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476000000078

第78章 时代呼唤经济学大师 (2)

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于是,马歇尔的思想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后来,他感觉到神学、数学、物理学和伦理学都不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于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上面来,把理解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打算从经济上来分析社会不公平的原因,他把经济学看成是增进社会福利、消灭人类贫困的科学。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一代经济学巨匠,如凯恩斯就是他的学生。马歇尔所提出的或由他发展完善的大量概念和工具,一直滋养着后辈的经济学家,到现在依然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知识链接】马歇尔的贡献

1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

2在宏观经济学方面,马歇尔采用了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来解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

3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萨缪尔森——一本教材影响整整一代人

萨缪尔森于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城。1932年,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此时的经济学发展,就如萨缪尔森在1985年2月的一次演讲时所说:“1932年我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时,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

萨缪尔森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学业,在26岁那年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分析基础》为萨缪尔森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评奖委员会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萨缪尔森)的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

2009年12月13日,这位经济学泰斗级的人物,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一如既往,在做那些能够给我带来纯粹乐趣的事情的时候,我的所得远大于付出”。在他六十九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萨缪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经济学》(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以及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著的大量这些文章被选编入《保罗·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使以“新古典综合”作为理论基础的经济政策遭到破坏,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由此,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界旷日持久的大论战。虽然,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理论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但是,西方国家经济作为一种“混合经济”,仍然离不开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萨缪尔森也从其他学派的经济理论中吸收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自己的理论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适合于变化了的经济情况。从这点看来,萨缪尔森不失经济学大家的风范。

萨缪尔森这个名字,很多人是首先通过《经济学》这本教材得以认识的。萨缪尔森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人们进入大学读的就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缪尔森,这时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成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缪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知识链接】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说: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也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这个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的,因此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说:只要存在产品价格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但最终的结果将是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完全相等,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此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也就停止。两国间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艾伦·格林斯潘——他一打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华尔街的人们总试图从他的讲话中捕捉到蛛丝马迹,但每次都无功而返。就连格林斯潘自己也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最后,我终于学会了‘美联储语言’,学会了含糊其辞。”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格林斯潘居然把这种语言方式应用到自己的感情生活上。在年过花甲后,格林斯潘一直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高级女记者安德拉·米切尔拍拖。然而,他那含混不清、晦涩难懂的语言,常常令这位长于揣度的女记者一头雾水。

格林斯潘先后求了两次婚,对方毫无反应。直到1996年的圣诞夜,当他第三次表白心意时,女记者终于弄明白他的真意。1997年4月6日,71岁的格林斯潘结束了单身生活。渐渐的,新娘也喜欢上了格林斯潘的晦涩,她说:“原以为对他了如指掌,可实际上我永远也猜不透他的心思,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这让人想起格林斯潘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以为对我已经研究非常透彻了,那我可以告诉你:你一定误解了我的话。”

既然无法揣摩格林斯潘的讲话,就只能另辟蹊径了。很快,精明的投资者们就发现了一个“秘密”:格林斯潘的公文包——如果是瘪的,表示平安无事;如果鼓鼓囊囊,那可就大有文章了,意味着格林斯潘“有话要说”。

因此,每当美联储开会时,笃信此说的美国CNBC电视台就会派出两个摄制组守在门外,一台摄像机用来拍摄格林斯潘的言谈举止,另一台则专门拍摄他的公文包。

在金融界曾经有这样的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1987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

1966年的一个午后,格林斯潘碰到当年爵士乐乐队老板加曼特。加曼特已经改行从政,正忙着给尼克松竞选总统出谋划策。通过他的介绍,格林斯潘认识了尼克松,两人谈得很投机,都觉得相见恨晚。尼克松见格林斯潘说起国内经济政策头头是道,很是赏识,于是邀请他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中担任政策发言人。于是,他摇身一变,从商人变成了政客,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

在读书期间,格林斯潘就结识了对他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客观主义运动领袖爱恩·兰德。这位俄国出生的女作家在其畅销小说《泉头》中为自由资本主义大唱赞歌,并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向紧密团结在她周围的忠实信徒传达自己的理性自私哲学,格林斯潘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边虔诚地聆听。

在兰德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自由市场经济学原理,相信在经济中加强政府于预是邪恶的,并对通货膨胀打心眼里感到厌恶。1966年7月,他在兰德的期刊《客观主义者》上发表题为《黄金和经济自由》的文章,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时候,美国经济在全世界一枝独秀,谁会在意这个无名之辈的痴话呢?连尼克松也只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太多虑了。”格林斯潘备感失落,于是又回到华尔街经营他的咨询公司。

不幸的是,1974年,格林斯潘的预言显灵了,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可怕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全面困境。焦头烂额的尼克松总统这才悔悟。连声惊叹格林斯潘是个“神人”,急急忙忙邀请他二度出山,出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两周后,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继任总统福特并没有收回尼克松的任命。

新千年开始后的第四天,克林顿总统选择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克林顿继续任命他的理由是,格林斯潘在过去十二年半的联储局主席生涯中,充分展现了三大特长,即专业技术、精密分析能力以及不失传统的常识判断。格林斯潘创造了两项纪录:一项是美国史上最年长的联储局主席;二是联储局设立以来任期最长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