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459900000012

第12章 先进集体及个人的典型事例(2)

时间就是生命,大家沉着冷静,密切协调,熟练操作。仅仅用了40分钟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比平时演练足足缩短了一个多小时!在万分危急的时刻,107队107人用钢铁之躯铸就了油田又一道安全屏障,在油田作业施工史上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油田公司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们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铁军!”

为提高全员技术素质,107队确定了“做知识型修井人,创学习型修井队”的学习理念,月月搞培训、时时搞练兵、全员搞攻关。

优势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队伍攻克疑难井的能力。通过科学组织,精心施工,107队出色完成了芳深801、徐深1、芳深7等高难气井大修作业施工任务。

目前,107队不仅能处理一般的大修井,而且对多变点、无通道、大段变形弯曲等高疑难井都具备了修复能力,尤其是气井大修更是处于领先水平。107队已成为集普修、侧斜、电泵电缆、深取浅取及气井大修等技术为一身、综合技术实力一流的作业铁军。

作为油田改造挖潜的“主治医”,107队牢固树立“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施工服务理念,坚持做到“施工技术零缺陷、施工环节零缺陷、施工服务零缺陷”。施工中,107队不单纯追求施工的进度,而是把交出每一口优质井,为甲方提供优质服务,为油田负责到底作为107队追求的目标。

以“拼搏进取、求实创新、敬业奉献、团结向上”为核心的“107队精神”成为107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鼓舞着107队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冲击,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2287地震队

在大庆物探人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叫响了油田内外,被誉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他们曾经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被誉为“找油找气的尖兵”;自1978年建队以来,他们转战二连浩特、海拉尔、松辽等10多个探区,完成三维2400平方千米、二维12000千米共38万炮的地震资料采集工作量;他们先后荣获“全国杰出青年文明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百面红旗”、管理局“基层建设样板单位”等78项荣誉。这支承载无数荣誉,为油田勘探开发立下赫赫战功的队伍,就是大庆油田钻探集团物探公司2287地震队。

1978年6月,为了再找一个新大庆,2287地震队应运而生。

作为勘探开发的开路先锋,注定要与艰苦的环境为伍,与孤独寂寞相伴。但是他们却不以为苦,依旧是那样豁达、豪迈。

2001年11月,甲方把1亿元的杏树岗三维地震采集项目派标给2287地震队,这是大庆乃至全国勘探史上首次在主要油区实行1920道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也是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创性工程、“世纪工程”。2287人深知,干好这项工程意义重大。刚接到任务时,2287人既兴奋又紧张。杏树岗工区的地理位置十分复杂,地下布满了各种电线、电话线、油气管线,施工难度非常大。稍有疏忽,碰断哪根管线都会酿成巨大的损失,这是2287地震队从来没有遇到的难题。他们特地从北京请来专家,对该工区油田建设40年来地下铺设的各种管线进行重新测绘,确保了施工中没有一处打漏管线的事情发生,历时83天,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2001年以来,在面临油田外部物探队伍竞争等诸多不利条件下,2287地震队连续5年夺得了油田勘探工作量最大的地震采集工程,完成产值5亿多元。

2002年3月8日,工程施工测线要求穿越面积十几平方公里的八百垧鱼池。由于是冬末初春时节,看着眼前已开始融化的冰面,职工都担心地问:“这能下去吗?”“会不会掉进去?”尽管HSE小组已经确定没有危险,但是,几十名放线工人还是站在岸边观望,没人敢踏上冰面作业。听到指挥电台里焦急的喊声,队长李清马上赶到现场,背起几十斤重的大线,踏上冰面,头也不回地就向前走去。

干部的表率就是无声的命令。在李清的带动下,职工们也背起大线,纷纷行动起来。经过几天的奋战,他们终于在鱼池完全开化前抢出了冰面上的施工任务。

施工结束后,甲方评价说,87队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生产任务,达到了国内物探作业的一流水平。

有了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87人的奉献意识也在增强。钻井队队长肖伟,为了保证打井的数量和质量,每天第一个出工,在人员不足时,主动顶司钻打井。

87人讲奉献,顾全大局。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群干部职工,才成就了87队的坚强脊梁。

随着油田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地震生产施工的深入开展,87人的目光也越来越超前,越来越长远。2004年春,在海拉尔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工程中,87队提出了“创精品工程,绿色勘探”的工作理念,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在保护草原方面,87队将部分钻机和水罐改造成两用的简易消防车,经试验射程可达50米,既节约了成本,又解决了草原防火问题;他们还专门成立哑炮、测线清理小组,恢复草原原貌。在保护土壤方面,测线清理小组提出“先除垃圾后填土,先填生土后填熟土”的回填井口原则;爆炸组还自制了防浮塞,消除了对地表土壤造成的破坏,保护了自然环境。2004年,87队荣获了管理局“绿色地震队”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2287地震队引入精细管理法,根据地震生产流水作业的特点,采取“队班组岗”四级管理,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竞争之势。创造了“干好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的“三工序作业法”,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如今,2287地震队完成的“采集站查找系统”、“勾股测量法”、“炮点引路星”等19项新技术、新方法,其中有6种独创方法已在全公司进行推广。

采油一厂中一队

“攻坚啃硬、稳产高产的采油队”,1960年3月组建,管理油水井93121、转油站1座。该队所管的是油田最早开发的区块之一。20世纪60年代,该队为甩掉石油工业落后帽子,精心管井,高产稳产,为石油工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70年代,特别是1996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为继续实现高产稳产,群策群力,克服地下压力低、油井老化,管线腐蚀严重等困难,大搞地下分析,采取油水井酸化、压裂、层内细分,化学堵水、配产等综合性调整挖潜措施,进行大规模的地面技术改造。先后更换水套炉盘管51口井,更换地面流程93121井,更换各种臂线9300多米,调整了注水量,攻克了老井降产难题,使老井增油显著。1983年比1982年平均每天增产原油58吨。

进入80年代后期,该队进一步深化改革,对全队93口油水井进行跟班写实和测算,全面实行了“奖金单井计价,岗位风险工资”的承包办法,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施工井次多达50井,工作量增加15倍的情况下,各项生产管理指标都达到了一级队标准,其中有6项指标达到了100%,全队劳动生产率由1985年的55万元提高到1989年的124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30年来,该队共生产原油648万多吨,获锦旗57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采油工人,先后输送出164名管理干部和290多名岗位技术工人。连续12年被评为市、局先进单位,1978、1979、1980年分别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高产稳产模范采油队”、“攻坚啃硬、稳产高产的采油队”和“石油战线先进集体”。

西水源

西水源是油田第一座水源,大庆会战时期百面红旗单位之一。于1960年4月26日投产,主要担负让胡路、萨尔图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供给任务,日供水能力6万立方米。

西水源是油田供水系统最早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单位。40多年来,西水源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并做到“三个不忘”,即工作环境改善了,不忘会战传统;供水事业发展了,不忘艰苦创业历程;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忘干打垒精神。提出了“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养成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见排头就站”的进取意识和顽强作风,并形成了“前进不停步,永远争一流”的西水精神。截止到目前,已实现安全生产17000多天,累计供水104亿多立方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输送干部和技术骨干60多人;先后获得各项荣誉300多项。2003年、2004年相继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命名为基层建设“百面红旗单位”和“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西水源共有16个工种、34个岗位。为了保证全员岗位责任制落实不走样,西水源对这些工种和岗位的操作标准、岗位规范进行细化,共制定各种技术标准34本392项、岗位规程5项36条,做到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如设备保养要做到一个保养环节不落、一个修保时限不差、一滴油污没有、一处渗漏不见,随时都能高效运转。泵体加盘根要达到每分钟不多于30滴,就连检查电机都要做到用白手套擦拭无污渍的标准。

同时,西水源继承会战时期“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坚持做到黑天巡回检查更仔细,坏天气检查设备更频繁,领导不在场履行职责更严格,没有人检查执行标准更到位。坚持勤检查,严考核,发现执行岗位责任制不到位等问题就一抓到底,绝不放过。全员责任心“细如丝”的作风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保证了职工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水源123台设备台台性能完好,1164个阀门不渗不漏、光洁如新,31口深井口口井场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基本功训练是西水源一直坚持的传统。近几年,西水源又向职工提出岗位责任一口清、技能操作出手精的要求。岗位责任一口清,就是要求职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管理指标做到清清楚楚、倒背如流。技能操作出手精,就是要求职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做到出手不能有差错。

在此基础上,西水源还结合实际制定“四清、三懂、六精做”岗位技能操作标准,并采取师徒结对和每日一题、每周一培训、每月一考试、每季一评比、每年一竞赛“五个一”练兵措施,使职工做到岗位责任一口清、技能操作出手精。查井工一听深井水泵运行声音,就能判断出地下管线是否穿孔。地质工一看深井外排流量,就能判断出深井是否高效运行。

西水源管理35KV变电所、外输加压泵房各一座,深井31口,除铁罐24座。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供水质量。

西水源将减少运行管理上的疏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要求职工岗位责任一口清、技能操作出手精的基础上,把水源运行管理工作细分为48项、268个点,每项、每点逐一规范流程,量化标准,总结出水源管理工作流程法、班组管理点项法等。变电工要按标准做到记录准确、汇报及时、模拟规范、操作严格的“四要”,变电倒闸操作票填写做到不差一句术语、不错一个字、不漏一点、不落一项的“四个一”,使水源管理由抓“面”落到抓“点”上,运行管理处处有章可循。

油建十一中队

“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施工队”。1954年组建于甘肃玉门油矿,是一支主要从事油田产能化工建设的施工队。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在艰苦会战的年代,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精诚团结,奋发大干,施工中高标准、高质量、严细认真。1965年5月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施工队”。同年大庆会战工委发出了“向十一中队学习”的号召。该队先后涌现出“最讲认真的人”周占鳌,“自觉从严的好干部”涂文如等一批先进典型。

50多年来,该队始终继承和发扬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光荣传统,环境和队伍构成变了,但“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仍是该队的座右铭。建队以来,共建设各种泵站236座,敷设各种管线16400多公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石油工业部“五好标杆队”、“五好红旗单位标兵”、金、银、铜牌施工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能源部“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委“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命名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油建十一中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承会战优良传统,坚持做到“三在前”,为十一中队这面“红旗”增色。

第一是“挂牌”,激励党员急难险时冲在前。在油建十一中队承担的果午泡截流工程中,党员王金利等组成了“尖刀班”,挂上“党员工程”的标志牌进行会战。经过顽强拼搏,63公里的管线施工比计划工期提前11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