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460600000002

第2章 企业需要优秀的执行者(1)

优秀的战略还需优秀的执行

执行力到底有多重要?我们看到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在全球市场上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大致相同,但绩效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关键在于执行力!思科公司,在网络设备方面拥有垄断技术,但公司的总裁却认为公司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执行力。

执行力对于个人,对于企业,对任何一个组织乃至对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种竞争力。没有执行力,任何伟大的战略,任何远大的规划都是一纸空文。20年前,中国的市场刚刚苏醒,一个又一个企业随之萌生,但是很多企业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只留下了瞬间的光彩,之后便归于沉寂。有多少家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留给了中国企业界恒久的痛,它们的失利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就像吴晓波先生在《大败局》中探讨的,有着共同的“失败基因”。

那么,这种失败基因究竟是什么呢?

那就是——执行不力!

很多人常常把企业的失败归结于战略的问题,从表象上看来确实如此,那是因为很多优秀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战略却因为失败的执行力而使公司遭受惨败,归根到底其实是执行力的问题。施乐公司就曾经有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

1997年,施乐公司陷入战略发展的困境。当时IBM总裁郭士纳麾下的重要人物理查德·托曼被邀请担任施乐公司 CFO,托曼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在美国被认为是一位颇受尊重的战略家。施乐公司聘请托曼是希望他能够为公司带来变革,帮助施乐走出困境。托曼没有让人失望,在担任CFO期间,他发起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本削减计划,其中包括解聘一批员工,减少红利支出和商务旅行的费用等。为公司实施新的战略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两年后,托曼被提拔为施乐的CEO,他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将软件、硬件和服务结合起来,帮助客户整合纸面文件和电子信息流。

对于当时内部机制尾大不掉的施乐公司来说,托曼的整合资源的举措无疑是非常明智的。媒体预测,施乐公司未来一年的收益将达到5~10个百分点。施乐的股价因此一路上升。在1999年的年度会议上,托曼也亲口告诉股东们:“公司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新的成功时代就要来临。”

在具体的转型战略中,托曼提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方案,一个是将公司的 90多家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是账目处理和客户服务——合并为4家。这将大大精简流程,削减运作成本,并提高效率。另一个就是要组建一支3万人的销售大军,由原来的以地区为单位转变为以行业为单位进行销售。这将为施乐公司转向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铺平道路。两个提议都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但托曼制定的完美战略在具体的执行中遭遇惨败。

在实施合并方案的过程中,人员调动较大,执行出现空缺,许多订单遗失,甚至服务电话也无人应答。而销售方案中销售代表们也被迫花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工作方式,由于客户对象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得不建立一套新的客户关系,不可避免地疏远了以前的许多忠诚客户。

托曼的计划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反而打破了公司原先的局面,整个公司的士气开始下落,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开始变为负值。公司的股票价格由64美元跌落到7美元,公司被迫出售了一些子公司。2000年5月的时候,托曼被迫辞职。

表面上看,施乐公司是因为实施托曼提出的一系列举措而遭遇惨败,而事实上,托曼的战略是被媒体以及业内人士都十分看好的。施乐公司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俱乐部文化引发的执行力缺失才是导致公司转型失败的关键原因。正如托曼指出的那样,他没有权力指挥公司的队伍。试问一个懒散懈怠的组织如何能完成如此重大的企业变革?托曼的失误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在于没有把公司的执行力上升到战略高度,为此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执行力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企业生存态度。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要想在竞争中占有自己的领地,最重要的不是有多么远大的目标,而是向着企业的目标立即行动起来。这种“行动起来”就是执行的能力。只有具备执行力,才能把优秀的战略变为现实。

IBM在发展的进程中也曾经陷入困境,后来通过提高执行力而东山再起,重新占据市场的领头羊地位。

1993年郭士纳入主IBM的时候,公司已是四面楚歌,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1994年底,郭士纳任CEO满一年时,公司累计亏损额达150亿美元,超过前三年亏损总和,IBM市值也从1050亿美元暴跌至320亿美元。

那么,郭士纳后来是如何力挽狂澜,使IBM东山再起的呢?

1993年到任之初,他就向公司阐明了自己的管理哲学:按原则而不是按程序实施管理,以市场为导向,迅速行动;注重解决问题;清除政客式人物;坚信质量、竞争战略、团队合作、绩效工资和商业道德的价值。他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都要具备三个特征:明确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和优秀的领导艺术。

具体来讲,他做了四件事情:一是重组公司结构;二是重塑品牌形象;三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四是向服务转型。

郭士纳的变革主张统统指向一个方向——执行力!郭士纳不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且亲自参与其中,率先表现出了领导人身上非凡的执行力。在他的带领下,IBM东山再起,成为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全球知名大公司,到 1998年底,IBM已经完成了18000项电子商务业务,从中获得了820亿美元的收入。

同样优秀的战略,只有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企业才可以取胜。执行力对于战略的实现,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程度已不言而喻。

执行力是当前每个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再好的战略离不开优秀的执行力,再顶尖的企业也要保持强大的执行力,否则将在市场的竞争中走向衰落。在当今时代,企业的生命在于效率,而效率的产生在于执行。执行力已成为当今企业效率之源、成功之本。

功利时代的企业执行之痛

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和商业社会的不断进步,功利主义得到了复苏和崇拜。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人们对于价值的判断标准变为:一种行为如果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就是正确的,就是值得去做的;如果一件事情将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那是万万不可去做的。当然,这样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名气、金钱,虚荣心、物质,当这些杂七杂八的“功利”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再去坚持这样一个判断事物的标准将会导致集体利益的丧失。

商业社会是理性和投机并存的世界。中国社会的转型让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机会飞了出来,人们的心态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深深地影响了企业的执行力。一夜暴富的神话就在身边,很多人都期盼着明天它就降临到自己头上。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在这种心态下作出的决策也十分毛躁,任何决策都希望立马见效,恨不能下一秒就能带来利润。

领导者如此浮躁,基层员工也难耐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侵袭。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一路走来总是不断在释放机会,不断点燃着人们的欲望。企业家整天想暴富,员工一心想速成。在财富和机会仿佛唾手可得的时候,很少有人去考虑怎样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看上去很平常却很有效的事情。所有人都无心、无意关注真正的落实。领导者的好大喜功,员工的好高骛远,导致了落实不力。领导者在决策上的盲目扩张,员工在落实上的眼高手低,极大地影响了组织共同利益的追求!试想,这样的组织怎会成功,这样的结果只会使组织离真正的“功”和“利”越来越远!

很多企业正在遭受着这样的执行之痛。功利主义的盛行在相当程度上 “窒息”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浮躁、平庸、沉重的环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丧失,社会、组织的共同利益越来越被忽视,组织的共同责任无人承担。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没有责任感就没有执行力,没有责任感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中国的企业欲做大做强,要在执行力上下工夫;欲打造强大有效的执行力,就必须端正心态,摒弃浮躁,以组织利益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这样才能激发组织的动力,拉动企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