售;且个人也不能像实物资本的所有者那样将其风险分散化或多样化。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这些投资主要包括,用于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教育和培训的支出;用于增加未来劳动力数量和提高现有劳动力身体素质的卫生保健费用的支出;用于调剂国内劳动力余缺和发挥劳动者专长的国内流动费用的支出;用于国际人力流动的移民入境费用的支出等。
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物质资本存量的多寡,而是这个国家所拥有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化人才的规模和水平。
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带来的收益,要远比对非人力资本投资更有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物质资本的匮乏,而在于人力资本的稀缺。
按照新的发展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而世界银行采用新的国民财富测量方法发现,人力资源占国民财富总量的比重最大,在40%~80%之间。其中,高收入或上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占优先位置,如北美地区为76%,西欧地区为74%,东亚地区为77%,即使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也是最大的,超过了生产性资产和自然资产的比重。尽管这一测量方法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它使人们重新认识国民财富的来源,即人力资源是最大的国民财富,而人力资源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被人为地忽略了。这一新的测量国民财富及构成的政策含义是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人们的发展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就等于大幅度增加国民财富。
邓小平时代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现在又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这都是认识到了人力资本重要性后推出的积极政策。
人性自利与政府介入
1. 人们不愿提供公共物品
当潜在的消费者面临为某种公共品供应出钱的问题时,个人都有不说出他真实付款意愿的动机,因为他同样可以取得供应给表示愿意付款人的公共物品。所以在公共品的提供量不能改变的场合,公共品就有可能被提供出来,而那些不真实说出他们优先选择的人,却从这种公共品的存在中得到好处;如果公共品的提供量可以改变(如可变的新鲜空气的量),那么若不如实说出优先选择,将使这种货物的供应比如实说出时少,但不如实说出优先选择的人仍将得到这种货物,并且仍然不付款,所以他们仍是得益者,因而称之为免费搭乘者。
我国文化传统之一就是人们喜欢在元宵节放烟花、看烟花。但是有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个村镇上,起初一两个人在放,他们很快没了积极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个人不愿意举办烟花表演呢?全镇500个居民中的每个人对观看烟火都给予了10元的估价。放烟火的成本为1000元。由于5000元的利益大于1000元的成本,小镇居民在元宵节看烟火是有效率的。
私人市场能提供有效率的结果吗?也许不能。设想这个小镇的企业家决定举行一场烟火表演。他肯定会在卖出这场晚会的门票时遇到麻烦,因为他的潜在顾客很快就会想到,他们即使不买票也能看烟火。这种物品没有排他性,因为要排除任何一个人看烟火是不可能的,而且,它也没有竞争性,因为一个人观看烟火,并没有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观看烟花。因此,人们有一种搭便车者的激励。搭便车者是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避开为此支付成本的人。
说明这种市场失灵的一种方法是,它的产生是由于外部性。如果企业家举行烟火表演,他就给那些不交钱看表演的人提供了一种外在收益。当他决定是否举行烟火表演时,没有考虑到这种外在收益。尽管从社会来看烟火表演是合意的,但从私人来看无利可图。结果,企业家作出不举行放烟火表演的决定。
尽管私人市场不能提供小镇居民需要的烟火表演。但解决小镇问题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当地政府可以赞助元宵节的庆祝活动。镇委员会可以向每个人增加2元的税收,并用这种收入雇佣张三提供烟火表演。小镇上每个人的福利都增加了8元,烟火的评价10元减去税收2元。
免费搭乘者的存在也是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公共产品有效生产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公共物品没有竞争,意味着把这种物品供给一个人,必然无法供应给别人。
2.人们争夺公共资源
在人类社会中历来存在着集体行动的悲剧。在集体和个人之间存在着一个冲突悖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当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原则来行动的时候,整个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无序的状态,无论你个人怎么努力,集体的无序状态也会破坏你的劳动成果,因为每个人的利益偏好是不一样的。如果存在群体行动的话,那么群体性行动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一定是一种悲剧。
群体悲剧是群体的灾难,这种灾难是不可抗争的,而且这种灾难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群体受一个无情规律支配所造成的。一定意义上,这种悲剧是社会的规律造成的——当然我们这里使用规律一词是比较危险的,因为规律意味着与人的自由相对抗,人绝对不可避免。
让我们看一下哈定悲剧,这是关于群体行动悲剧的一个著名的公共资源悲剧问题。该问题是经济学中的经典问题。
公共资源悲剧最初由哈定提出。
哈定举了这样一个具体事例:有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合算的,尽管因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如果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可能被过度放牧,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都饿死。这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
对公共资源的悲剧有许多解决办法,哈定说,我们可以将之卖掉,使之成为私有财产;可以作为公共财产保留,但准许进入,这种准许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进行。哈定说,这些意见均合理,也均有可反驳的地方,“但是我们必须选择,否则我们就等于认同了公共地的毁灭,我们只能在国家公园里回忆它们。”
哈定说,像公共草地、人口过度增长、武器竞赛这样的困境“没有技术解决途径”。所谓技术解决途径,是指“仅在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的变化,而很少要求或不要求人类价值或道德观念的转变”。
我们可能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事情,比如,中国周边沿海、江河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了。我们小时候可以很容易看见的大黄鱼,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市面上只能看到些小黄鱼,类似的素有“长江三鱼”之称的刀鱼、回鱼、鲥鱼,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从而我国不得不发布法定休渔期,在一年中主要水域都有1到2个季度实行伏季休渔,即在该区域内不得捕鱼,同时通过人工繁殖种群幼苗大量投放各海域,使各水域渔业资源不致枯竭;还有我国北方草原由于过度放牧而导致的日趋严重的沙漠化,使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各地频受沙尘暴的侵袭;还有我国很多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群众偷偷开挖的小煤窑此起彼伏,屡禁不止,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类似许多范围内的公共资源总是受到过度使用的情况,人们总是不怎么爱惜公共设施、公共资源,很多平时对待自己私人物品的那种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使用公共资源时却荡然无存,正所谓“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难道真的仅仅是我们的道德素养的问题吗?
其实并不然,我们知道正所谓公共地带,就是每个人都有进入和使用的权利,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 “我不用,别人也会用;我不拿,别人也会拿”,于是乎,就成了“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了。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逻辑,因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资源总量总是有限的,而人们的本性则是“自私”的,所以,个人如果可以从公共资源里多获得一点好处,那么别人就会少获得一点好处,而且因为具有别人没有权利来阻止个人使用公共资源的这种“非排他性”,所以,个人会尽可能多地去使用公共资源。
对公共资源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在实际中也是可以避免这种悲剧的。当悲剧未发生时,如果建立起来一套价值观或者一个中心化的权力机构,这种权力机构就可以控制悲剧的发生,所以社群出现的地方,一般而言,我们都有一个管理中心,用于协调、管理群体以防止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