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458600000006

第6章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2)

一段分手的爱情或一个糟糕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是失败的,是浪费的,是付出多者的青春损失,因而,是绝对不经济的。其实,无论多长时间的爱情或婚姻,对智者,都是一所学校,是一个人生得以升华的机会。就像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再到研究生,都是人生必要的历练阶段。人们从中不仅认识、判断、总结了沟通艺术,提高了自身EQ的指数,而且,透过合作、利益共享与利益冲突分割,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团队所应有的核心竞争力及不团结带来的缺憾和损失,因而,可以成为IQ指数高的智者。这种历练的价值更在于,它使人从爱自己的人身上看清了自己。正所谓“好友如镜”,无论是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对方给予了评价、褒贬甚至决裂之后,任何人都会去反思自己,因而,全面彻底地认识了自己,使自己成熟,为以后的正确判断和抉择奠定了基础。正所谓付出了学费,学会了东西,因而,这种所谓的“浪费”是具有经济价值的。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确是一门理性的学问,它触及到人自身最根本的利益,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性且有益的帮助,给我们警示,让我们清醒。

经济学是门平民学问

现在我们要接触对生活经济学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概念:

首先,是“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对我们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住好房,开好车,周游世界需要很多钱,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拥有的金钱是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其次,是要牢记“机会成本”概念,即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通俗地说,就是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了读大学就意味着要放弃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全职工作的机会,有人会因为觉得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而放弃。

由以上生活经济学的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其实经济学并非那些高居庙堂的经济学家们才玩的游戏,它其实发生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企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有人将经济学戏称为平民的学问。

从你早上起来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门开始,你在选择;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你又在选择;女孩子有众多的追求者,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到底哪一位男士比较适合自己,要选择;男生找工作时要从多家大企业中选择。以上的选择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选择累积起来,影响了你人生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都是个小世界,在我们生活的小圈子里,你总会发现,有些人不管大事小事,总是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他们挣更多的钱,过高品质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更多的人忙忙碌碌,却只能维持生计。是否善于选择是导致差别的主要原因。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作出错误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减少错误选择的几率,降低做错误选择的风险。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人生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而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但在做选择时,务必请记住:一定要仔细权衡一下你的机会成本,这是提高选择能力需要培养的基本习惯之一。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想要对整个经济学有所了解,首先应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得到一种东西要付出机会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例如考研在经济方面有机会成本:考研费用要花数千元,辞职考研期间将损失工资,如果考上了将损失读研那两三年的工资收入,而且还要付出几万元的学费。

原理二: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决定人们的行为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改变量。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元买一张票(原价800元),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只要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就应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三: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而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有所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就决定少吃肉类多吃蔬菜,因为吃猪肉的成本高了。同时,养猪场决定投入更多资金养更多的猪,因为养猪的收益高了。再者,2007年,中央银行决定加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利率的提高也吸引了国外资金进入中国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市场上的货币更多,最终没有降低通货膨胀率,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所以,在分析任何一种决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较合理的决策来。

原理四: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国内贸易:在市场经济中,虽然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竞争,但是,若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未必你会过得更好。因为,如果隔绝开来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这是低效率的做法。

国家贸易:国家与国家之间,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例如,美国从中国获得了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中国从美国获得了高技术含量的医疗与生产设备。

原理五: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的差别。生产率与机器设备和工人素质密切相关,美国工业在这两方面都优于中国,因此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中国工人,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也高于中国工人。

原理六: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因此同样的东西要用更多的钱才能买到。

通货膨胀还有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对一种商品的需求远远大过了供给,例如当中国人口比20世纪90年代多了一亿多时,粮食产量却没有上升,粮价上涨就是必然的。

原理七: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当政府因为通货膨胀而减少货币量时(如加息政策可吸引人们把钱存入银行,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货币量。较低的支出与暂时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率。一方面货币量减少,一方面失业者又减少了商品的购买量,对商品需求的降低会拉低商品价格(即降低了通货膨胀)。

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想要对整个经济学有所了解,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关键词1:经济人

“经济人”是微观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假设条件之一,是对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化,其本性是自利的,其行为合乎“理性”,即总是在一定约束(如收入)下寻求讨价还价,以追求效用最大化方式行事,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

自“经济人”的概念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论争。一些批评者认为,经济人假定是一种没有得到实证的虚构,并提出用“社会人”、“成就人”或“复杂人”的概念来取代“经济人”,修正其单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的理论局限。

近20年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经济人”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效用,也包括心理上的效用。这种效用不仅仅局限于利润、财富,还包含了道德、正义等以前被人们视为伦理学范畴的“非理性”行为内容。

关键词2:需求、需求曲线

需求是指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与需求成反比。(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与需求成正比。(3)相关商品的价格。例如,当馒头的价格不变而米饭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增加对馒头的购买量,使其需求量上升。(4)消费者的偏好,一般与需求成正比。(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反之,则减少对它的购买。

需求曲线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者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所谓“其他情况不变”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变;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偏好不变;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不变等。这里的“不变”指在需求曲线的所有各点上这些条件都一样。需求曲线一般以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