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476400000010

第10章 隐藏在经济背后的“看不见的手” (1)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的法宝

【经济学释义】

“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须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与读者侃经济】

1787年,亚当·斯密到伦敦与他的忠实信徒、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皮特见面。斯密是最后一个到达会面地点,当他一进屋时,所有人都起立欢迎他。斯密说:“诸位请坐”。皮特回答说:“不,你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皮特对斯密如此恭敬,原因在于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为当时各界名流奉为经典。即使到现在,斯密的观点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

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下,都存在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调节参与经济生活的每个人的行为,调节着有限的社会资源合理地在各部门和各生产者之间的配置。这是一只只要有商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的手,商品经济条件下无所不在的手。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发生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着产量和质量。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理性经济人原则,以及由理性经济人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稀缺——“捂”的经济学原因

【经济学释义】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获得人们所需物品上存在的自然限制叫“稀缺”,所以经济物品又称“稀缺物品”。

【与读者侃经济】

火车上有一个推着车卖盒饭的列车员,奇怪的是,她每次在车上就放三盒,卖完了还要回去取,来回跑。于是有人问:你车上不会多放几盒?列车员就说道:你没见过卖楼的以捂盘惜售的办法,不但可以卖高价房还可以赚人气吗!我们这是捂饭惜售,乘客看到盒饭比较稀缺,自然会买饭。

很多人都会以为“物以稀为贵”,万万没有想到有时候“物稀”可以通过人“捂”的手段形成。表面上看来,是开发商采取的一种精心选择销售时机、谋求一个利润最大化的销售策略。

我们所处的社会最大的遗憾就在于: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物质总是有限的。因此,稀缺不是就资源和物品的绝对数量而言,而是就有限的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所以它是相对的,但它又是绝对的,存在于人类的任何地方和任何时期,是人类普遍永恒的问题。

其实资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如金子、钻石等。有些是衍生的,如耕地,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因为稀缺才能更显其价值。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稀缺性。

首先,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选择。也就是说,稀缺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想象一下,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大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自然界中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了,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那这样的世界就没有任何活力,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最终毁灭。

其次,资源的稀缺性是有历史条件的。古代、近代、现代甚至十年以前,人们认为缺少的东西,在现在看来很多都已经很丰富了,比如粮食、生活用品等。而以前清新的空气到处都会有,而现在却由于环境污染,人们很难享受到了。还有古代的陶器,当时很多,但现在却很少,非常珍贵。

再次,资源的稀缺性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的闲人来说,时间对他是廉价的,而资本(也就是金钱)则是稀缺的;相反对于工作事业狂来说,时间对他可能是一个奢侈品,相对而言资本是富足的。对于处于正常社会中的人来说,黄金非常珍贵,但对于一个困在岛上生存面临威胁的人来说,则一块馒头比黄金珍贵得多。

最后,稀缺资源可以通过交换来实现再分配。从经济学上来说,资源的分配不均必然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婚姻就是一个最实际的例子。比如对于一个身材相貌不如意而事业有成的男人来说,先天的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对他来说,可能高个子和帅哥脸这辈子都无法实现了,那么他会把希望寄予婚姻,希望他的另一半能够满足他的这些期望,因为相貌对于他来说是稀缺资源,相比较而言,事业和资本可能他不是很看重,因为这些对于他是富足的。人们总是希望利用自己富足的资源去交换他稀缺的资源。

可见,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和观察,就会明白很多事理。

产权——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

【经济学释义】

产权不是指人和物的关系,而是指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与读者侃经济】

可以说,产权是市场交易得以进行的第一前提。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小黄有一套房产,他将这套房子租给小李,小李每年付给小黄5万元人民币。

实际上,小黄就拥有这套房产的完整产权,具体来说:

(1)拥有房屋的占有权。这种占有权具有排他性,即产权是属于小黄的,他在占有房产的同时,意味着其他人不能占有这种财产。

(2)拥有房屋的使用权。小黄能够自主决定房产使用的权力,比如他可以选择自己住,也可以选择出租,他对房产有自主处理的权力。

(3)拥有房屋的转让权。其实小黄的这套房产还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买卖,因此产权可以像任何一种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交易、转让。

(4)拥有房屋的受益权。说所有者可以获得并占有财产使用和转让所带来的利益,又称为剩余索取权。比如小黄向小李收取的每年5万元的租费,就是房屋产权的收益。

产权的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于产权与经济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产权制度,就会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后果。我们不妨通过一个通俗的故事了解产权制度缺失所导致的可能结果。

因此,只有通过产权界定,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市场交易行为才能得以延续。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产权明晰,所以,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的立法无一不把保护产权作为基本原则。产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产权使所有者权责一致,即所有者有权使用自己的资源,获得由这种使用得到的利益,也承担使用不当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就会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

面对目前产权制度缺失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该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在经济活动中要保护好财产获得的法律依据,比如购买房屋的凭证,它是你合法取得房屋的主要凭据,据此你才可以在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证,有了这个证件,你的房产才能够被合法地使用、抵押、保险、出租、转增、出售等。

产权是市场交易得以进行的根本前提,如果不能保护个人的产权,市场交易秩序将不能维持,因此,现代法律强调个人的产权保护。

1866年,刚打赢对奥地利的战争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来到他在波茨坦的一座行宫。他兴致勃勃地登高望远,然而,行宫前的一座破旧磨坊却让他大为扫兴。威廉一世让侍从去跟磨坊主交涉,付他一笔钱,让他拆除磨坊。磨坊主不肯,说这是祖业。威廉一世很生气,命令人强行拆除了磨坊。

不久,磨坊主一纸诉状将威廉一世告到法庭。法庭裁定:威廉一世擅用王权,侵犯原告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被责成在原址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损失。威廉一世只好派人将磨坊在原地重建了起来。

现在这座磨坊还屹立在波茨坦的土地上,成为著名的游览景点。

皇帝与磨坊主的故事表明,磨坊属于磨坊主所有,他作为这一财产的所有者,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相应保护。威廉一世的权力再大,也得服从法律。磨坊主的磨坊挡住了国王的视线,但磨坊的产权属于磨坊主,国王无权处置。也就是说,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可以说,产权制度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建议一套完整、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产权保护制度,无疑是重要和必要的。

供需机制——左右市场走向的终极力量

【经济学释义】

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就是正常价格。当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高于正常价格。

【与读者侃经济】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指的是消费者想得到某种商品的愿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条件: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供需不平衡导致这些商品的尊贵,因此,白菜在浙江能卖出好价钱,而芦荟在北京也能卖出好价钱。

而“洛阳纸贵”的故事说明了供不应求,从而导致纸的市场价格成倍增长。为什么会“洛阳纸贵”?因为在京都洛阳,人们“竞相传抄”《三都赋》,以致纸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纸的供给却跟不上需求,这样一来纸的价格才会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