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462800000024

第24章 主持人的升学深造和进修培训 (5)

诵:做了以上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小声地上口诵读了。这一过程也很重要。它是对前两个阶段工作的检验和对稿件认识的实践过程。上口诵读,既可以丰富自己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又可以从对有声语言的听觉反馈中受到激励,发现和校正理解和感受的偏差。有时会有这种情况:理智地分析时,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是一个样,而一经上口诵读,又是另一个样。这时就需要再仔细分析、推敲一下,一般的规律是:理智的分析应服从表达的需要。

做了以上的工作,应考者对稿件的认识和感受变得深刻得多了,似成竹在胸,一股积极的朗读欲望便油然而生,带着这种积极的状态进入考场,指定稿件朗读的考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稿件的朗读

如前所述,指定稿件朗读的要求是:清楚、顺畅、生动。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第一,感受领先,以情带声。从以往的考试来看,在指定稿件朗读时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考生毫无感受、毫无表情地念,机械地、干巴巴地读,这种“朗读”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最低层次的“念字出声”,距离朗读的目的、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一个字不念错,一个结巴都不打也难以取得好成绩。朗读,是朗读者对稿件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在稿件准备时,朗读者已对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朗读时,要善于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去朗读,并目善于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如例稿第一段,朗读第一句话时,应有一种遗憾的感受,而读后面的两个分句时,应有一种钦佩、振奋、感叹的感受。句与内容不同,句子所孕含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者的感受和表达就应不同。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表达,有声语言就容易生动、感人。

第二,“归堆儿”、“抱团儿”,清楚连贯。经常有的考生在朗 读时或者一句一顿,或者是从头到尾,不敢停顿,使内容既不完 整,也不连贯,散乱一片,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朗读者可以通过划分小层次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划分小层次就是把一个自然段内容联系较紧密的句子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表达时,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尽量读得紧凑、连贯。如例稿的第二自然段,如果从头到尾一句接一句地“趟”着读下来,内容就不容易完整、连贯、清楚。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段的内容是分成三个小层次叙述的:

第一个小层次:“8月13日早晨……全神贯注地挑起菜来。”

第二个小层次:“这时……撒腿就跑。”

第三个小层次:“当时刘聪的妈妈……扔下车奋起直追!”

表达的时候,注意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句间少停多连,句尾多扬少抑,“归堆儿,抱团儿”;而在小层次之间,注意用停顿、语气加以区分,这样读出来的内容就容易完整、连贯了。

第三,重点突出,主次鲜明。朗读表达最忌“千篇一律”,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同样的轻重,同样的快慢、同样的虚实、同样的高低、同样的间隔,造成声音效果的单调、平板、乏味。朗读者要善于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运动,对于那些直接表现主题、目的、基调的词、段、句给予突出强调,强调可以用加重的方式,也可以用停顿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快慢和抑扬的变化进行,如例稿第三自然段,为突出“小刘聪赶上来了,她劈手夺过歹徒手中的书包,因为用力过猛,几乎摔倒在地……”这句话的前后两句话都可以采用放轻、放慢“抑”的读法,而读到这一句可采取加重、加快、“扬”的读法。这样小刘聪的英勇行为就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第四,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声语言艺术活动,它需要朗读者全神贯注。然而考场的氛围,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紧张。过度紧张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使朗读不能顺利进行;还有的考生怕自己朗读不好,缺乏自信;有的想自己的声音如何,嘀咕自己语音、发音、嗓音的“毛病”;还有的在想主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有的偶然打个结巴,读走了一个音,而懊恼不已,以至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读的内容。

以上种种,都属于杂念,这些“外抑制”会压抑大脑皮层对稿件内容的兴奋,会影响应考者正常的朗读状态,影响表达的效果和考试的成绩。正确的状态应该是全神贯注于稿件内容,可以用思考内容来排除杂念的干扰。指定稿件朗读,同时也是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从容沉稳才是上乘素质的表现。

2自备文学作品朗诵

诗歌、散文、小说片断、寓言等文学作品比一般叙述性稿件感情更为浓烈,情节更为曲折,形象更为生动,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通过文学作品的朗诵,主要是进一步考察考生声音的适应能力、变化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这项考试的内容是考生提前自己准备的,应该完成和表现得更出色些,更完美些,更自信些。前面讲到的指定稿件的准备和表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自备文学作品的朗诵,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注意和把握:

一是要选好作品。作品的选择对朗诵的成功非常重要。作品必须是自己喜欢的、很感兴趣的,别人认为好的、推荐的作品,自己如果不喜欢,不感兴趣,即使再好,也不能作为自己朗诵的作品,这是第一。第二,选择的作品最好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情节,而且最好是感人的情节,如表现母爱、父爱、兄弟情、师生情,纯洁的友谊、高尚的品行、难忘的一段往事……这样的内容既容易调动朗诵者的感情,也容易感动人、感染人。第三,如果平时缺少朗诵的基础和一定的把握,不一定非要选择名家名篇。因为名家名篇的作品虽堪称精典,但也多“博大精深”,朗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这样的作品,主考老师一般也会很熟悉,考生朗诵名家名篇,可能会诱使主考在无意之间心里期待值的增高,同时,也容易暴露朗诵者的不足和问题。第四,选择的作品其内容感情起伏变化的幅度不宜太大。

二是能够脱稿朗诵。脱稿意味着熟练,熟练意味着用心。如果事先可以充分准备熟练的一个六百字的作品,应考者还手不离稿,“照本宣科”,这是否会给主考留下一个“不用心、不重视、能力素质不强”的印象呢?另外,熟练地脱稿朗诵会使应考者更加自如地发挥,更好地与主考交流。

三是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动作感。文学作品是靠形象取胜的,这是它与叙述性的、议论性的稿件很大的不同之处。朗诵时就不能“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绘形和抒发感情。要做到这一点,朗诵者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形象,心中起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

四是善于把握高潮。高潮即作品感情的至高点、凝聚点。文学作品的朗诵是要讲究高潮的。高潮也即是全篇的重点,是感情最为浓重之处,表达的最为生动、震撼人心之处。朗诵者在预先准备时,应注意挖掘设计、感受这感情的至高点,才能使朗诵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五是善于控制感情和声音。文学作品朗诵感情表达的幅度有时会很大,色彩也较为丰富;表达时要注意留有余地,避免到达极限。感情的酝酿可以充分些,但声音运用要收一些,特别是一些高亢、激越的句、段,更应注意以情带声,防止用声过高过强。为了使这样的句、段的表达更为生动、贴切,要做好铺垫、调整好气息,一定要防止出现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这种情况在一些诗歌的朗诵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为了使感情的表达和声音的运用更有弹性,在朗诵开始时起调不宜太高,并且朗诵过程中要调整好节奏:欲扬先抑、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强先弱、欲放先收、欲高先低,反之亦然。

六是适当运用身态语言。身态语言是指除言语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言语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的作用。运用的原则是协调、自然、一致。副语言手段的运用对朗读应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不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3即兴评述

即兴评述的目的是考察应试者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及临场不慌的心理素质。这是播音与主持专业考试中较有难度的一项内容。它要求考生思维敏捷、快速组织语言能力强,记忆力强,同时,它也是对考生知识功底、文化素质的检验。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这一项内容进行得不理想而影响了专业考试的成绩。因此,即兴评述是考生应该格外的重视和需认真对待的内容。

即兴评述实际上就是一篇口头小议论文,要求不超过5分钟,不少于3分钟。准备的时间也不长。考生抽取题目后准备5分钟,就进入考场。即兴评述的题目都是议论性的,内容的范围基本都在高中生的知识、常识、时事水平的范围之内。比如:“你如何看待当前开展的学**活动?”、“对高中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谈你对‘五讲四美’的认识”、 “我看职工下岗现象”、“你的座右铭”、“谈你喜欢的一个格言”、“谈谈你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等等。应该说,这样一些题目都是可以做到有话可说的。

如何应考?提出以下6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认真审题,确立观点。

抽到一个题目,要认真审题,知道题目要你议论的是什么。主考一般在考生抽取题目后,都让考生把题目出声地读一遍, 目的就是让考生明确题目并且记住、记准题目。下去准备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观点,这是“确立观点”的含义。观点既要明确还要正确,只明确不正确也不行。比如“对高中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一题。如果你谈“高中生谈恋爱也没有什么,处理好了还可以促进学习”。这个观点虽然很明确,但不能说它是正确的。有了明确而又正确的观点,才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第二,思考提纲,把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