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缺陷管理
475300000002

第2章 缺陷管理概论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生存发展中会出现各种危机,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各种缺陷。企业要想摆脱危机,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和研究。

缺陷管理的提出

管理中的缺陷给企业带来了种种危机,使企业处于风险之中,因此,对缺陷进行分析和解决就显得非常必要。

管理缺陷带来的危机

企业危机的产生与企业管理存在缺陷有很大关系,这些缺陷的存在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并威胁到企业的长期生存。管理缺陷带来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销售额下降

尽管发生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销售额下降几乎是共同的表现。许多企业发现销售额下降,就会倾其全力挽救,但是因为没有找出发生危机的真正原因——企业管理中的缺陷,所以销售额仍很难提高。

当销售状况低迷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这种状况到底是企业管理中哪一方面缺陷造成的。例如,如果是营销渠道不畅,就要对渠道冲突和促销手段进行分析。总之,必须尽快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改变现状。

销售额是由销售单价和销售量两方面的数字组成的。销售额=销售单价×销售量,没有这一公式,销售额就有如雾里看花。

造成企业销售额下降、经营状况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个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在经济衰退时,所有企业的经营绩效都会下降,而那些原本就绩效不佳的企业,则处于危机的边缘。在这一期间,企业发生危机的几率远高于正常时期。造成销售额下降的因素包括以下两点:

1企业无法预料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技术变化使竞争对手成本降低、行业本身正在萎缩、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突发的灾难性事件等。它们都会影响公众对企业产品的信任。

2许多与结构特性有关的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突然变得更为严峻,对付起来就会更加困难。包括替代品对价格的影响、潜在对手的威胁、高退出成本使竞争在需求下降时激化,等等。

销售额提高,利润未增

销售额提高而利润未见增加,如果经费的增长大于销售额的增长,则亏损便成为事实。经营者最为关心的就是每月的销售额,其增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这种对销售额的过度关注往往容易导致对利润的忽视。

有些部门的主管只知道追求销售额,很少把利润放在心上。由于在销售中大打降价战,致使毛利润所剩无几,散发广告单和邮寄费过高造成销售成本提高,企业的销售额虽提高了,但利润却少得可怜。有的企业为确保销售额同上年持平,不仅要对因降价而带来的毛利率下降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准备应付销售成本的增加。企业要特别警惕销售额提高,利润不增的现象,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企业不久就会陷入困境。

绩效不佳

绩效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从企业运营表现来区分企业绩效的好坏;第二类是从股价报酬的表现来区分企业绩效的好坏;第三类是根据时间长短的不同,将企业绩效不佳分为1年以内的短期绩效不佳,以及1年以上的长期绩效不佳。

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也是用来衡量企业管理缺陷的一个标准。对财务困境最常见的定义如下:净值为负、负的现金流量、当年度负的营运资金、破产前三年有负的营运损失、负的净利、负的保留盈余;企业资产不足以应付目前与未来的债务;目前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目前应支付的债务,即没有能力偿付债务或利息;正在进行债务重整调节等。

企业亏损

企业亏损也常常被用来界定企业管理缺陷。企业的盈利或亏损是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经营成本、经营税金之间的差额,即:

企业盈利(亏损)额=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税金

企业的盈亏程度受原材料的价格、利率、税率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企业亏损程度的指标包括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绝对数指标主要是指亏损额、亏损企业数目、亏损行业数、亏损产品数等指标。相对数指标主要是指资产亏损率、亏损面、亏损度、亏损系数等指标。界定企业是否属于严重亏损的三要素是亏损额、亏损时间和扭亏前景。

企业破产

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管理缺陷的最常用标准,也是最精确的一个标准。因为在企业管理缺陷的研究样本的选取过程中就可以以破产为主要判断标准,这也是现代法律对企业破产认可的准则。

企业破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的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它表明企业的全部资产已经无法抵偿全部负债,企业所有者权益已被耗尽。但是,这种状况并不表示企业已经破产或者一定要破产,仅仅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已达到破产的程度。如果企业能够继续筹集到资金并还清已到期的债务,或者能与债权人达成延期归还债务的协议,企业就可以不破产。另一种是尽管企业资产仍然大于负债,但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无法还清到期的债务,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要求企业破产。

从企业的现状来看,以上这些危机和失败都是由于企业管理中的缺陷造成的。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管理缺陷。

缺陷管理的产生

缺陷管理源于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它已逐步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深刻认识缺陷管理,必须先了解企业和企业管理。

企业的本质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从其诞生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企业的具体形态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从法律的角度说,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这一要点把企业同那些归属于政治组织、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区别开来,即只有那些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才可能是企业。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不是要自己享受这些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其价值,以获取盈利。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商品,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使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被社会所承认,实现商品的价值;才能使所耗费的支出得到补偿,利润得以实现。

企业自主经营是指企业通过交换实现的商品价值,在补偿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并依法缴纳各种税收后,剩余部分构成企业的盈利,由企业自主支配。

企业自负盈亏是指企业若收不抵支、发生亏损,则由企业自己抵补。企业独立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债务,由企业负责清偿。当资不抵债时,企业必须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清偿责任。这就可以把那些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同企业严格区分开来。

二是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法人企业是指企业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设立,并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法人实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法律特征:一是依法成立,即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登记,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使用自己的名称,有自己的场所;二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三是拥有独立支配的财产,这是法人的主要特征,因为财产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自负盈亏、对经营结果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条件和保证。

企业管理的职能

企业产生后,就要对其进行管理。管理就是有意识地协调人们的共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系统的工作过程。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等,无不存在管理。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完成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而必须把他们各自拥有的资源(体力、脑力、时间、工具以及其他经济技术手段)及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需要管理。

企业管理是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具体地说,是机器大工业逐步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商品生产日益发达,以机器大生产为特点的、以盈利为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工业企业成为社会生产基本单位以后,才出现了企业管理。管理是由共同劳动也就是协作劳动引起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在运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的企业中,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员工在一起进行共同劳动,为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要使这种技术复杂、要求严格、连续性很强的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全体员工的劳动,即进行管理,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职能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在长期的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几项主要的职能。

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

计划是指管理者对他们的目标和行动事先所进行的通盘考虑,并且这种考虑是根据一定的方法、计划和逻辑分析得出的,而不是仅靠预感得出的。计划为企业设定了目标并建立起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计划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为企业选定目标,第二步是为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分别设立目标。一旦这两步得到确定,各种程序将被建立起来,以便于以系统化的方法来实现。当然,在选择目标和制定程序时,高层管理者会考虑它们对于组织的管理者和员工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从总体上担负组织责任的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可能会是长达5年或10年时间的长期计划,在一个大的组织中,像英国石油这样的跨国能源公司,其计划可能会涉及上亿美元的订单。而组织的某些部门的计划可能是只涉及第二天工作,或者一周之后一次两小时会议的短期计划。

2组织

组织是一个分配和安排企业员工之间的工作、权力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不同的目标要适合不同的组织结构,管理者必须使组织结构与它的目标和资源相配,也就是要进行组织设计。例如,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公司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与服装制造公司所要求的就不一样,生产服装类标准化产品要求高效率的流水线技术,而软件生产则要求组织一支专业化队伍,比如系统分析员和程序设计者,尽管这些专业人员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联系,但是他们不可能像流水线员工那样组织起来。在进行组织设计和人员配备之后,就要处理组织中的各种关系,从而使关于未来的计划得以实行。

3领导

领导指管理人员积极地与下属员工共同进行工作。领导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和激励下属员工的行为,使其能符合既定的计划和任务;二是了解下属员工的感情以及下属员工在按计划行动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管理人员往往强调了第一个目的而牺牲了第二目的,如果想获得有效的协作行动,两者都是重要的,不可顾此失彼。

“个人”一词,意指领导是一种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而且领导是根植于在整个共事阶段成长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态度之中的。“积极”一词,意指领导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演进的关系,管理人员将不断地与下属员工进行交往,以达到下属员工支持公司的计划与目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