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476400000028

第28章 中央银行的独门秘籍 (1)

通货紧缩——钱值钱了,为什么还不高兴

【经济学释义】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

【与读者侃经济】

经济学有句话叫通缩比通胀更可怕,宁要通胀不要通缩。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通货膨胀让我们担心钱包里的钱贬值,而通货紧缩使得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对消费者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2008年,某城市某楼盘的价格年初开盘时是2800元一平方米,后来却1800元都无人问津;钢材价格,从6000元每吨的高位迅速回落到3000元,继续下行;某品牌1.5的电缆线前几天是90几元一捆,过了几天就只要70元了;猪肉的出栏价年初还是9元一斤,很快也滑到了5元左右。

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正代表着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吗?这是好事啊。其实不然。物价的持续下滑会让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而严重通货紧缩的后果是,企业关门倒闭,失业大量增加,商品供过于求,银行坏账增多,经济严重衰退。

其实,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都属于货币领域的一种病态,但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比通货膨胀更严重。比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能维持原有的收入,那么物价的下降将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很多情况下企业会因利润下降被迫降薪或裁员。

绝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成经济衰退和萧条。根据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而这三者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物价绝对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不超过两年的称为轻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较大(比如在—5%~—10%),时间超过两年的称为中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甚至更长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所对应的通货紧缩,就属此类。

由于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并非由单一的某个方面的原因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混合性通货紧缩,因此治理的难度甚至比通货膨胀还要大,必须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研究,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一般而言,要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调整政府收支结构。而通货紧缩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治理通货紧缩,也就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是治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最后的放贷者”

【经济学释义】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与读者侃经济】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贷款、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

当发生银行危机时,银行之间也会互相寻求贷款以应付挤兑风潮。但是,银行的准备金都是有限的,当山穷水尽之时,谁才是最后的贷款人呢?

通常,在某一国国内发生银行危机时,中央银行,可以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以满足商业银行短期的资金需要,以防范银行系统内的危机,看上去,就像是商业银行背后的贷款人。因而,“最后贷款人”这一概念原是人们习惯上对中央银行的这一行为的描述。

“最后贷款人”被认为是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当一些商业银行有清偿能力但暂时流动性不足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贴现窗口或公开市场购买两种方式向这些银行发放紧急贷款,条件是他们有良好的抵押品并缴纳惩罚性利率。最后贷款人若宣布将对流动性暂不足商业银行进行融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缓和公众对现金短缺的恐惧,这足以制止恐慌而不必采取行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央行致力于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实际上是不计成本地向商业银行提供定量贷款。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时袖手旁观需要承担巨大的外部压力,也要抵制力挽狂澜的内在诱惑。中央银行的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不景气转变成经济衰退,最后贷款人角色并不是要求央行充当“老好人”,谁没有钱了,就要把钱送去。

因此,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还需要谨慎把握好力度,否则对提升经济状况并不能起到有力的效果。

M0、M1、M2——认识宏观经济中的货币

【经济学释义】

按照货币形态流动性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随着流动性的降低,货币层次呈递增的趋势。就出现了M0、M1、M2、M3、M4……等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

【与读者侃经济】

关于货币量层次划分,各国划分不同,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其划分方法也不一样。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也不一样。

1.美国现行货币量层次

M1=现金①+活期存款②+其他支票存款③+旅行支票。

M2=M1+由商业银行发行隔夜回购协议(RP)+隔夜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MMMF)+在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④+在所有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⑤M3=M2+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⑥+定期回购协议和定期欧洲美元+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机构)

M4=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2.日本现行货币层次

Ml=现金+活期存款(现金指银行券发行额和辅币之和减去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后的余额;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别存款和纳税准备金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CD是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M3+CD”加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3.我国现行的货币层次

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具有权威性,其划分方法是: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他是这样区分的

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

4.M1和M2的背离反映了什么

由于活期存款主要指企业存款,而同时企业定期存款,增幅较往年并无明显增加,基本可以否定企业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替代使得M1与M2产生背离的可能性。M1和M2的背离说明,居民的货币资产存量增速大于企业的货币资产存量的增速。

消费增速下降与居民储蓄增速加快并存。居民的收入,一方面用于消费,一方面用于储蓄,而储蓄的方式,可以选择货币资产(主要体现形式为定期储蓄),也可以选择金融资产,如股票或者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

从居民收入及分配去向看,居民储蓄(特别是定期储蓄)的增加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收入增加、消费减少、其他金融资产的减少。由于缺乏收入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数据,我们很难确定,居民储蓄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那个方面。

但是,有这样一个事实值得注意。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后,居民储蓄存款持续上升。而且,定期储蓄涨幅更大,与此相对应,社会消费增长幅度2005年有所下降(我们这里的分析都是以货币来度量,不需要考虑物价因素)。

从时间上看,居民定期储蓄增幅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利率的提高(当然还有物价的走低),与此相对应的是2005年消费增速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在当前CPI涨幅较低的情况下,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已使得居民选择更多的储蓄,这对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问题是不利的,消费的增长不甚乐观。

存款准备金——银行放出贷款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释义】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与读者侃经济】

关于货币量层次划大家都知道,银行(bank)起源于板凳(bench)。起初只是为顾客兑换货币,后来增加新业务,替有钱人保管金银,别人把金银存放在他的保险柜,它给人开张收据,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天长日久,有聪明人看出其中门道,虽然每天都有人存,有人取,但他们的保险柜里,总有些金银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保险柜被提空的情况。于是兑换商玩起“借鸡下蛋”的把戏,别人每存一笔钱,他们只在手中保留一部分,剩下的则悉数贷出去。被兑换商保留在手里的那部分金银,就是后来的存款准备金。