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476400000011

第11章 隐藏在经济背后的“看不见的手” (2)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成反比,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例如,如果白菜大幅度涨价,你将会少买白菜。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对经济中大部分物品都是适用的,而且,实际上这种关系如此普遍,以至于经济学家称之为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另外,供需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息息相关。例如,当“非典”袭击中国的时候,全国食醋、消毒液、药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年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房间的价格就会直线下降。当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下降。这些都表现出供给与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

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相反的情形,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价格越低,需求量反而越小。这种商品通常是社会上具有象征地位的炫耀性商品,比如钻石、古董等,它们常常会因为价格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增加。

供需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需求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释义】

需求弹性用公式可以表达为:

需求价格弹性=E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等于1,需求是单位弹性;等于0,需求完全没有弹性。

【与读者侃经济】

如今,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无论大街小巷,总会看到“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但我们很少看到粮食等商品打折销售,缺乏弹性就是其主要原因!

在商业活动中,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低定价或采用降价策略,这就是薄利多销。“薄利”是价格低,每一单位产品利润少,但销量大,利润也就不少。因此,降价策略适用于这类物品。但是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实行低定价,也不能降价出售。降价反而使总收益减少,所以现实中很少有米面、食盐之类的商品降价促销。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一种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呢?由于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所以,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

从生活中,我们也能得到这样的体会,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例如,当看病的价格上升时,尽管人们会比平常看病的次数少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他们看病的次数。同理,小麦、大米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并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动而起太大的改变。与此相反,当游艇价格上升时,游艇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小麦、大米作为必需品,而把游艇作为奢侈品。

另外,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此外,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在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再如,2004年禽流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家禽类相关产品的生产,但并没有从整体上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在禽流感流行期间,人们在饮食上对鸡肉的抵制是最明显的,对于鸭、鹅等家禽的相关产品也颇有顾忌。于是,人们的肉食对象集中在猪、牛、羊、鱼等动物上。

了解了需求弹性,我们对日常经济生活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决定某种物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越是生活必需品如食盐、蔬菜,其需求弹性越小;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商品有大量的替代品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如饮料;反之则需求弹性小,如食用油。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越广如水电,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越窄如鞋油,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时间长的耐用品比如电视、汽车的需求弹性大,而晚报等易抛品商品需求弹性小。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比重小的商品如筷子、牙签等,其需求弹性小,而电视、汽车等商品比重大,需求弹性也大。

供给弹性——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释义】

供给弹性用公式可以表达为:

供给价格弹性=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供给曲线比较倾斜;小于1,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比较陡直;等于1,需求是单位弹性,表明供给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供给曲线是一条45度线;等于0,需求完全没有弹性,表明无论价格怎样变化,供给量不变,供给曲线向下垂直。

【与读者侃经济】

很容易看出,供给的价格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对于供给而言,供给量与价格正向变动,而对于需求来说,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供给规律表明,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反之,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的物品产量的伸缩性,例如,海滩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几乎不可能生产出土地,相反,书、汽车这类制成品供给富有弹性。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由于能源供应长期以来都比较紧张,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就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能源控制计划。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加州真的能源紧张,那么价格就会上涨,这一方面会使人们减少使用能源,另一方面会使能源供应商增加供应,这样能源紧张局面就会扭转。在这些经济学家的鼓动下,里根政府放弃了对加州的能源管制,使能源使用量猛增,价格上涨,仅电价就翻了十几倍可加州的能源供求关系不仅没有因市场调节而趋于缓和,反而愈发紧张。2000年夏天,加州终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供电危机,最后,加州政府重新启用了严格的能源管制措施。

为什么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不灵了?原来能源生产专用性强,固定资产占用大,生产周期长,所以能源供给缺乏弹性。尽管能源价格的上涨会使供给增加,但增加幅度十分有限。与此同时,能源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其需求并不会因为价格上涨就会有大的减少,即其需求也缺乏弹性。这样就会造成能源供应进一步紧张,推动价格进一步提升。价格的上涨又使得很多用户无法及时交纳电费,使得能源公司不仅得不到高额利润,反而濒临破产,不得不求助于政府帮助和保护。

那么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时间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供给方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供给方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若要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而供给弹性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较充分的反应,因而供给弹性相应较大。

2.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产量的敏感程度

如果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产量非常敏感,攻击法就不会轻易调整产量,从而供给弹性较小;反之,则供给弹性较大。

3.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地调整产量,供给弹性就比较大,相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的供给弹性往往就小。

另外,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也会影响供给弹性。

相对过剩——人才太多了吗

【经济学释义】

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与读者侃经济】

将过剩的牛奶倒入河中,在我国曾经发生过。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国的鲜奶多得喝不完吗?并非如此,欧洲一些国家,人均年食用乳制品达97公斤,而中国人均年食用乳制品仅7.9公斤。前几年大批农民养殖奶牛,可生产大量鲜奶,许多企业加入了制作奶制品行业,许多产品进入市场,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却没有上去,供给不断增加而需求量却没有上去,因此,造成奶农的鲜奶过剩。

为了维护必要的供需平衡和必要的价格,生产者就必须限产,以此平衡供求关系。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识形态、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人们的需求不断提升,达到一定的程度,供求跟不上需求的时候,生产者就得调整生产,增加供应,从而维持供需基本平衡。

而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也有相对过剩的现象。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太多了”、“人才太多了”之类的话,试问一下,中国的人才真的供大于求而人才过剩了吗?

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数百人争一个岗位早已经不是新闻了;还有不少大学生做专科生的工作、研究生做本科生的工作;还有不少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分流下岗或人浮于事,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的人才的确处于“过剩”的状态——更准确地说——处于相对过剩状态。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新世纪之初的家电产品价格战,即为了推销商品,各个厂家只好降低价格。我们也都知道,它背后的原因是供大于求造成的商品过剩。当然,这种过剩也是相对的:因为实际上并不是每一户城乡居民的家庭都拥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或空调而出现的绝对过剩;而是因为在市场有限、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家电产品的相对过剩。

与家电产品的价格战相似,人才相对过剩也必然导致过度竞争、即人才商品的“价格战”。作为刚刚走进人才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他们面前有这样几个选择:或者降低自己的价格,接受较低的工资;或者待价而沽,继续维持一个较高的价位;或者高不成低不就,依然处于“自愿失业”状态;或者继续深造,重新返回学校,暂时离开劳动市场。

人才过剩的首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不足,因此,导致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其次的原因是供给过度,即因为高等院校的发展速度过快、规模扩大过急,因此,导致了人才的供给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的时期内,超过了人才需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于是,需求的不足与供给的过度,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人才相对过剩现象。

无论是牛奶过剩还是人才过剩,其实都是供求规律在背后起作用。认识了供求规律,便能看穿所谓“过剩”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