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476000000037

第37章 没有绝对公平的社会,只有相对公平的制度 (2)

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预防性原则。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

2每当你碰到火炉,肯定会被灼伤的必然性原则。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的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绝不拖泥带水,绝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的公平性原则。对公平的追求来源于人类的天性,只有公平的制度才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及拥护。

5不管在任何时候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的有效性原则。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制度明确规定了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好像是标明了在哪里有“热炉”,一旦碰上它,就一定会受到惩罚。

海尔集团有个规定,所有员工走路都必须靠右行,在离开座位时则需将椅子推进桌洞里,否则,都将被课以罚款。在奥克斯集团的各项纪律中,有一项规定是开会时不得有手机铃声,若违反,每记铃声罚款50元。

这些企业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用意无非是希望全体员工在心目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念:制度和纪律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热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徇私情,真正实现热炉法则。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热炉法则”的缺陷。惩罚制度毕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达到处罚目的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受罚员工的想法和承受能力,对不同状态的员工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从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和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入手,使员工心悦诚服、勇于认错。这样,热炉给员工的就不仅仅是烫、而且会有温暖的感觉了。

【知识链接】热炉法则的四大原则

警告性原则,热炉外观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炉子是热得足以灼伤人的;

验证性原则,用手触摸热炉,毫无疑问地会被烈焰灼伤;

即时性原则,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

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

优秀的管理就是生产力——企业管理

德国民族稳重诚实,事无巨细都体现出“认真”二字。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德国人的认真已经深入脊髓。这种性格同样体现到企业管理上来,德国企业的职员工作非常严谨,产品质量完全可信。

西门子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两个胜利”,即“以新取胜”和“以质取胜”,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在中国各地设立的西门子分公司,每年会选择一批人去德国,在公司自己的培训学校深造,为期两年,结业后颁发证书,获“德国技师”称号,而其高昂费用全由公司支付。德国企业的技术研发也有其独到之处,体现在“集中优势兵力”,他们在有限领域深入研究,从而具有非凡的独创性。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德国企业管理特色是核心技术与严谨质量相结合。每一个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都会依照现代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一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只有依靠优秀的管理水平,才可能使企业的运转效率达到最优。

时至今日,现代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企业内部,它们有着精细的分工和紧密的协作,普遍利用了先进技术,如一条大型汽车流水线需要成百上千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工作,在企业外部,则是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如新产品、价格战……层出不穷。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具有很高的管理水平。

如今,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需要先进的管理水平作为组织保证,以便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了解外国企业的管理风格是有必要的。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管理特色。为例加以说明。

日本岛狭人多,资源匮乏,曾被认为“除了阳光和水,什么都没有”。然而这也培养了日本人强烈的团队意识。日本企业是以整体取胜,企业组织呈现出一种整体默契配合的状态,从而使得整个组织运转的效率达到最高。“为大家舍小家,为整体舍个体”,这是日本社会的价值观,也是日本企业的最核心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也很重视员工培训。一般在面试时,并不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员工在进入企业后,只要表现得到肯定,一般都会有接受培训的机会,而且,当有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或者提拔机会的时候,公司会尽量使用接受过培训的员工。

与日本企业团队加培训的管理特色相比,我们的企业管理是什么状况呢?

我国企业一向崇尚中庸、和谐,关注企业人、事之间的互动联系,以和为贵,注重职工、股东、顾客以及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融洽。在我国的企业里,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像那种具有很强的能力,但却会带来冲突的员工,在企业组织里往往难以得到重用,有干劲却缺乏冷静的人也往往如此。与西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更热衷于追求平衡,强调不偏不倚,而西方则一贯追求自我,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我国企业在管理上更侧重于“感性、亲情”,而西方企业更侧重于“理性、规则”;我国的企业多讲“人际”,而西方企业更多侧重于“工作”。

因此,我国企业在借鉴外国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本民族、本企业的文化特征,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知识链接】企业管理的演变

企业管理的演变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必经的过程,通常演变由三个阶段构成,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

分槽喂马的用人策略——人力资源管理

有个养马人为了给他的两匹马戒了自己懒惰的毛病,每晚起来给他们添膘。不过他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两个马没有长膘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是因为他们不好好吃东西。每次吃东西的时候两匹马又踢又挤,你争我抢,即使把它们隔开,也是互相防备着,不能安心吃草料。

他觉得很奇怪,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他就去请教一个智者,智者就让他再喂马时,就准备了两个食槽,让他们分开吃。方式一试果然如此,两匹马都能专心吃草料了,很快就养得膘肥体壮。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完成企业目标,为企业带来效益。对人才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专家认为,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效率、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素质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人力资源管理却显得更为关键。

分槽喂马的故事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上,是说两个实力相当的员工就好比这两匹马,在一起的时候即使不互相争抢,也难免互相顾忌,这时就要“分槽”了。两个员工要有个分工,平时划定各自负责的领域,各抓一摊,这样能充分拥有行动的自主和自由,从而减少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最后阶段,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在联想老帅柳传志的世事洞明的眼光下,一笑而过。

柳传志在任用两位将领的手段可谓是相当高明,这就是分槽喂马的用人策略。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同时得到两个难分仲伯的优秀员工,管理者千万珍惜这种幸福,千万留住这样的人才,不能送给对手。要想让两样的优秀的人才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就要两个人的职责清晰、明白、严谨地划开。这样以来,假如一方受制,另一方可以立即出手相助.

“商场如战场”,一旦人力资源管理上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短板之后,企业整体运作效率便随之降低,数千名职员逐渐沦为一盘散沙,偌大的企业在经历辉煌之后很快就轰然倒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第一,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从劳资管理、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管理转变,这是一个观念的根本变革;

第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入力资源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方向相一致;

第三,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有效管理员工绩效,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四,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培训体系。

在今天,企业要想求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以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从长远看,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将会更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知识链接】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它包括:工作分析,制订人力需求计划,人员招募、培训及开发,薪酬管理,福利管理,绩效评估和沟通等。一般说来,人力资源的发展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现在新兴起的人力资本管理。

怎样才能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效率与产权明晰

在中世纪英国,草地是所有村民共同拥有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使用权。每个人都尽量多地在草地上放羊,放的羊越多,自己的收入越多。但没有一个人想对土地进行维护,因为自己花费时间与资金维护草地,好处由所有人享受,自己无法独自占有。放牧的羊太多,又没有人维护,草地终于荒芜了。

打破这种现象的是“圈地运动”。16世纪以后,英国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急剧增加,价格上涨。但这种公有地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养羊业的发展,于是一些有权的新兴资产阶级贵族用暴力把公有土地变成自己私人的土地。“圈地运动”引起许多农民流离失所,被称为“羊吃人的时代”。但私有产权的建立迅速提高了牧场的效率,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产权的变革成为英国市场经济的起点。

为什么把原来的公有牧场变为私人牧场就提高了效率,成为市场经济的起点呢?这是因为产权是排他地占有、使用某种资产并取得收益的权利。一个完整的产权应该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受益权。这四种权利统一在一个所有者身上,即某种财产有一个明确的所有者,就称为产权明晰。这个所有者应该是具体的自然人,而不能是一个抽象的整体。英国中世纪的公有地就属于产权不明晰。

整个村子的所有人都是共同的所有者,占有权不具有排他性。使用权和转让权也属于所有人,由于达成一致意见的谈判成本太高,改变为更有效的用处或转让都无法实现时,每个人都有从草地获得收入的权力,但没有人对草地负责任。这就是在产权不明晰时就没有效率的原因。

产权明晰为什么有效率呢?我们把产权作为效率的基础就在于,产权明晰解决了有效使用资源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实现了使用财产的权责利一致。所有者有权决定财产的使用(权),获得并享受这种使用而得到的利益(利),同时就承担了使用不当的损失的责任(责)。当这三种权利集中于所有者一人时,他的利益与财产的使用密切相关,这就激励他把财产用于最有效的用途,并努力实现财产给他带来的利益,避免使用失误带来的损失。

二是保证了财产在转让中流动到最有效地使用它的人手中。财产是在使用和流动中增值的。假设,有人有一家饭店,每年可盈利100万元,按现值法评估,假设利率为10%,则该饭店价值为1000万元。如果另一个人认为,自己经营可以使这家饭店每年盈利200万元,该饭店就价值2000万元。如果这两个人经过谈判自愿按1500万元的价格进行转让,饭店由第二个人所有并经营,就由1000万元增值为2000万元。这家饭店的使用更有效率了。这种自愿的交易是双赢的,对第一个人来说,价值1000万元的饭店卖了1500万元,获利500万元,对第二个人来说,价值2000万元的饭店只用了1500万元就买到了,获利500万元。双方的利就来自饭店更有效使用的增值。产权中的转让权及各人使用财产的效率不同引起财产流动,流动的最后结果是流到使用财产最有效的人手中。

圈地运动使牧场有了明确的所有者,他对草地的权责利一致,同时也可以卖给更有效率的人,草地的使用效率就提高了。这正说明了产权明晰是市场化的中心问题。

无论对于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企业,产权明晰都是效率的基础,我们判断一种产权,不是从伦理的角度,说它“好”还是“不好”,而是从效率的角度说它“有效率”,还是“无效率”。产权是实现效率的工具。工具无所谓好坏,只在于能否实现目的。

【知识链接】产权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产权包含三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