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476000000025

第25章 经营背后的一笔账 (2)

萨缪尔森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末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他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赢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赢利了。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同样会遇到机会成本问题,我们来分析杂货店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品过度剩余的后果很严重,脱销的后果也同样很严重。库存太大意味着资金、库房的占用,意味着一旦调价或市场滑坡你的损失更多。需要库存量大时有专人来管理仓库,而且,还要派人检查库存商品是否还能继续作为正常商品出售,这些需要增加额外的人力费用。

以食品店为例,食品都有保质期,时间越久越不新鲜,也就越难卖。食品之外的其它商品也一样,时间一久,商品会过时,也会加大破损和丢失的风险。如果能将库存的东西早些处理掉,就能节省下库存的管理人力费和仓库租赁费,把这些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经营过程中,还能获得增值。

对于经营者来说,库存越少越好。库存越少越好,不是说不能有一点库存。如果一点库存也没有的话,就有可能错过赚钱的好机会。因此,库存“多了不行,没有也不行”,库存是否合理,关键在于经营者对“机会成本”的把控能力。

企业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必须将已经放弃的方案也许可以得到的潜在收益,与已选方案的所得利益进行比较,当已选中的方案也许得到的利益大于所放弃方案的利益时,才能认为选中方案的经济效益高,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懂得了机会成本,就能促使企业做出适合的决策,从而减少机会成本损失,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链接】机会成本的计算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农民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如何确定一笔投资的成本——贴现率

【知识链接】小王6年前投资100万元办了一个工厂,但今年企业停产关闭了。在这6年时间里,企业每年的总收益是20万元,6年共收益120万元。这样算下来,总成本为100万元,总收益为120万元,利润为2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0%。

这种算法可以说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不正确的。说这种算法不正确,是因为总收益、总投资、利润都是用货币计算的,而现在的20万元钱与未来的20万元钱的实际价值并不相同,也就是说20万元钱的实际购买力并不相同。

比如经济中会发生通货膨胀,比如通货膨胀率是10%,这种情况下,现在1元钱的购买力在一年以后就会贬值10%,即现在的1元钱在一年以后买不到同样的东西。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使没有通货膨胀,我们将1元钱存入银行,如果利率是10%,一年后就成为了1.1元,显然这1元钱在一年后已经不只1元了。

在这里,引入两个概念,现值与贴现。我们把一笔未来货币现在的价值称为现值,把未来某一年的货币转变为现在货币的价值称为贴现。在影响一笔货币价值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之和为名义利率,所以我们常用名义利率来进行贴现。

假设名义利率为r,某一年的货币量为Mn,货币的现值为M0,n代表第n年。贴现的公式如下:

M0=Mn/(1+r)n

例如,未来一年后的货币量为110万,名义利率为10%,这笔钱的现值为:

M0=110万/(1+10%)=100万

这就是说,当名义利率为10%时,一年后110万元的现值是100万元,或者说一年后110万元的实际价值在今年是100万元。

在确定一笔投资是否有利时,我们要比较的不是现在的投资与未来的收益,而是现在的投资与未来收益的现值。这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决定投资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换言之,不是在未来能赚多少钱,而是所赚的钱的现值是多少。在我们所举的小王投资的例子中,如果利率是10%,各年收益的现值如下:

第一年(n=1):20万/(1+10%)1=18.18万

第二年(n=2):20万/(1+10%)2=16.53万

第三年(n=3):20万/(1+10%)2=15万

第四年(n=4):20万/(1+10%)2=13.66万

第五年(n=5):20万/(1+10%)2=12.42万

第六年(n=6):20万/(1+10%)2=11.29万

未来6年中总收益的现值为:

18.18万+16.53万+15万+13.66万+12.42万+11.29万=87.06万

如果不进行贴现,总收益为120万,但按10%的利率进行贴现时,这120万的现值为87.06万元。投资为100万,未来收益的现值为87.06万,显然,这笔投资是亏的,亏损为100万—87.06万=12.94万。显然不能进行这笔投资。

由以上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一笔未来货币现值的大小取决于名义利率。我们假定名义利率为5%时,各年收益的现值如下:

第一年(n=1):20万/(1+5%)1=19万

第二年(n=2):20万/(1+5%)2=18.18万

第三年(n=3):20万/(1+5%)3=17.24万

第四年(n=4):20万/(1+5%)4=16.52万

第五年(n=5):20万/(1+5%)5=15.74万

第六年(n=6):20万/(1+5%)6=15.02万

未来6年中总收益的现值为:

19万+18.18万+17.24万+16.52万+15.74万+15.02万=101.7万元

这表示只有在名义利率为5%时,这笔100万元的投资才略有微利,即101.7万—100万=1.7万元。由此可见,在利率为5%以上,这笔投资都是不合适的。

贴现的方法突出了时间因素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人们对等量货币的现在偏好大于未来,这就体现了时间的作用。在企业做出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时间因素。收益期越长的投资,时间因素越重要。

在考虑时间因素时,不仅有贴现,而且有投资风险。建立一个工厂往往是一种长期投资。所以在做出这种投资时,不仅要考虑规模的确定,使产量达到平均成本最低的水平,而且要考虑这些产量所能带来的收益现值。

【知识链接】贴现率的概念

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

利润是唯一在指标——生产者剩余

一个叫凯宁的城里男孩到乡下去,他打算花100美元从一位农民那里买一头小毛驴。这位农民收了钱后,很爽快地同意了,并答应第二天把驴牵来给凯宁。第二天一早,农民却匆忙跑来告诉凯宁:“小伙子,实在抱歉,我的那头小毛驴死了,就在昨天晚上。”凯宁很无奈地说:“原来是这样啊……那你就把那头死驴给我吧。”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农民偶然在街头遇到了凯宁。农民就问:“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凯宁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总共卖出了500张票,每张2块钱,就这样我赚了898块钱!”

农民又问:“真是令人难以置信!难道就没人对此表示不满?”

凯宁回答:“不满的人当然有,但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中奖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奖品是一头不能食用的死驴后,当即表示了抗议,所以我就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了他。”

抛去道德层面不议,我们可以将凯宁的这种赚钱方式理解成迎合消费者行为的低价策略。对凯宁而言,他用100美元买了一头死驴,可是最后他不仅没亏本反而赚了898美元,这在经济学上叫做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就是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说白了就是企业赚的利润。消费者剩余也好,生产者剩余也罢,其实都是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它所表示的实际上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

我们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解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张老师想装修他的房子,自己设计了一张图纸,然后去找装修公司。他来到第一家装修公司,老板接过图纸,根据房屋面积、材料要求,一个个项目算下来,说整个工程需要7万元。张老师认为太贵了,装修公司老板把明细单拿给张老师看,说最多还能便宜5000元。张老师一看,确实如此,说回去再考虑考虑。

张老师又拿着图纸来到另一家装修公司,老板看了图纸问了要求,又根据房屋面积、材料要求,一个个账目算下来,说至少需要6.5万元。张老师仍然说:怎么这么贵?老板也把明细单拿给他看,说最多只能再便宜5000元。张老师仔细分析了两家情况:第二家之所以会便宜一些,主要是材料直接从厂家进货,成本降低了。于是他决定把这个工程交给第二家装修公司做。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张老师之所以把工程交给李老板,是因为李老板价格低,张老师有了消费者剩余。那么是不是第二家装修公司吃亏了呢?没有,否则他不会接这单活干,做亏本的买卖。因为李老板通过直接进货降低了自己的成本,使得成本低于他所报的价格,从而也获得了生产者剩余。

【知识链接】生活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区别

与消费者胜于相对应,也有个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所不同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而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实实在在得到的好处,它等同于生产者出卖商品所得到的价格减去生产者实际支付的成本。

一条围裙能创造效益吗——生产效率

一个工程师站在车间,发现这里的生产效率极低,他问陪同的车间主任:“当工作人员从丝饼上剥除部分纱线,然后将剥除的纱线丢在地上,找完原丝再拿笤帚打扫地面上的残丝,打扫完废丝然后装入废丝袋。每人每次做完这一工序需要2~3分钟,你算算这一班次损失的总时间。”

“我们每班打扫约20次,就浪费40~60分钟的时间。”车间主任在心里快速核算了一下,然后说。

“目前的这种做法除了影响生产效率外,还会引来其他麻烦。你看看,全公司的纱车轮子几乎都缠绕着废丝,纱车就会不易推拉,甚至损坏在轮子内的滚珠,造成车子损坏,这就像是自行车的前后车轴都绕进线一样。”

工程师接着说:“我观察了你们厂的每个工序,始终找不到为什么纱车轮上有废丝缠绕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你们也很清楚,因为你们把丝丢到地上,造成了纱车轮的废丝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