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是镜子,可透视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有“望面色,审苗窍”的说法,即从脸色可辨疾病。在人体当中,脸色好比一面镜子,随时都可反映人体是否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自己的脸色辨别自己健康与否呢?
一般而言,中国正常人的脸色应是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医学称之为“常色”。而身体存在某种问题的时候,脸色就不是这个颜色了。
1.脸色发青
肝在五行当中属木,为青色。面色发青的人,多见于肝胆及经络病症,多是阴寒内盛或是血行不畅。天气寒冷的时候,人的脸色会发青,这是生理反应,只要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如果不是处在寒冷的环境中,脸色还发青,就是肝肾的病了。另外,经常喝酒的人也常会脸色发青。
2.脸色土黄
脸色土黄的人一般有懒动、偏食、大便不调等症状,这时应注意健益脾胃,而捏脊可以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对于改善脾胃有很好的效果。
3.脸色苍白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脸色苍白是血气不足的表现。一般情况下,脸色淡白多是气虚的表现,如果淡白的脸上缺乏光泽,或者是黄白如鸡皮一样,则是血虚的症状。另外,体内有寒、手脚冰凉的人也会脸色苍白,这是阳虚在作怪,这样的人需要多运动,因为运动生阳,对改善阳虚很有效果。热水泡脚和按摩脚底的涌泉穴的效果也不错,饮食上可多食用红枣、红糖等补血类食物。
从脸色可以看出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关注自己的健康。
胸闷!是哪里出了问题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常见的胸闷有功能性胸闷和病理性胸闷两种。
功能性胸闷是指无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胸闷,常见的原因有:
1.环境因素:例如,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会产生胸闷的感觉;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也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
2.精神因素:如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等心情烦闷时就会产生胸闷。
功能性胸闷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1.呼吸道受阻:如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如临近器官的肿瘤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等压迫所致。
2.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等疾病均可出现胸闷症状。
3.心脏疾病: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也可导致胸闷发生。
4.膈肌病变:如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
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也会出现胸闷症状。
从胸闷出现的急慢来看,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
从胸闷发生的年龄来看,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一般情况下,如发现有胸闷的症状时,在排除功能性因素的情况下,或通过休息、放松仍没有改善症状的,就必须引起重视,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
口中有异味多和脏腑有关
口中有异味是一件挺尴尬的事,但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没有规律,导致口中异味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很多人只是认为口中异味是个人卫生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具体原因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在中医看来,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口中异味往往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中说:“胆液泄,则口苦。”《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也就是说,口中发苦多为热证,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热证患者除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身体虚弱者慎用。
口中发酸,其病根在于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口中经常发甜的人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久了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就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
口臭是由胃火引起。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也就发生了。
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多为实火,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这时只要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淤,口臭很快就能消除。胃热引起的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的人,治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敲胃经,一直敲到小便的颜色恢复淡黄清澈为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已经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胃寒的原因,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那么,对于这类由胃寒引起的口臭,平时就要多喝生姜水。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将姜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里。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食欲不振,这多是脾胃的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白带透露出来的女性健康问题
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如子宫、阴道及卵巢分泌的黏液性液体,津津常润,白色透明,适量而无臭味,在排卵期或妊娠期白带量增多,这为生理性白带。而异常白带量多而浑浊,色、味、形异常,且伴有瘙痒或疼痛,称为带下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异常白带。
1.脓性白带:多见于阴道炎患者,也可见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及子宫内膜炎患者。因淋球菌感染所致的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其白带也呈脓性,同时还伴有尿痛、尿频、尿急,从脓性白带中可检出淋球菌为诊断依据。治疗上首选青霉素,对于耐药者可选用菌必治或淋必治。
2.白色乳酪状白带:白带呈白色、黏稠的乳酪状,并伴有外阴奇痒,见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易患此症。
3.黄色泡沫状白带:白带色黄、呈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疼痛、有恶臭等症状,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治疗上首选甲硝唑。
4.血性白带:生育期的妇女血性白带伴性交痛,应考虑宫颈炎;若发生于中老年,可能是老年性阴道炎、宫颈息肉或宫内节育环的原因。
5.绝经后血水样脓性白带:俗称“倒开花”,白带恶臭,呈脓血样,并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6.黄色水样白带:白带色黄,呈有恶臭,水样,伴有月经过多,应高度怀疑黏膜下子宫肌瘤。
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异常白带,均是女性生殖系统出现严重疾病的表现,女性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切莫耽搁了治疗时间。
从指甲看健康
一般来说,健康的指甲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颜色呈粉红,表面要有光泽。
2.指甲根部应该有月牙状的白色指甲根。
3.指甲两侧没有倒刺。
4.指甲没有断裂和增厚的现象。
5.指甲周围皮肤没有发炎、红肿的现象。
如果你的指甲颜色发白,还有些小斑点,那说明你身体里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
手指甲上的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他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应及时就医诊断。
有些人甲根处常有倒刺,这主要是由于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引起皮肤干燥造成的,建议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出现倒刺时切不可直接用手拉掉,可以用指甲刀剪去。
如果指甲容易断裂,或出现分层,则说明人体缺乏蛋白质。鱼、虾、奶、蛋等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另外香蕉、牛肉、花生、鸡肉、海藻等富含锌、钾、铁等矿物质,能使指甲坚固。常吃加强营养,指甲分到的营养也会多起来,自然变得饱满光洁。
看头发,辨疾病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把头发弄得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认为这样很时尚。如果你朋友是中医,那么他(她)肯定会劝你不要这么做,原因就是从头发我们可以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旦破坏了头发原有的颜色、形状,那就相当于关闭了观察疾病的窗口。
1.头发变白
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不如以前了,体内也没有多少元气可以消耗了,气血不足,头发也逐渐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现在很多人,不到四十头发已经白了不少,这预示着健康出现了问题,应引起重视。
前额的头发开始变白,说明胃气衰老,因为胃气走前额,所以这时颜面也会出现憔悴之相,例如,长抬头纹和鱼尾纹。两鬓的头发开始变白,是胆气衰老的症状。在中医看来,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所以胆气不足的时候,人两鬓的头发就慢慢地变白。这类人还有个特征就是爱挠头(挠的地方一般也是在两鬓,是胆经经过的地方)。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而后脑勺的头发变白就是因为膀胱气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